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叔,那干脆今天你就帶我們一起過去吧,正好浩浩想看海,我們大家其實都想去海邊玩一玩!”李良提議道,“我們在鵬城玩兩天就直接從鵬城回贛南,到時候你就直接留在廠里工作好了!”
“你們不在羊城再玩兩天嗎?羊城還有很多地方可以玩的呢,比如黃埔軍校和黃花崗烈士墓,都是可以去參觀一下的!”李雙墸說道。
“小墸,還是你去工作要緊,我們去鵬城玩兩天也行的!”老爺子李成喜說道。
李良的爸媽也跟著點頭,至于李萌、李蔭早就雀躍了,畢竟現在羊城的天氣實在太熱了,能夠去海邊看看期待已久的大海,大家都期盼著呢。
李雙墸見大家達成了一致,都想去鵬城看大海,于是笑著說道:“那好,待會我們吃完早餐就回來收拾行李出發!”
羊城去鵬城的車次很多,即使在1981年的現在,因為鵬城特區建設的原因,兩邊的人員交流十分密集。
在羊城汽車站,每隔半小時就有一趟去鵬城的客運汽車。
吃過早餐的一行人在逸仙大學招待所收拾好各自的行李,在招待所的前臺退了房間,就坐上了前往汽車站方向的公交車。到了羊城汽車站,李雙墸讓其他人在候車廳里面的椅子上等待,他去售票的窗口排隊。
羊城開往鵬城的大巴車明顯比贛南到羊城的車子更好更新,坐起來十分舒服。李良坐在靠中間過道的位置,李浩坐在靠車窗。隔著過道的是姐姐李萌和堂妹李蔭。李良的父母李雙柱兩口子和爺爺、小叔坐在李良的后一排。
隨著客車開出羊城汽車站,駛出羊城市區,緊鄰羊城的郊區看起來與禾康縣縣城相比,羊城郊區的情況就比禾康縣好多了。
在禾康縣,包括縣城在內,除了少部分單位的辦公樓可能是兩三層的樓房,其他的普通居民的民房,普遍以一層磚瓦房居多,甚至有一些特別窮困的人家,住的還是土坯房。
羊城的郊區,李良觀察到的國道兩旁的民房,則時不時的能夠看到一兩棟兩三層的小樓房,聽小叔在后面介紹,建這種房子的人家,一般都是有海外關系的人家。改革開放以后,國家對于涉外、涉僑方面的政策逐漸放開,有海外關系的人家,普遍在經濟上會富裕一些。
在改革開放之前,有海外關系是一種讓人聞之色變的事情。大部分有海外關系的人家都不敢暴露自己家有海外關系,那些已經暴露的,則經受著嚴酷的社會考驗。
1969年10月在僑眷眾多的粵省制訂了《處理有海外關系干部的六條規定》,規定提出“凡是有港澳、海外關系的干部,不管親屬從事什么職業,如果經過教育,仍然保持政治、經濟聯系,要從嚴處理”;“要視情況進行必要的批判斗爭教育,并要進行審查(嚴重的要清除出隊,有的退職)”;今后“一律不吸收有海外、港澳關系的人當干部,對干部的婚姻要把好關”,等等。
所以多數人填寫履歷表中的社會關系時,都隱瞞了在海外的親戚、朋友(已經公開的除外);在日常交往中亦決不向外人提及,甚至連子女也不知道有這門親戚。
不過改革開放以后,這種情況就好多了,人們紛紛以有海外關系為榮。
在60、70年代,青年男女結婚最重要的是看家庭成份,文(和諧)革時的擇偶標準主要是家庭成分即政治背景,因為“黑五類”、“狗崽子”,不僅影響自己,而且下一代招工、上學、工作都受影響,所以,工人、軍人為女孩擇偶的首選對象。
而到了開放的80年代,擇偶最首選的家庭條件變成了“海陸空”,“海”指海外關系,“陸(落)”指文革期間被沒收的財產落實政策后被退回來,“空”指有一個現成的單元房子能夠馬上搬進去住。
李良坐在車上,在后排小叔一路的講解下,漸漸到了鵬城。
在鵬城的郊外,李良看到的幾乎與禾康縣相差不大的場景,陽光下吃草的老牛、扛著鋤犁的老農以及在田野里瘋野的孩子們。
但當汽車駛入鵬城市區,情況就變得大不一樣了。到處都能看到忙碌不息的貨車在運著建筑材料和渣土,到處都是新修的公路以及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大樓。這些大樓有的已經落成,成了一座座工廠、公司,有的還在建設中,坐在車上還能遠遠看見大樓上忙碌的工人們的身影。
街道上到處都是穿著西裝革履的商人的身影,就連街道上的小車都比在羊城看到的要多。大家行旅匆匆的樣子,與凡事慢悠悠的內地真的是有天壤之別。
李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著此時此景,嗓子眼不由得卡出了一首歌,一首十分應景的歌。李良不由得慢慢的哼了起來:
“1979年
那是一個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
1979年
那是一個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
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跡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喚醒了長城內外
春暉啊暖透了大江兩岸
啊中國啊中國
你邁開了氣壯山河的新步伐
你邁開了氣壯山河的新步伐
走進萬象更新的春天”
他一連唱了好幾遍,本來這首歌還有下半曲的,不過下半曲說的是92年老人的故事,在1981年的現在,明顯不合時宜,李良不敢唱下半曲,只是不停的哼著上半曲。
“良哥,你唱的什么歌,真好聽?”一旁的堂弟李浩聽李良唱了幾遍,不由得問道。
70年代到80年代初,國內的歌壇大多數都是革命歌曲。‘北京的金山上’、‘邊疆的泉水清又純’、‘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八月十五月兒圓’、‘沙家浜’等。
這首‘春天的故事’,讓人聽的耳目一新。
李良哼唱的聲音不小,坐在旁邊的姐姐李萌和后排的父母、小叔李雙墸他們都聽到了。
“良子,你什么時候學會唱歌了?”李萌詫異的問道。
平時在家里李良可沒有什么唱歌的愛好,現在不僅聽到李良唱歌了,而且還是一首自己未曾聽過的歌曲。
“良子,你這首歌是從哪里聽過來的,怎么我從來沒有聽過呀?”坐在后排的小叔也問道。
“我自己沒事瞎琢磨的!”李良說道。
“兒子,可別這么唱!”坐在后排的李雙柱突然說話道,“偉大領袖,怎么能說成是一位老人呢?良子,以后別唱這首歌了!”
經歷過那個混亂年代的人們,政治上的敏感性,是后世的人們所不能理解的。
而李良恰巧從后世而來,對于那個年代有自己的理解,他十分理解自己父親的心情,連忙點頭道:“好,我以后不唱了!”
這時候,突然從李良的前排站起了一個人,這個人約莫40來歲的年紀,是個中年男人,個子不高,但身材很魁梧。
他臉上帶著笑意,轉過身來問李良道:“這位小朋友,你唱的這首歌叫什么名字,是從哪里聽來的?”
這個中年男人的問話,讓李良一家都聞之色變,生怕這是一個不懷好意的人。
“哦,春天的故事,這是我沒事瞎琢磨的!”李良說道。
“不錯呀,小朋友很有音樂細胞呀,我看很多專業人士都不一定能夠創作出這么優秀又好聽的歌曲!”中年男人夸道,“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有沒有空跟我去一趟羊城電視臺?”
“啊?”
去羊城電視臺干什么?
“是這樣的,我的名字是黃耀華,我是羊城電視臺的一名音樂人,我這次來鵬城的目的就是想看看鵬城這幾年的發展情況,寫一首關于鵬城發展的歌曲出來!”中年男人解釋道,“想不到這么巧,在車上就聽到小朋友你唱的這首歌,不知道你能不能跟我回羊城電視臺,我給你把這首歌錄下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