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開國之后為了保障汴梁的糧食供應,通過黃河、汴河、廣濟河以及惠民河總共四條水路來運輸糧食。
現在的周國因為遷都的原因,沒有開鑿惠民河。
于是,在石熙載書建議修黃河后,得到陳佑指點的龐中和立刻奏請開鑿一條洛陽到汝水或者潁水的人工河。
石熙載的建議是通過整修疏浚使黃河少決堤,能行大船,在濟水黃河入海口相距不遠的情況下,憑借運力優(yōu)勢在東部漕運體系中占據主導地位。同時他還提出,這么做能避開東京糧商們雁過拔毛式的搜刮。
廣個告,【 \\咪\\咪\\閱讀\\app \\mimiread\\ 】真心不錯,值得裝個,畢竟可以緩存看書,離線朗讀!
而洛陽到汝水或穎水的人工河對于洛陽的作用,差不多相當于惠民河對于開封的作用。
尤其是龐中和還在奏章中提出可以直接通過穎水聯通淮水,減少江淮糧食運抵洛陽的中轉路程。
汴梁的地位越低,梁王的影響力就越小,天子不會放過任何一個能夠削弱梁王的機會。
于是,這兩份奏章都被他拿出來,點名要求兩府討論。
龐中和提出這個建議,旁人或許會以為龐陳兩家因為潘美執(zhí)意西去而鬧掰了,但知曉兩家交情的巴寧泰不會這么認為。
他第一反應就是“這一定是陳將明的手筆”,其次才會考慮陳佑為什么要這么做。
不管怎么樣,身為現首相,同前首相之間應當有微妙的敵對關系,本著敵人支持的就該反對的態(tài)度,巴寧泰最合適的處置方式應該是否決龐中和的提議,批準石熙載的提議。
當然也沒準,博弈么,千層套路,誰都不知道你的對手在哪一層。
巴寧泰不想考慮那么多彎彎繞,直接寫了一封信給陳佑,把這兩個方案都夸了一通,表示雖然支出極大,對國庫是個負擔,但為了兩京百姓,或許可以嘗試同時開展兩個大型水利工程。
最后在信的末尾,順手提了一句日本的騷亂,問一問陳佑的意見。
日本騷亂在興國末就有發(fā)軔,到去年周國相權交替人心思動的時候真正成為問題,從去年下半年起就愈演愈烈。
不過朝廷過完年才收到奏章得知此事。
為了清理當地豪族,西海當初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就包括保民、限田等令的雛形。
而且因為孤懸海外且人少地狹的原因,這些政令執(zhí)行地十分徹底。再加鎮(zhèn)守府大量提拔當地底層百姓,至少在西海普通百姓中,鎮(zhèn)守府的聲望遠大于日本王室。
不過呂端調走之后,接任的西海鎮(zhèn)守在中原商賈的游說下改變策略,所有政令都區(qū)分當地人和中原人。
比如說工農結社,禁止當地大戶插手結社事宜,但凡有嫌疑,立刻敲打;但中原來的工商主卻可以借鑒中原的先進經驗,安排親信掌握商行或工場、農場的結社權力。
再比如說最低薪酬,為了底層百姓的福祉,新的鎮(zhèn)守提高了最低薪酬標準,強令當地大戶必須遵守;不過,中原過來的工商主卻可以不遵守這個標準,能夠以較低的酬勞雇傭到那些沒有工作的貧民。
又如限田,本地大戶自然是老樣子,中原來的工商主則被允許以商行等實體購買土地.鎮(zhèn)守府對外解釋因為商行財產分屬多人甚至多個商行,所以商行等實體不在限田范圍內——這一經驗已經傳到中原,部分地方開始嘗試把工商業(yè)實體單獨拎出來,借以繞過對單個自然人或家庭的限制。
總之,原本當地那些死而不僵的大戶就對鎮(zhèn)守府不滿,又因為雙標把興國中期發(fā)跡的新貴們推到了對立面。
終于,去年在西海鎮(zhèn)守一心想要運作返回中原的情況下,西海當地爆發(fā)了騷亂。
現在的情況不得而知,但根據送到朝廷的情報,幾個月前就已經有人打砸搶燒,主要目標是中原人的財產。
考慮到西海一些容易發(fā)現、容易開采的露天礦都開采得差不多了,朝廷已經有人提出放棄西海道的主張。
這些人認為剩余的礦產交易和貿易往來,完全可以同日本國做,沒必要陷在西海這個養(yǎng)不熟的泥潭里。
最重要的是,如果放棄西海,朝廷可以毫無顧忌地搜刮西海的價值,不需要付出精力去發(fā)展西海。
為獲得這種方便,需要付出的無非就是把西海封給日本國主,或者干脆一點從日本找一個貴族在西海冊封為西海國主,讓他倆自己爭去。
很誘人的提議,但這么做卻會把陳佑在位時大力推行的西海鎮(zhèn)守府模式的價值否定掉。
巴寧泰很快就收到了陳佑的回信。
陳佑也先把兩條涉及漕運的建議夸獎一番,緊接著回應日本騷亂,只說這件事關系到朝廷威望,巴寧泰身為首相需要仔細考量云云。
整封信內容十分空洞,沒有回應巴寧泰的試探。
巴寧泰考慮良久,最終決定把日本的球踢回給天子。
底下官員能說裂土封王的事情,他這個首相在有梁王的先例之后不太好開口。
但渡海遠征又太過冒險,他還是希望求穩(wěn)。
至于漕運事宜,他決定安排工部和都水監(jiān)研究哪一個方案更合理更省錢,然后從中選一個。
不等有司研究出個所以然來,趙德昭突然召見巴寧泰,表示希望能兩個方案一道實施,同時要求兩府做好鎮(zhèn)壓西海的準備。
巴寧泰雖然據理力爭,但趙德昭不為所動。
無奈之下,巴寧泰只好暫且告退,回去繼續(xù)想能阻止天子的理由。
巴寧泰離開同明殿不久,趙德昭又召見去京外歷練歸來的何德彥。
不等何德彥坐下,趙德昭就笑著開口:“果如何卿所言,巴慶安十分抗拒。”
何德彥垂首回道:“是臣知曉巴相公難處所在。”
趙德昭點頭:“他想攬權。”
說完又問道:“若他堅決反對,又該如何?”
何德彥起身一禮:“臣請說服梁、劉、趙三位相公。”
聽到這話,趙德昭皺起眉頭:“如何說服?”
何德彥沒有回答,而是問道:“官家以為立三高官官,分掌省印,可行否?”
“這……”
趙德昭皺眉沉吟。
好一會兒,他舒展眉頭,笑著頷首:“可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