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霧彌漫,兩軍就隔著數百步,在相互警惕皆備中,逐漸擺開整形。 大戰當即,漢、吳兩軍將士人人緊張,個個沉默,便連平日里最聒噪的士卒此刻都閉嘴不言。 峽谷內只剩下雙方將官指揮列陣的吆喝聲,隆隆腳步聲,以及隨之而來的戰甲摩擦之聲。 堪堪花了小半個時辰,雙方各自列陣完畢,皆打起了十二分之精神來,相互嚴陣以待。 其時,紅日堪堪破曉,陽光終于透穿云層,將這塊平原上濃重的晨霧蒸騰掉七七八八;又過片刻,一陣北風刮起,將剩下的煙霧全數驅散干凈。 只隔了三百來步的兩軍陣勢,由是毫無保留,清晰呈現在雙方面前。 早在此前軍議,姜維便知己方本次將使用鶴翼陣型。 鶴翼陣,是一種攻守兼備的陣形,若使用得當,可使兩翼機動靈活、張合自如,即可用于抄襲敵軍兩側,又可合力夾擊突入陣型中部之敵人。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此陣對主將指揮技術要求極高。 但己方由名震華夏的關羽親任主將,對于各部間的緊密協調,姜維自是放了一百個心。 漢軍陣地大體上分本陣、左翼、右翼三大部分,共由八個方陣構成。 只見位于陣型中后方的本陣早已立起一座八尺高的指揮高臺,劉備、關羽、張飛、法正正高坐其上。 觀高臺四周,重兵護衛環繞:張南領五千虎步中軍拱衛在前;陳到領三千白毦兵護衛其左;關平領三千虎賁衛拱衛其右;高臺之后為五百虎騎,作為機動。 漢軍本陣往前百余步,左右兩側各有兩大方陣,猶如雄鷹的兩扇巨大翅膀遙遙展開。 左翼由兩個方陣構成,第一列為傅肜統領的五千虎步左軍;其后隔著數十步,便是姜維、關興二人率領的千余羽林騎兵。 與之對應的右翼也是由兩個方陣組成,第一列為陳式統領的五千虎步右軍;其后為張苞所領的一千虎騎。 張苞本為虎賁衛的主將,職責是拱衛中軍本陣,但他心高氣傲,不愿讓兩位義弟專美與前,一味請為前鋒。 劉備壯嘉其志,便命他領了一千虎騎;虎賁衛則交由關平統領。 虎騎為張飛直統的漢軍王牌部隊,由當年燕將十八騎發展壯大而來,將領皆是張飛早年的老人親衛。 張苞出仕之前,長年在虎騎營中行走,與各位曲將、屯將都是相熟,經過兩日熟悉,指揮起來也自毫不生疏。 往來觀,漢軍三部主力大抵呈“品”字遙立。 王平領三千上庸兵立于“品”字之間;杜路、劉寧各領千余弓手游走于兩翼。 除此之外,指揮高臺后一百步,立有一道帷幕。其后,新被任命的救護營主將向寵,正領著三百新招募的救護兵忙碌地布置臨時救治點,準備隨時救治受傷的將士。 刨去守衛秭歸、水軍大營和江北大營的兵將,此處大軍約莫合計兩萬九千人,已是漢軍能夠集結的極限。 姜維高坐于馬背,舉目往東眺望,但見東方三百余步外,吳軍陣營旌旗遮天蔽日,長矛如林,盾牌如山。 東吳本陣亦設八尺高臺,高臺被近萬步騎團團圍住,每往前五十步,便設立有兩個方陣,按梯次配置,合計四個大方陣,前端微凸,最前端有四個小方陣。 這幾日姜維的戰陣之道突飛猛進,已經看出吳軍采用的是魚鱗陣。 此陣屬于進攻陣形,屬于兵力占優勢時才能使用的陣型。主將若指揮得當,憑借此陣可以集中兵力對敵方陣中央發起一浪高過一浪的猛攻。 因主將本陣設立于后方,故此陣的弱點在于尾側,但只要有中間的方陣還在,可以隨之支援本陣,這個弱點可以憑借兵力優勢抵消。 就在姜維觀望吳軍陣型的同時,孫權也正打量對方漢軍的陣型。 細看一會兒,他即輕笑道:“孤觀漢軍,兵不滿三萬,卻敢擺出鶴翼陣,劉玄德還想著反攻?此番,他卻是托大了! 漢軍指揮高臺。 張飛甕聲道:“果不出二哥所料,吳賊果然排了魚鱗陣! 最邊上的法正面無表情,側身對關羽道:“余已激得孫權入榖,這臨敵指揮一事,便有勞君侯了! 關羽安坐如山,只死死盯住對面高臺上那道身影,緩緩頷首。 漢軍人少,只能先防守,再反擊,自然是不可能主動出擊的;而反觀孫權,似乎也沒有派遣戰陣上前搦戰的意思。 臺上諸人觀望一會兒,劉備問道:“如今兩軍將士嚴陣以待,誰也不愿率先出擊,可有什么法子讓孫權先沉不住氣么?” 法正回道:“可使一名口才出眾之士,于兩軍陣前,以大義名分挫一挫吳軍銳氣。孫權理弱,許會按捺不住! 話音剛落,他身后忽閃出一員年約四旬的文官,躬身道抱拳道: “鄧芝不才,愿為主公、尚書令分憂!” 劉備側身望去,笑道:“原是伯苗啊! 此人正是時為尚書、隨侍劉備、法正而來的鄧芝鄧伯苗。 他是義陽新野人,東漢名將鄧禹之后,當年追隨劉備入蜀,先后任郫城府邸閣督、郫令、廣漢太守。 因任內清廉、嚴謹,頗有治績,于是入朝為尚書,是尚書令法正的直屬手下,頗受器重。 鄧芝前幾日剛剛押送一批糧草至夷陵大營,因決戰在即,便留在法正身邊參贊軍機。 鄧芝是劉備親自從底層吏員中挖掘出來的俊杰,劉備自然深知其人品才干,當下點頭應允。 鄧芝領了命令,既不著甲,也不帶護衛,單人孤騎沖到兩軍陣前。 迎著兩軍數萬將士詫異的目光,他穩穩駐馬,氣沉丹田,喝道: “蕞爾東吳,漢中王矢志北伐,正行匡扶事,爾等安敢背盟奪城,莫非欲為亂臣賊子乎?” 這是姜維第一次參加這等規模的大決戰,見決戰前居然還有人在陣前叫罵,不免感到十分詫異。 他身邊的關興見狀解釋道: “父親嘗說,兩軍交戰,比得是士氣,比得是耐性。眼下兩軍剛剛對壘,士氣俱佳,并非決戰之良機。尋常兩軍主將會無所不用其極,等到一方露出疲態,才肯進攻! “原來如此!”姜維這才恍然大悟。 他隨即想到漢中戰役中,黃忠與夏侯用對峙與定軍山。黃忠用法正計策,數次鼓噪而不攻,使夏侯淵松懈戒備,而后突然進攻南圍,摧鋒進擊,勢不可擋,淵軍大敗,黃忠刀劈夏侯淵于定軍山下。 由此可見,大抵有經驗的主將,對決前會采用各種手段達到打擊敵軍士氣的目的。 看來,此番陣前以大義名分威壓,應當也是無數手段中的一種。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