楊國忠道:“京城不用去了,有何苦衷向我明即可。rg”張漸站在楊國忠的旁邊道:“楊元帥征討南詔國回京之后就是首席宰相,大唐的大事務都要經過他的手。你們南詔國反叛,已經是實事,可以將向皇上上奏的理由先向楊元帥報告。”
鳳伽異道:“既然是這樣,我就將殺張虔陀的原委報告元帥。早些時候,吐蕃贊普要與我們南詔國結盟,共同抵抗唐朝。國王沒有答應,因此去云南郡拜會太守。來是向他示好,但是云南郡太守張虔陀肆無忌憚,竟然侮辱國王的妃子,國王十分生氣。他又向我國勒索賄賂,國王沒有答應。張虔陀便當著從人的面,辱罵國王。國王強忍著,當即出了云南郡。事后張虔陀派人到太和城當著我國的大臣的面,再行辱罵國王,并楊言要向朝廷誣告國王,派兵來鎮壓。為了兩國的和好,避免玄宗皇帝的誤會,萬不得已,只好起兵攻破云南,殺了張虔陀,以絕后患。”
楊國忠道:“你不要進京了,張虔陀是大唐的太守,即使有錯,也只能皇上處置,你們亂殺朝廷的大臣,就是造反。皇上圣旨已下,要蕩平南詔,你敢快回去,告訴閣邏鳳。要他開城投降,迎接天兵,不然的話,攻下太和城,雞犬不留。”鳳伽異道:“元帥的話使者不能茍同,我奉王命去京城向皇上明緣故,不能半途而廢。”
楊國忠道:“張虔陀無理,你們可以向皇上上奏,怎能派兵殺了他呢?這是對大唐的不敬。你去京城已然無用,不等你到長安,我的兵已經攻下了太和城。”
鳳伽異道:“南詔雖然是國,但兵士們都能打仗,戰場上十分勇敢。如果妄動干戈,將死傷無數。為了拯救生命,就請元帥暫緩進軍。如果我向皇上述原因之后,皇上仍然要進軍,我愿意勸國王投降。”
楊國忠道:“兵貴神速,你們想拖延時間,向吐蕃請求出兵增援。這點計謀能蒙騙得了帥。帥不會上你們的當,現在就起程進軍,你要是愿意帶帥的話,就回轉南詔。如果要去長安,我派軍士護送。”
鳳伽異已經知道,去不了長安了。他生怕唐軍將他扣留下來,想馬上脫身。對楊國忠道:“我現在就回轉南詔,一定將元帥的話,帶給國王。但還是要奉勸元帥,和為貴。”
楊國忠做了一個手勢,兩名軍士上前押著鳳伽異出了帥帳。張漸道:“元帥為何不將南詔使臣留下?我們手上有了人質,對方也要忌憚三分。”
楊國忠道:“兩國交兵不斬來使,放他回去送信也好,閣邏鳳投降了,將他押到京城,就是大功一件。”張漸道:“他回到太和城,南詔有了準備,他們要是與我們決戰,攻擊的難度便加大了。”
楊國忠道:“有準備又能怎樣?這樣的國,一群烏合之眾,能擋住我們大軍的路嗎?通知李宓,向善闡府進軍。”
李宓已經到了善闡府,南詔的軍隊早已撤走,他們得了一座空城。當即迎楊國忠入城,楊國忠高興地道:“南詔國不敢守衛別都,證明他們已經怕了。我們現在長驅直入,進軍太和城。”
張漸道:“敵人不作任何抵抗就跑了,是不是用空城計啊?”楊國忠道:“他們是末路途窮,那里來的計策,我們一路追到太和城,活捉閣邏鳳。”
李宓道:“南詔軍棄城逃走,一定是將主力集中于太和城,要與我軍決戰。我在前面開路,掃清他們的埋伏,元帥的主力隨后跟進,量他們也玩不出花樣來。”
“如此甚好,先鋒官聽令,帶領部人馬,火速進軍太和城。”楊國忠擺出軍隊主官的威風。
太和城內,南詔國的大臣都集聚在王宮里,閣邏鳳對他們道:“大唐的兵就要到了,他們遠道而來,所帶軍需有限,我們有堅城防御,城內物資充足,就與他們抗戰到底。”
鳳伽異道:“唐軍驕傲得很,然不把我們放在眼里。中原的軍事理論家,驕兵必敗,我們只要堅守五天,他們的銳氣就會減弱,那時援軍一到,內外夾擊,唐軍必敗。”
閣邏鳳道:“我兒得有理,我擔心的是唐軍此次吃了敗仗之后,會派大軍來剿,那將如何是好?”鳳伽異道:“我們并非要和唐朝對立,而是身不由已,被他們逼迫的。那時只有聯合吐蕃與他們抗衡了。”
清平官⑦道:“只有這條路了,國王已經一再表示愿意歸附于唐朝,可他們不允許,從今以后只有歸命于吐蕃了。”閣邏鳳道:“現在唐軍兵臨城下,我們只有一戰。如果有一天,出現轉機,南詔國將遣使向唐朝謝罪請和。”
大將段延道:“大王放心,太和城城墻堅固,唐軍遠道而來,必然疲憊。我已經調動了永昌鎮的軍隊,從洱海方向來援,不日就到。善闡府撤退下來的軍隊,埋伏地蒼山西面,等唐軍攻擊受挫之時,出兵夾擊,定能破去唐軍的圍攻。”
閣邏鳳道:“城中的防御是否到位,能不能阻擋唐軍的連續攻擊?他們的強駑十分利害,如果我們的援軍未到,就被他們攻下了城池,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勞。”
段延道:“大王放心,城中雖然只有一萬五千軍士,但個個摩拳擦掌眾志成城,決心與唐軍血戰到底。加上庫存充足,城高墻厚,不守一年,守一兩個月不成問題。而我們的援軍五天就到了,可是萬無一失。”
忽然探子報告,唐軍已經進軍至西洱河,兵臨首都太和城。閣邏鳳道:“清平官、大將軍及各位大臣,隨我上城樓迎敵。”
楊國忠的兵包圍了太和城,便與眾將官到城下視察。只見太和城西靠險峻的蒼山,東臨浩瀚的洱海,山海為天然屏障,有險可守,不需構筑東西城墻。
唐軍沒有艦船,不能從東進攻。西面乃峭壁懸崖,猿猴都攀登不上,自然無法進兵。因此,太和城只有北、南兩道城墻。北城墻西起蒼山的佛頂峰,南至洱海之濱,長一千多丈。
南城墻西起蒼山五指山麓,東至海邊洱濱村,長約有一千丈。主城面積約千丈見方。兩城墻皆依山勢用土夯筑而成,十分堅固。墻基寬約一丈五尺墻高三丈有余。城墻下有一道護城河,與洱海相通,面寬水深,是一大屏障。唐軍從北面而來,只能攻擊北城墻。
楊國忠命令鮮于仲通攻擊城門,想讓他立頭功。唐軍向城門蜂擁而至,敢死隊沖向河邊,構筑柵欄。突然城樓上箭如雨下,唐軍紛紛中箭。
鮮于仲通調來弓駑,向城樓射擊。唐軍的駑箭飛蝗似的飛向城樓,南詔軍傷亡慘重。但他們利用城墻工事,與唐軍拼搏,不讓他們在河面上搭起浮橋。雙方都是竭盡力,但誰也占不了上風,直到天黑,唐軍也沒有在護城河上搭起浮橋,攻擊沒有結果。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