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萬事開頭難,但是只要開了一個好頭,遇到了一些好人,弄清楚了事情的脈絡;順著脈絡往下走,總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馬有垂韁之意,犬有施草之恩。上回說到,提親當日,老苗王亦是寬宏大度,將王家嶺作為小妹之嫁妝送于瑤王,瑤王更是置辦豐厚的彩禮,兩家融為一家,百年恩怨相泯一笑,徹底了結。
雖說王玄策深感欣慰,但是這份欣慰之中流露著一絲隱憂。這份隱憂正是這均田令:已經頒布有了些日子,如今依舊毫無進展,讓人頗為頭疼。
酒過三巡,菜已五味,聊完正事,就是閑話的家長里短。但聽這老苗王頗為豪爽的給王玄策說道:“王明府可是我們兩寨之恩人,以后在這黃水縣,有小老兒需要協助的,明府請盡管說。”
瑤王對王玄策等人這一番化解恩怨的努力,也甚是感激,故而隨著老苗王的話語接到:“吾隨岳父泰山大人馬首是瞻,如若有需要我瑤寨出面的,定義不容辭!”聽聞二人如此之言語,王玄策亦是大喜!
于是,就家長里短的向他們拉呱起了這賦稅之問題:“關于本縣的賦稅問題,我已詳細的勘驗,在以前確實是多收了很多,讓百姓受苦了。既然我王玄策署理黃水,從今以后定不負百姓之所托,照章辦事!”
聽此一說,眾人也是大喜。
接著,王玄策又趁著他們這份欣喜之情,無奈的說道:“可惜的則是,雖說針對這土地荒蕪一事,已有明發之告示,將全縣所有無主之地,按照均田制的要求悉數分配于百姓,但是這小滿將至,百姓依舊藏于深山,絲毫不予理會,甚是無奈!”
說到這里老苗王隨即回到:“明府此政好是好,但是問題就出在這無主之地!”
“不知此作何解?”王玄策帶著疑惑之情誠懇的請教到。
“無主之地正是因為名義上屬于官府,百姓才深感擔憂。這些年來,特別是咱們黃水地處偏遠,造成了吏治敗壞,官府的橫征暴斂。百姓才避之深山,雖然條件惡劣,但也算清靜與安定。如若回來耕種還和以前一樣,朝令夕改,豈不更不合算。其實吧,百姓要的就是一個穩定之期限而已!”老苗王句句戳中要害,只是些許隱晦了一些罷了!
聽聞此言,王玄策幡然頓悟,原來此政還有諸多之不完善,些許思索之后,敞亮的回到:“既然如此,就以三年為期,三年內官府不會收走土地,我也自當稟明上峰,免百姓兩年賦稅。且在開荒耕種的過程中,縣府免費提供耕牛和種子等一應農具,只要想種地,想勞動,都給其分配!不知這樣如何?”
老苗王一聽這個就樂了:“好,既如此,我愿意用我的名義,召集這些百姓下山耕種!”
瑤王聽到岳父這么一說,也肯定的回復:“我亦愿用瑤寨之名義召集這些百姓回來”。
就這樣次日一早,王玄策就按部就班的,將具體律令以及實施細則,詳細的制定出來,然后讓衙役重新張貼各寨,以示全民。老苗王和瑤王也按照自己的影響力與感召力,號召這些百姓都下山種地!
正是因為有苗瑤二族首領的擔保,這些在山上的百姓,于是就帶著試探性的心理回鄉開荒耕種。經過幾天的量地,分地,再加上官府給予這么大的支撐。終于在小滿左右,將所有的荒地都開墾完畢,插上秧苗。切實做到了耕者有其田,讓均田制也徹徹底底的在黃水縣暫時得到執行與貫徹!
王玄策看著已經插上秧苗的田地,很是欣慰,隨之而來的幾場大雨,預示這又是一個收獲的年份。而這一切,也讓一個虎視眈眈的惡人看在眼中……
轉眼間,就到了秋收的季節。經過王玄策的擺事實講依據,據理力爭朝廷明發的旨意已經下來了,著即免去黃水縣百姓兩年之賦稅。聽聞此信的百姓甚是欣慰,看著殷實的糧倉不僅笑的合不攏嘴,更感覺到終于等來了一個好官!
百姓就是一切問題的基石,只要有百姓擁護,依托百姓,依靠百姓,藏富于民,藏兵于民,一切問題都不是問題!如今的王玄策不僅得到百姓之擁護,更得百姓之愛戴,威望如日中天!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他們來到黃水已經兩年多了,隨著苗瑤兩寨以及百姓賦稅問題的解決,王玄策也欣慰了不少。接著不僅辦鄉學,行教化,更推廣新式農具以及技術,讓整個黃水縣的面貌煥然一新。
擺在他們面前的三個問題,唯獨留下的就是這這靳家嶺的匪患。在他的意識中原本以為最容易解決的問題,萬萬沒想到竟然一耽擱就是這么久。其實不是他不想剿,而是實在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手頭沒兵。
雖說這兩年多來沒有剿匪,可是這王玄策在剿匪問題上絲毫沒有閑下來,經常性的讓陳茂材、周曾以及眾衙役輪流打探土匪的具體動向以及所做之惡事,再有蔣縣丞整理成卷宗,以備后用!
忽一日,一衙役急匆匆來報:“小沙河鎮糧倉被土匪給搶了,一萬多斤糧食損失殆盡”。
正在正堂理事的眾人,聞之大驚!當弄明白細節之后,氣不打一處來的王玄策隨即質問周陳二人:“你倆怎么打探的,人家給咱們搶劫了,咱們不僅絲毫不知,還讓他們這樣大搖大擺,堂而皇之的溜達了一圈,不緊不慢的給糧食運走了!這傳揚出去,咱們面子往哪擱?”
這一頓劈頭蓋臉的責備,弄的二人也是面面相覷:派出去的人也一直在監視這,怎能就生出了這個幺蛾子呢!
原來這的土匪頭子,早年在隋末亂世之中,依附過不同山頭,南征北闖,也熏陶到一些兵法。自從陳周二人嚴密監控他們的動向之后,每次他們的出動總有衙役提前戒備,故而總是無功而返。可是隨著山上糧食的減少,也得為了這幫兄弟們的吃食著想不是。趁著縣衙的嚴密監視,于是乎土匪頭子將計就計,在一個月黑風高夜,來了這么一個聲東擊西,猛虎掏心之策。就把這小沙河鎮官府的糧倉給劫了。
好在今年糧食豐收,這小沙河鎮糧倉雖說歷來是黃水縣重要的官糧存放地,但是,朝廷免征黃水兩年賦稅,故而損失不重!雖說損失不重,但是卻寓意深遠,因為這是靳家嶺之土匪第一次膽敢如此明目張膽的搶劫官糧。何況因為縣里衙役短缺,要是如此,泗貫鎮,當口鎮等幾個糧倉更是危矣!
面對空無一物的小沙河鎮糧倉,王玄策狠得咬牙切齒。于是他再次決定,再給融州刺史黃昱吉,上呈一道公文:請兵一千,剿滅這幫土匪,以除后患。
這融州刺史黃昱吉,原本就是李道宗手下的一個小卒,憑借軍功一步步升上了這融州刺史。因在王玄策流放黃水令之時,李道宗已給黃昱吉打過招呼,目的就是為了歷練這王玄策,所以要做到:不聞,不問,不幫。只要不干什么出格的事情,就隨他去吧!果不其然,王玄策這次借兵之計劃就這樣又被黃昱吉給駁回了。
這兩年多來,王玄策在這里所做的一切,已都被黃昱吉私下稟明李道宗,和解這苗瑤兩寨百年恩怨,恢復生產,獎勵農耕,新辦鄉學,這事做得很是漂亮。當李道宗得知這一件件政績之時,很是欣慰這小子的這么一股干勁。而這時的雪雁,雖很是想念他,但是因為家人看的甚緊,也只能在深閨之中讀書習字,百無聊賴的打發這每天的日子!
三尺龍泉萬卷書,上天生我亦何如?不能治國安天下,妄稱男兒大丈夫!不幾日,王玄策就收到了這融州刺史黃昱吉,這樣的一封回書:“因天下初定,朝廷嚴控調兵,故而無兵可調;然,黃水之一切均屬爾之調遣,如能除此匪患,保黃水一方之安寧,汝乃大功一件也!
看到這樣一封雜七雜八的回書,王玄策又氣又恨,一次次請兵,均是沒兵,這仗如何打!正與眾人郁悶之時,這蔣詠德蔣縣丞眼珠子一轉,隨即說到:“明府,既然我們借不來兵,何不征兵呢?前些日子清點府庫,還有一千多副刀槍鎧甲,都在泗貫倉放著呢”
“此話當真?”王玄策激動的問到。在得到確切回復之后,眾人頓時欣喜。
他們三人雖亦經歷過刀槍劍雨,不過經陳茂材一提醒,也只高興了一半,隨即陷入了猶豫之中。因按照唐初律令,征兵須得到朝廷的首肯,否則無權征調一切兵丁。如若未得到朝廷敕令,單這私募兵丁之罪就是重罪,要是再來個擁兵自重更是說不清道不明了!
他們經歷過涼州之無奈,深明官場之兇險,這該如何是好。此時的王玄策也變的些許老練了一些。轉念一想,于是就讓蔣縣丞給黃刺史回復了這樣一封公文,大意如下:既然州里提供不了兵士,為了剿匪,保黃水百姓之安寧,那么我就要開始征兵了,希望黃刺史多多支持,剿滅土匪之后,這些兵丁自然會就地解散的,請黃刺史放心,請朝廷放心。
當老成持重的黃昱吉接到這封公文之后,頓時樂了:這小子還真有他的啊!不過這樣也好,最起碼不用朝廷出什么東西了,只要能剿滅土匪自是好事;如若不能,也得把這事的責任給推卸干凈了。于是,僅僅只回復了三個字:知道了。
嘿!這事給王玄策三人整得又迷茫了,這到底要鬧那樣,一方面想讓自己干事,一方面又不給權利,這“知道了”三個字到底是同意還是不同意呢。
要說這蔣縣丞以前雖然損了點,但是在此事上絲毫不含糊。于是,帶著老學究的氣息給他們三人說道:“這仨字,只能說明一個問題,我們這次剿匪只能成功,不能失敗,成功了一切好說。失敗了,那明府可就得承擔一連串的責任了。”
“失敗就失敗了唄,這話說的,還能承擔什么責任”周曾大大咧咧的搶話道!不過陳茂材和王玄策若有所思的繼續聽著蔣縣丞講述。
“明府你看,這黃使君就回復這三個字,說明他既想占功又想撇清責任。如若失敗,朝廷必定會知曉,這時候咱們私自征兵,征用國家糧食,這可是大罪。因為沒功勞,這時候黃使君定會洗刷干凈,說我當時沒同意呀,僅僅只是知道罷了。如若明府取勝,這黃使君定會說,這是讓你見機行事呀!”
嘿,經過這狗頭縣丞這么一分析,還真是這種情況。雖說在涼州吃了一虧,但為了百姓之安寧,王玄策依舊當場拍板,那就干吧!
這蔣縣丞,看他如此為百姓之安危考慮!心有所感,于是眼珠子一轉,又進一計:“既是征兵,定會全縣告知。到那時候,這幫土匪必會知曉。他們亦會多加防備,全縣百姓均是至親子民,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才能減少傷亡,更是為全縣百姓謀取福利!如若強攻,死傷慘重,似有愧對百姓父老之意!”
王玄策聽聞此言,甚感為之善,這一愛民之舉,惜民之命,竟與李道宗之生死論不謀而合,為之欽佩,為之動容。于是深施一禮說道:“先生居黃水多年,不知有何高見,玄策求教于先生”
從當初的不屑,到后來的欣慰,一步步到今日之感念,王玄策對蔣縣丞的改變,讓這個半百之人深感動容。看著他如此之誠懇,蔣縣丞亦是帶著激動的神情回到:“明府都是為了全縣百姓,我怎敢不盡職用命!”
互生敬意之后。憑借對黃水縣情之深解,只聽蔣縣丞娓娓道來:“正因為我們只需招募一千兵士,與其明目張膽,不如找幾個大的寨子,以訓練寨兵之名練兵,這樣不僅可以迷惑土匪,更可以出其不意!”
一語點醒夢中人。這正是兵法之所云:藏兵于民,練兵于民,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將練兵的之事分散開來,每個寨子多則一百,少則五十,雖以寨子的名義進行,看起來是保衛家園,但實則為了打擊土匪,想到這里,王玄策頓時開了竅!如此一來更是將私自征兵一事,洗刷的干干凈凈!
經此一事,玄策三人甚是感激這蔣縣丞!
接著又是一番合計之后,王玄策帶著蔣縣丞和陳茂材就向兩個寨子出發了。些許講述,苗王已深知三人之來意,欣然同意,隨即傳下命令:“每個寨子年輕力壯的小伙子都組織起來,多加操練,嚴保寨子”。瑤王一聽這個,這是為民請命,保一方百姓平安之策,也斷沒有拒絕。
不幾日功夫,苗瑤兩族就這樣招募到一千多精壯寨兵,雖然分散在各個寨子,但一切都是按照計劃有條不紊的進行。周曾和陳茂材,因為都有上陣殺敵之履歷,更知如何練兵,如何排兵布陣。也就倆仨月之光景,就將這幫寨兵訓練的個個精神抖擻,器宇軒昂。
面對著刀槍劍雨的陣仗,就這樣開始了不一樣的對決,面對如此之精密籌劃,真的能夠消滅這幫土匪嗎……請看下回:恰偶遇四榜歸順,月圓日玄策攻寨。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