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琯對李光進的話不以為然,盯著他說道:“我奉皇上圣旨討賊,旨在收復長安,豈能被叛軍阻在此地。水印廣告測試 水印廣告測試我命令你想盡辦法沖破叛軍的營壘,將軍隊運動到長安城下。” 聽了房琯不切實際的命令,李光進申辯道:“叛軍強悍,我軍防守都很困難,沒有能力進攻。我軍在此守衛,阻此了叛軍向靈武攻擊,解了皇上之危,已經獲得了戰果。進攻沒有把握,今天的攻擊越來越弱,軍士都提不起精神來,靠我們急又有何用?” 房琯說道:“軍士提不起精神來,是做將軍的無能。你要想辦法鼓舞士氣,沖破叛軍的阻攔。”李光進說道:“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這是古代軍事家孫子說的,元帥不能忽視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一味逞能,那是要吃敗仗的。” 房琯開始沉思起來,在房間里踱了幾步說道:“現在兩軍相遇,只能進不能退。撤退就會受到叛軍的攻擊,被動挨打,必敗無疑。只有進攻才有希望,你作為先鋒官,要想辦法進攻。不敢進攻,還是什么先鋒官?” 李光進不依不饒,爭辯道:“哥舒翰的二十萬主力軍,就是因為盲目進攻而全軍覆沒的。前車之鑒不可忘卻,否則將重蹈覆轍。現在國難當頭,復國得一步步來。操之過急,反而容易速敗。” 聽到復國兩字,‘田單復國’的典故閃電般的房琯的腦袋中閃過。他突然一拍腦袋,興奮的說道說道:“有了,戰國時田單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用火牛陣復國。這是古代以弱勝強的成功的戰法,正好適用,明日用此陣法,定能破敵。” 第二天,唐軍在民間征用耕牛,準備妥當后。用戰車二千乘,使牛拖拉,在牛的尾巴上捆綁綿絮,澆上油作為沖鋒的先頭部隊,后面跟著騎兵和步兵。 到了兩軍陣前,唐軍在牛尾點火,二千條牛拉的戰車沖向燕軍陣地。二千條牛,屁股上冒著火,并命的沖向燕軍的陣地。離陣地五百步時,燕軍突然擂鼓吶喊,震耳欲聾,同時所有的車駑一齊射出,臣箭擊斃了前面的頭牛。前面的牛倒地,尾巴上的火把并沒有息滅,后面的牛看到火炬,停止奔跑。突然牛群炸鍋,不聽使喚,掉轉頭來沖向唐軍。 唐軍大亂,李歸仁揮兵反攻,唐軍被牛群沖得七零八落,失去了抵抗能力,成了一群待斬的羊群。房琯沒有臨陣經驗,不知如何處置,軍隊失去指揮,全線潰敗。損失兩萬,只有數千殘兵敗將逃脫。 十月二十五日,房琯帶領退下來的殘兵敗將與南軍會合,組織再戰。剛剛戰敗,軍士們的士氣低落,失去了斗志,已經無心戰斗。 楊希文說道:“我軍初敗,士氣低落,按照目前的現狀,應該立即撤退。避開敵人的鋒芒,拉長戰線,先保存實力,再尋找機會與燕軍周旋。” 房琯說道:“楊將軍不懂帶兵打仗,對軍隊的現狀并不了解。叛軍前天取得勝利,但死傷不少。現在只有采用硬對硬的方法與燕軍對抗,方可鼓舞士氣。” 房琯組織進攻,因為兩軍的力量對比太過懸殊,唐軍一觸即潰,被燕軍殺得大敗,楊希文和劉悊都投降了燕朝。房琯逃回靈武,將所有的責任都攬到自己的身上,負荊請罪,請求肅宗皇帝用他來整頓法紀。 唐肅宗沒有治他的罪,仍然讓他擔任宰相,原因是房琯傳達唐玄宗的旨意,送來金冊和玉璽,正了他的名份,有擁戴之功。再就是房琯知識淵博,文才很好,在唐肅宗面前表現得忠心耿耿。 李宓向唐肅宗上奏:“啟奏皇上,房琯這次大敗,并非偶然,一是唐兵連連失敗,在心里上產生了畏懼情緒,臨陣怯戰。二是房琯雖然自負,常以天下為己任,但用兵并非所長,只知道高談闊論,不懂實際運用。三是輔佐他的李揖、劉秩等都是儒生,不知道如何帶兵打仗,豈有不敗之理。房琯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叛軍的曳落河雖多,能當我劉秩乎?’說明他根本就不會用兵。” 唐軍大敗,唐肅宗剛剛建立起來的一點信心,又被踐踏得無影無蹤,頓時心灰意冷。好在郭子儀及時帶兵回到了朔方,李歸仁得知郭子儀帶兵趕到信息,不敢輕舉妄動,沒有進攻靈武,當即回守長安,與唐朝對峙。 唐肅宗迫不及待的詔見郭子儀,請他拿出收復長安的策略。郭子儀說道:“啟奏皇上,目前朝廷的信心不足,宜先穩住防守,與叛軍僵持一段時間之后,待叛軍疲憊之時,再攻取潼關,先切斷叛軍的退路,然后集中兵力圍困長安,叛軍沒有退路,軍心必亂,那時不難收復長安。” 唐肅宗便任命郭子儀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而且依舊兼任靈州大都督府長史、朔方軍節度使。 郭子儀按照唐肅宗的旨意,在朔方養精畜銳,補充兵員和武器裝備,做好準備,尋找時機收復長安。 史思明接到安祿山的圣旨,立即向朝廷上表:“啟奏皇帝陛下,目前平盧王玄志有守軍三萬,對薊城始終是一個極大的威脅。只有先解除這個威脅之后,再回軍進攻常山和太原。如果先進攻太原,平盧之兵從后方夾攻,防不勝防,對燕軍不利。臣請奏先收復平盧,請皇上恩準。” 張垍對安祿山說道:“史思明進攻平盧的目的是要掃清薊城的后顧之憂,而陛下要他進攻太原,是要奪取長安到薊城和洛陽連成的地域,為的是燕朝的利益。史思明不聽陛下指揮,坐鎮薊城,以薊城的利益為重,存有異心,他自成一軍,不易駕馭,時間久了,就會脫離陛下,陛下應該早防。” 安祿山說道:“史思明與朕一起從軍,出生入死,讓他守薊城,保住我燕朝的根基,是最合適的人選。我們之間是過命的交情,他不會反我,但將來如何?…”他突然停頓不說了,因為他說的將來,是指他死之后。在他的潛意識里,已經認為他的病很重了,很難治好。 但他不能明言,只要說出他要不久于人世,他手下將領的思想立馬就會產生混亂,燕朝就要分化瓦解。這也是他遲遲不立太子的原因,用以證明他身體很好,還不到立太子的時候。 張垍說道:“陛下不要被他的假象蒙蔽了,此人城府太深,將來必生禍亂。陛下不準他的上表,堅持讓他進攻太原,試試他的態度。” 安祿山說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他上報的是實情。薊城是我們大燕的東京,地位重要,不能有后顧之憂。朝廷要相信他,批準他的上表,讓他在限定時間內,拿下平盧。”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