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品居也給他們家送來了年禮。
當然,以前每年一品居也會給他們家送來年禮,只是今年比以往的禮要厚一些,她想可能是因為這次粉條的合作吧。
在她看來,這粉條的生意肯定還不錯,不然他們的訂貨量也不會一漲再漲。
他們一開始說的是到秋收前每月五千斤的粉條,秋收以后的量再另說。
所以,在秋收以后,他們的訂貨量就開始從一開始的五千斤慢慢的漲到了現在的七千斤。
本來他們是想要漲到每月一萬斤的,但是她給不了,最后才定為七千斤的。
她給不了的原因有兩個,一來,就如之前說的一樣,她的原材料不夠充足。
雖說她去年已經跟百姓們說了,他們今年甚至是之后的幾年都會向他們收紅薯。
那些百姓也信了,他們今年也確實是種了不少的紅薯。
但是,跟她之前想的還有說的一樣,她不想因為她收紅薯的原因就讓那些百姓把地都拿來種紅薯了,影響了正常的生活。
因此,就算是那些百姓真的種了不少的紅薯,但是量也不是很多。
不過還好,她今年自己在工廠的周圍都種上了紅薯,十多畝地,雖說不是什么好地,但是也比荒地好上不少。
因此,今年她自己的收獲也是不錯的,也有一萬多斤的紅薯產出了。
還有小青山的山腳下的那些地她也種上了紅薯,收成也還算是不錯的。
還有就是,那些百姓家里,雖然每家種的紅薯都不多,但是用的每家加起來就又是一筆不菲的數字了。
況且,她也不光是在迷陽本縣購買,也向外擴張,向其他縣的百姓們買。
因此,他們的炫彩兩最多能夠供應上一品居的每月九千斤的粉條量,再多的她也確實提供不出來了。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人手不夠了。
她一開始也沒有想到一品居的所需要的量會這么大,因此,他們的人手也沒有招那么多。
工廠也沒有修得那么大,說起來也就是一個不大不小的作坊而已。
不過,她也不想放棄這么好的生意,畢竟這個粉條廠的收益還是很可觀的。
之前說過,他們跟一品居的定價是一斤三十文。
這樣算下來,他們按照一個月七千斤的出貨量來算,一個月她就有兩百多兩銀子的收入了。
雖說這銀子聽著也不多,跟她以前的百味香的生意差的太多。
但是,要知道她的原材料可是很便宜的,兩斤紅薯一文錢。
另外就是工人的薪水了,之前也說過,一個工人每天有五十文,一個月也就是一兩多銀子。
她后來因為一品居的訂單量的增加,她也把人手增長到了四十個,每月的月錢就是六十多兩銀子。
所以,這樣算起來,出去每月的工錢,跟買紅薯的錢,她每月還是可以賺上一百多兩銀子的。
從粉條廠剛開始出貨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七個月了,她也已經把買地的錢還有修工廠的錢賺回來了,另外,她還賺了些。
所以,她也是不想放棄這么好生意的。
所幸,這粉條的制作方法目前就只有她有,她也還是占了相對的主動權的。
因為去年生意的原因,她想把工廠的范疇擴大一些,比如說開個分廠或者是擴大工廠的規模。
開分廠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原材料的原因,他們從別的縣買紅薯,還需要花費幾天的時間拉回來。
這一去一回的,就又要花去不少的精力跟錢財,她就想著是不是可以在其他的縣城也開一個粉條廠。
只是,他們這粉條廠才開一年的時間不到,開分廠的事情可能有些著急了。
因此,開分廠的事情就一時還沒有決定下來,暫且擱置了。
除去開分廠以外,她能想到的就是擴大他們目前這個廠了。
只是這件事也還是沒有很快落實下來,因為兩廂一比較,她還是覺得開分廠更劃算一些。
因為兩個方案都還沒有定下來,這有臨著過年,她知道她得把這件事定下來了。
不然,等到過年以后就有些晚了。
還有原材料的事情,一開始的時候她是因為怕粉條的生意不好做,所以才算的一文錢兩斤的紅薯。
可是,現在事實證明,這粉條廠的生意還挺好的。
因此,也導致了她需要大量的紅薯,但是種的人也不多,紅薯產量也不夠。
加上她之前說的,她不想因為種紅薯就影響了百姓的正常種植。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紅薯的原材料不夠,而她也需要大量的紅薯。
她就想,她是否能想到其他的方法,既滿足了她需要紅薯的量,也讓百姓們可以吃飽。
這其中最好的方法就是:漲價。
沒錯,就是漲價,漲紅薯的價。
之前她一文兩斤的價最多只是讓那些百姓可以多掙些錢,但是其他的并不能解決多少不是。
他們現在種植紅薯的土地都不是什么好地,產出也就那樣,最多沒畝地也就能產出三四百斤的紅薯了。
這樣一算下來的話,他們一畝地也就只能掙兩百文左右。
這實在也是沒有多大的用處,只是可能比他們平日里種的其他的玉米之類的要好一些。
但是誰又說的準呢,玉米的價錢至少比紅薯的價錢高不是,只是可能說要勞累一些。
那現在呢,她也是算過的,如果她把紅薯的價格漲到一文的話,那她其實也是賺錢的,只是要比之前要少賺一些而已。
而漲到一文的話,那些百姓也可以賺一些錢了,如果種的好的話還比他們種玉米要好很多,一畝也可以賺上幾百文了。
而她算的,就算是五斤紅薯出一斤粉條,一斤粉條的成本也就在十文左右,她還是可以賺兩倍的。
所以,她覺得這一方法是可行的。
因此,她就跟李博康開始商量關于紅薯漲價一事了。
除了漲價一事以外,她還跟他說了讓他鼓勵百姓們開荒,現在本來國家的政策就有鼓勵百姓們開荒的政策,他們也只是用心了一些罷了。
因為這個原因,她相信百姓們會多種些紅薯的,那樣她的原材料的問題就解決了。
說起來這也是互惠互利了,兩邊都能夠賺錢,也能夠達到他們最初的初衷:發展迷陽,讓百姓們能夠過得更好。
23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