鄴宮皇帝寢宮——龍乾宮
高洋坐在御座上,高緯站在御案前,垂著眼瞼,不知在想什么。
“你究竟是不是仁綱?”高洋摸著下顎短須輕聲道,似是在問高緯又似在自言自語。
高緯抬頭著朝著高洋笑了笑,平靜地說道:“皇伯父,覺得那?”
“仁綱這兩字,非長壽之命,也非盛世之君。”高緯垂下眼簾,心中五味雜陳。
高洋說得是真相,前世她便是昏庸之君,又是亡國之君,死時不過二十五歲。
“不過。。。”高洋突然說道,“朕觀你與其他孩子十分不同,不僅聰慧異常,還精通朝政,你能嘆跟朕解釋解釋嗎?”
高緯默然,良久,不答反問:“皇伯父,可相信重生?”
高洋沒回答她,只是說道:“你先與朕說說到底是怎么回事。”
見高洋面無異色,高緯深吸一口氣,把重生之事與前世的北齊亡國結局都說了出來、
語罷,殿里久久無一絲聲響,高緯抬頭看到高洋低頭沉思不語。
不知過了多久,高洋抬頭問道:“仁綱,你想做皇帝嗎?”語氣里無一絲波瀾,仿佛只是在詢問今日膳食為何。
“皇伯父何意?”高洋看著她,繼續問道:“你若能登基為帝,你可有信心做位治世之君?”
高緯沉吟片刻,回答道:“侄兒有信心!”這句話耗費了高緯多少的勇氣。
若是高洋要為太子高殷除去后患,高緯說完這句,恐怕就身首異處了。
高緯自然不會不怕,但是直覺告訴她說肯定的話會給她帶來好處。
高洋看著她的眸子,當真如同深潭一般深不可測,連高洋都不敢肯定高緯的心思。
突然高洋撫掌笑道:“好!這才是咱們高家的子嗣,皇位總算是后繼有人了!”
“皇伯父說笑了,正道哥哥安在,仁綱豈敢。您百年之后,正道哥哥理應繼位,內宮有皇伯母治理,外朝得楊相等人輔政,正道哥哥必然會成為一代明君的。”高緯平靜說道。
“你真的認為正道的皇位能坐得穩嗎?”湛藍的眸子直直盯著高緯,二人對視了會兒,高緯認輸般地垂下了眼瞼。
高洋嘆息:“你想必也看出來了,正道的性格太過文弱,他是做不了亂世之君的,高演和你父王可是一直盯著這御座呢!不過高演與你的父王也不是長壽的命,高家子弟很少有能活過四十的,不過。。。”
高洋話鋒一轉:“朕認為你不會短壽,你也必然會成為帝王。仁綱,朕要你把大齊發揚光大,結束亂世,一統江山!這些你可能做到?”儼然是一位帝王向繼承人的囑咐。
“恩!”高緯無一絲猶豫,“還有幫朕保護好皇后和正道與紹德,朕要是晏駕了,恐怕他們連自保都不能。”“侄兒知道了!”高緯作揖鄭重允諾。
“好了,不說了。對了,這是近來西魏與陳國的情報,你看看吧。”高洋交給高緯一封奏章、
高緯粗粗看了一遍,勾起了唇,高洋問道:“你覺得如何?”“天賜良機。”高緯淡淡說道。
“哦?說下去。”高洋摸著下巴,饒有興趣言道。“西魏宇文泰病逝,其侄宇文護必然擅權,以宇文護不沉穩的性子,必然會很快廢黜元氏皇帝,擁立宇文泰之子為帝。而陳國的陳霸先身染重病,不能理政,使得皇族勢力大漲。其中以陳蒨與陳頊兩兄弟勢力最盛,可是陳霸先的其他兒子也不是吃素的,只要陳霸先一死,陳國肯定要亂。縱然宇文護與陳蒨身邊有臣子幫助穩固朝政,可是內亂是肯定會有的。”
“那你的意思是趁兩國內亂,派兵出擊?”“趁機出擊就算勝了,也只是得些城邑而已,我們可以不用一兵一卒,就使他們兩國按我們的意思自行衰敗,到時再一舉出擊,滅亡兩國。”
高洋示意她繼續說:“等到兩國內亂之時,如果有人幫宇文護和陳蒨平息內亂,他們自然會感激他們,并將其引為心腹,但要是那些人是我們的人呢?”高緯點到為止,也不繼續說了。
高洋聽完,冷笑了一聲,眼中的欣慰不言而喻。
“皇伯父,我聽說近來長城的修造進程下降了很多?”高緯突然想起前幾日聽說的事,索性也問了出來。
“是啊,朕也正在為此事發愁,實在不知道該如何是好!”高洋愁容滿面。
高洋看著高緯:“難不成你有法子?”“仁綱認為,長城不過是心理安慰,若是當朝皇帝昏庸致使國力羸弱,那長城修造得再堅固也是擋不住草原騎兵的,前漢初年不就是先例嗎?但若是國力強盛,不修長城也可以長治久安。就比如皇伯父登基之初,御駕親征突厥與北方諸胡,迫使向我大齊不得不像稱臣朝貢,總而言之,進攻便是最好的防守!”
高洋嘆道:“把你心里的話都說出來!”高緯尷尬的笑了笑,繼續說道:“仁綱認為大齊還應該取消兵役,減免徭役”
高緯頓了頓繼續說道:“所謂取消軍役,就是在征戰之時,不再臨時征收男子,而是擴大正規軍。臨時征收的兵士沒有進行正規訓練,打仗也不過是去送死;如果可以的話,再征收一些后備軍用來提供兵源。取消軍役,一來可以讓軍隊戰斗力提高,二來也可為國家留住青年勞力,更可以收獲民心。減輕徭役則是用輪流制,每州每郡每縣,每年按人口分三批來進行徭役,并獎勵民工銀錢,如此既可不造成民怨載道,又可用銀錢激勵民工加快速度完成徭役,縮短時間。”
高洋聽完,不置可否,只是問道:“你認為正規軍和后備軍多少合適?”“正規軍不超過五十萬,后備軍有正規軍十分之一即可”
高洋垂下眼瞼,對她說道:“你先下去吧,讓朕想想。”“侄兒告退。”
天保十一年十一月初七,文宣帝下詔全國境內大肆進行寒門子弟考試,以備官員之選
十一月初九,文宣帝下詔停止修造長城,并在國內取消軍役,減少徭役,實行輪流制。
十一月初十,文宣帝下詔大肆征兵,擴充正規軍至八十萬,并征收十萬后備軍。
十一月二十五日,鄴都東郊
一輛輛馬車在一座院落停了下來,每輛馬車旁都有十幾位護衛,唬得東郊的老百姓都緊閉房門。
此時,最前面的馬車簾子被掀起,從中走下一個身材魁梧的男子,環顧了下四周,說道:“你們都下來吧。”
話音剛落,其他馬車的簾子都被掀起,下來的年輕男子無不容貌俊美,其他幾個男子雖年紀偏大,但仔細一看還是不難看出年輕時的風采。
最前面的馬車中又鉆出一個孩子,男子連忙把他抱下馬車,孩子看了看四周,不解道:“皇伯父,這是何處?”原來這便是高洋與高緯,此外還有楊愔、段韶和斛律光以及斛律兄弟
高洋帶著進院一看,院中空無一人,高洋拍了拍手,他們面前就多出了六人。
六人規規矩矩地向高洋行了禮,高洋點了點頭,轉身對眾人解釋道:“這些是朕從小培養的人,有勇有謀,讓他們偽裝去陳國與西魏,最合適不過了。朕今日帶你們來,只因你們都是大齊的重臣和未來的棟梁之才,朕可不希望你們以后傷了這些自己人。”“臣等明白的!”
“楊愔,你負責把他們安全送到陳國與西魏。”“遵旨。”“你們六人等到了西魏與陳國之后,楊相會把計劃告訴你們,希望你們能早日助我大齊完成大業。”“定不辜負陛下!”
回宮的路上,高洋突然說道:“仁綱,這個你拿著。” 說著便把一枚雕龍的白玉牌交給了高緯、
“這是何物?”“你日后自然會知曉的,你要記住把這玉牌藏好,不能讓他人知曉,就算是你父王也不能!”
高緯雖有疑惑,但還是點頭答應,乖乖將玉牌放回袖袋中。
十二月二十日,宇文護廢魏建周,擁立宇文泰長子宇文覺為帝,是為北周孝閔帝,孝閔帝封宇文護為丞相,總領朝政。
天保十二年一月十日,長安元氏宗族派兵逼宮,意欲重建魏朝,當夜被宇文護和他的三個近臣李承,劉義,馬駿打敗。
三日后,元氏被宇文護屠盡,并大肆搜索元氏余孽,同時劉義三人皆授重位。
一月二十五日,屠元運動結束,共殺兩萬多人,朝廷官員接近殺盡,不久,宇文護將官職皆授于親信之人,孝閔帝敢怒不敢言。
二月五日,陳武帝陳霸先病逝,其子陳立,陳權逼宮,陳蒨甕中捉鱉,斬殺二王及其軍隊,并命陳頊,孔昌,孫琦,何康四人搜索二王親信,共殺三千多人,朝野震驚。
五日后,陳蒨登基,封陳頊為楚王,右丞相,封孔昌為左丞相,封孫琦為太尉,封何康為司空,朝政皆由此四人把持。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