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事情做了一次之后,別人基本上就會有經驗,所以做的次數越多,效果越差,但大家都會把這個當作一種經驗,習以為常。
百姓們現在已經習慣了大明報所做的一切,不管是介紹還是通報,他們所代表的一切,基本上都代表著朝廷的意思,說的更簡單一點,代表的是皇帝朱允文的意思。
漸漸的,他們把這個稱作吹風會。
朝廷如果要有什么大動作,或者有一些想要征求意見的事情,基本上就會通過大明報宣傳出去,百姓們對于這種想法自然會多加關注的。
建文朝廷用了兩天的時間,把這個事情以京師為中心向外快速的傳播。
各地反饋回來的消息也非常的不錯,方中愈在聽完匯報之后,終于癱倒在了桌子上,最后他就在北鎮撫司里休息。
初步的匯總結果已經放在了皇帝朱允文的御案之上,當然更加詳細的報告,還是沒有出去的,畢竟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作一計算,這兩天他們都非常的忙,還沒有辦法把之前交上來的資料做一個統籌安排的分析。
對于這件事情,建文皇帝,朱允文還是能夠接受的,畢竟按照之前朝廷的辦事效率,這一切都不可能能做到,但是如今朝廷卻可以隱隱約約把控所有的事情,或者說依靠朝廷目前的力量,可以幫助他獲取很多有必要的信息。
建文皇帝朱允文這個時候還在思考要派遣哪一位勛貴前往大明南洲,跟著燕王和齊王兩個人一起去大名南洲鎮守。
對于他來說,這還是一個比較困難的選擇,畢竟太祖高皇帝當年所做的決定,確確實實讓大明的勛貴們損失了一大半,甚至更多。
而如今慣得上名字的勛貴就更加的不多了。
要么是資格不夠,要么是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可以承擔這樣的重任。
建文皇帝朱允文還是認為這一項責任是非常重大的,所以還需要更多的人能夠做這樣的事情,對于他那樣講,現目前能夠安安穩穩的把手上的事情處理好,就已經非常的重要了。
燕王朱棣的辦事能力還是非常的快的,他的管家親自帶著燕王府的銀錢去找了大明報。
對于燕王朱棣的要求,其實他們都非常的理解,沒有感覺到絲毫的差異,因為在之前,汪雨辰和王師兄都交代過他們,對于燕王朱棣或者是齊王可能存在的要求,他們都要幫忙。
之前他們還不理解,但是現如今他們知道了,朝廷已經下令敕封,燕王朱棣和齊王兩人鎮守南洲。
這個消息也在今天早上向外公布了。
之前百姓們還只是猜測,燕王朱棣肯定是其中之一,至于另外一位王爺嘛,他們還不想決定,畢竟皇上的叔叔太多了,選擇哪一個似乎都在情理之中。
最后他們沒有想到,選擇的卻是齊王。
齊王的軍事能力是有的。
只是稍微有一些跋扈。
可是這并不能阻止他成為大明外封的兩位王爺之一。
百姓們對此并不感興趣,他們只知道如今這樣的事情發生之后,對于他們是有幫助的,只需要記住這一點就可以了,因為對于他們有幫助,他們就可以獲得更多的利益,甚至說可以獲得更多他們之前得不到的東西。
朝廷如今宣揚的就是這樣的,那就是多勞多得,所有你想獲得的,都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得到。
所以燕王朱棣要在大明報上進行宣傳,甚至是招兵買馬的事情,并沒受到太大的阻攔,就把消息發出去了。
如今大明報和宣傳部還有皇明報業集團下屬的各個報紙都在廣泛的宣傳,加班加點,他們如今得到的命令就是快速的將所有的消息向外傳遞著,一段時間,加班的補休的都挪到后面去,銀錢照發。
那些官員和下面的工人都非常的高興,畢竟一年也輪不到幾次這樣有好福利的機會,所以這一次都非常的高興。
那就是預算做得好,畢竟他們之前所做的事情就是在考慮這些,如今可以完完整整的把這些事情做好,對于他們每一個人來講都是非常的好的。
“老爺,少爺那邊傳來消息,今天他就在北鎮撫司休息了,不回來了。”
管家方福這樣向方孝孺回復到之前,方孝孺也第一時間得到了消息,外面鬧哄哄的他早就知道了,只是沒有想到自己的兒子如今不聲不響,竟然又干成了一件大事。
“那也派一個人過去守著,就說我找他有事,中愈要是空閑了就趕快回來,說著說送一些最近的消息,回來也行。”
他是真的著急了,畢竟中愈,如今,鼓勵朝廷外封,是他之前都知道的,但是沒有想到如今竟然一下子就攛掇出了,去了兩位王爺和一位勛貴。
這件事情說大不大,但絕說不上小,畢竟朝堂現如今牽扯的人本來就多,方中愈這樣做的話完全是沒有辦法把自己摘身事外的。
朝廷還有這么多王爺了,要是真把他們逼急了,引起下一場動亂就不好了。
方中愈看到的自然是更遠的未來,但是方孝孺還得考慮他們的方家一族的利益。
消息傳遞出去的時候,方家的,之前的那些人也參與了進來,甚至是已經在準備了,跟隨勛貴一同前往大明南洲。
他也是后來才知道的,這讓他隱約覺得自己的兒子現如今已經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超出了他的預想,但這種預想恰恰是讓他感覺到危機的來源,畢竟如果什么事情都不清楚,那么很有可能會觸犯朝廷的利益,甚至是帝王的禁忌。
建文皇帝朱允文是非常的仁慈,或者說很開明,但那只是對方中愈一個人的,對于中愈有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