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含真下旨要在地府建儒家學宮,這可是不是一個小事情,可以說是能夠影響三界變化的大事情。
想當初佛家想在地府占據一處地界,作為佛家人轉世方便之所,便被地府打了出來,如果不是因為傻根有求于佛家,佛家休想在地府有任何想法。
但現在又是不一樣,不說此時天地大道有了變化,建立儒家學宮已經得到了天道和地脈的認可,是順應大勢的做法,單說此事涉及到含真圣道的成敗,以含真和傻根的關系,傻根當然不會拒絕。
不說含真如何和傻根協調,在地府建立儒家學宮,單說三藏法師經歷了尸魔劫之后,自身卻出現了極大的變化。
那就是他的佛性一下子提升了數倍,仿佛是憑空增添了佛性,這自然引起了三藏法師的疑惑:“怎么佛性一下子增加了這么多?仿佛也提升了智慧,在這件事情上我仿佛錯怪了悟空。”
在三藏法師看不見的地府一處地界,那里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空間,有佛家大能地藏暫居于此,只見他那充滿智慧和慈悲的雙眼正看向三藏法師的地方。
“借助尸魔之手,將金蟬子的三世魂魄還給他,希望他宿世佛性開啟,方能真正不負佛祖的期望。可惜啊!”
原來這是佛家擔心三藏法師八世佛性被磨滅,即使取得真經,也難以真正奠定佛家根本,通過這種方式將其過往被磨滅的八世魂魄再次收集了起來,通過尸魔之手還給了三藏法師。
當然,這種方式也并非沒有限制,那便是需要有著封神之能孫悟空之手才可以實現這種轉化。
孫悟空因為有封神之能,生靈被他打死,魂魄才可能更好地保持完整,不然換作其他人,如豬八戒就難免會殺傷魂魄,一個不慎就會將好不容易收集的八世魂魄再次打散,那么再想收集起來,就不是容易的事情了。
在孫悟空將尸魔打死之后,看似其利用解尸法逃了過去,其實金蟬子的魂魄已經被九錫禪杖吸收了過去,并轉到三藏法師吸收了。
可惜,可能三藏法師佛性齊全的機緣未到,在孫悟空打死了3個尸魔之后,三藏法師就將孫悟空開出弟子之列后。
這使得三藏法師只是收回了三分佛性,但已然使得三藏法師的宿世智慧得到了吸收并提升其自身智慧。
三藏法師有些遺憾地帶著豬八戒和沙僧向前走去。
再說孫悟空被趕走之后,內心極其郁悶,心道:“我一心保護那唐三藏,不想他三番五次不明事理,這是我意難平,氣煞我也。”
氣極的孫悟空便想出去走一走,便離開花果山來到了觀音菩薩的落伽山。
與此同時,三藏法師奔走了不上五十里遠近,便道:“徒弟,這半日饑又饑,渴又渴,那個去化些齋來我吃?”
八戒道:“師父且請下馬,等我看可有鄰近的莊村,化齋去也。”
三藏法師久見豬八戒不回,又感到口喝難耐,便讓沙僧去取水來喝。
那三**煉自熬,正在愴徨之際,卻見孫悟空從空中而來,滿臉憤怒之色,喝罵長老道:“你這個狠心的潑禿,十分賤我!”
孫悟空輪鐵棒,望三藏法師脊背重重地打了下去,將那長老打倒在地,不能言語。
孫悟空把兩個青氈包袱,提在手中,駕筋斗云,回轉了花果山。
卻說,豬八戒和沙僧不久回轉,只見三藏面磕地,倒在塵埃,行李擔不見蹤影,慌得八戒跌腳捶胸,大呼小叫道:“不消講,不消講,這還是孫孫悟空趕走的余黨,來此打殺師父,搶了行李去了!取經之事,且莫說了。你看著師父的尸靈,等我把馬騎到那個府州縣鄉村店集賣幾兩銀子,買口棺木,把師父埋了,我兩個各尋道路散伙。”
沙僧實不忍舍,將唐僧扳轉身體,哭一聲:“苦命的師父!”
只見那三藏法師口鼻中吐出熱氣,胸前溫暖,卻是醒轉了過來,讓沙僧高興不已。
原來那三藏法師畢竟是取經的重要人物,有天道庇護,又有鎮仙锏和九錫禪杖護體可保魂魄不失,又有那地藏在地府庇護,是死而后生。
不然以那孫悟空如意金箍棒的威能,別說是手無縛雞之力的三藏法師,便是那沙僧豬八戒被他打死了,也是活不得的。
那三藏醒來連罵道:“好潑猢猻,打殺我也!”
沙僧、八戒問道:“是那個猢猻?”
三藏法師嘆息了一會兒才道:“徒弟,你們剛去,那悟空將我打了一棒,青氈包袱都搶去了。”
八戒聽說,咬響口中牙,發起心頭火道:“叵耐這潑猴子,怎敢這般無禮!”教沙僧道:“你伏侍師父,等我到他家討包袱去!”
話說,那包袱可不是可有可無之物,不說那金貴無比的袈裟,便是那過關文牒便極為重要,不僅是需要交差的重要物件,同時沒有文牒西游便是寸步難行的。
因此,三藏法師醒轉不久便吩咐沙僧道:“你到那里,須看個頭勢。他若肯與你包袱,你就假謝謝拿來若不肯,切莫與他爭競,徑至南海菩薩處,將此情告訴,請菩薩去問他要。”
沙僧一一聽從,便來到了花果山,只聽得一派喧聲,見那山中無數猴精,滔滔亂嚷。
沙僧又近前仔細再看,原來是孫悟空高坐石臺之上,雙手扯著一張紙,朗朗讀那御前文牒。
沙僧百般勸解,還道:“若不恨師父,還念昔日解脫之恩,同小弟將行李回見師父,共上西天,了此正果。倘怨恨之深,不肯同去,千萬把包袱賜弟,兄在深山,樂桑榆晚景,亦誠兩全其美也。”
孫悟空聞言,呵呵冷笑道:“賢弟,此論甚不合我意。我打唐僧,搶行李,不因我不上西方,亦不因我愛居此地我今熟讀了牒文,我自己上西方拜佛求經,送上東土,我獨成功,教那南贍部洲人立我為祖,萬代傳名也。”
沙僧笑道:“師兄言之欠當。如來造下三藏真經,原著觀音菩薩向東土尋取經人求經,要我們苦歷千山,詢求諸國,保護那取經人。菩薩曾言:取經人乃如來門生,號曰金蟬長老。只因他不聽佛祖談經,貶下靈山,轉生東土,教他果正西方,復修大道。兄若不得唐僧去,那個佛祖肯傳經與你卻不是空勞一場神思也?”
那孫悟空道:“賢弟,你原來蒙懂,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諒你說你有唐僧,同我保護,我就沒有唐僧我這里另選個有道的真僧在此,老孫獨力扶持,有何不可”
果然,不久便有猴子牽出一匹白馬,請出一個唐三藏,跟著一個八戒,挑著行李,一個沙僧,拿著錫杖。
這沙僧見了大怒道:“我老沙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里又有一個沙和尚不要無禮,吃我一杖!”
沙僧,雙手舉降妖杖把一個“假沙僧”劈頭一下打死,原來這是一個猴精。
孫悟空惱了,輪金箍棒,帥眾猴,把沙僧圍了。
沙僧東沖西撞,縱云霧逃生道:“這潑猴如此憊懶,我告菩薩去來!”
孫悟空見沙僧打死一個猴精,把沙和尚逼得走了,他也不來追趕,回洞教小的們把打死的妖尸拖在一邊,另選一個會變化的妖猴,還變一個沙和尚,從新教道,要上西方。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