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如來此次妖猴安天,而后又派駕下文殊普賢二位菩薩二度為天庭平亂,在天庭玉帝眼中已經(jīng)是舉足輕重的盟友。
似乎這一點,在天上地下都能感受得到。
“你二人可將青獅,白象二人打發(fā)下界。
“佛祖,都已安排好了。下一步我們將如何打算。”
“剩下的,我去尋一人,商議之后。在做打算,你二人盯著青獅白象,不要讓二人下界讓道教有所察覺。”
文殊普賢,點點頭,雙手合十道“是,佛祖。”
這一日,如來安排了二妖青獅白象諸事,準(zhǔn)備去菩提那里,要與菩提商議下一步該如何謀劃,以圖大業(yè)。
釋迦牟尼如來,一時三刻便又來到了菩提修行的處所,誰知那菩提卻早已在那里等候,擺了茶,見了如來先是道賀。
“想必,佛兄的毒已解的差不多了吧!”
“此事還要多謝菩提兄了,看來菩提兄已經(jīng)悟得長生之法了,實在羨慕啊!”說罷,釋迦牟尼如來接過菩提遞的一杯茶。
菩提眉開眼笑道:“佛兄,客氣了。如今你在那天庭之上收降了石猴,兩次平亂,想必這回是在那玉帝和天地眾神仙面前勢威無比了吧。”
釋迦牟尼如來搖搖頭,微笑道:“安天確實立威,光耀無比。可是……”
于是,釋迦牟尼如來把安天大會,以及金蟬子毒素之事,加上之后佛門因那蟠桃會之事二度天庭平亂的事情訴說了一遍。說完搖搖頭道:“雖說此一來,我在天庭施展了法力,眾仙刮目相看,但這只是第一步,距離真正的目標(biāo)還相距甚遠,這下一步還不知作何打算,特意來和菩提兄商議。”
菩提笑笑接著道:“你今天來,所為何事啊?”
釋迦牟尼如來笑道:“菩提兄,你本就是那智慧和先知的化身,更何況現(xiàn)在已達天道之上,怎猜不出我此次前來的意圖。”
菩提點頭一哈哈一笑:“我還是先給你講講那四大部洲的情形吧。
“哦,那就多謝菩提兄了。小弟愿意洗耳恭聽。”
接著,菩提吃了口茶,將那四大部洲的情形慢慢說給如來聽。
菩提說道:“原本那四大部洲在女媧造人之前,本屬一地,空寂荒涼,只有走獸花木,后女媧造人,婚配繁衍,日漸繁盛,經(jīng)歷許久,經(jīng)過許多時光的轉(zhuǎn)變,中央大地分為四大部洲。自人族誕生以來,原本類同,而后有不同性情,這幾種不同性情的人也慢慢聚集、遷徙,分別聚集于四洲。現(xiàn)在,人類遍布四洲,而這四大部洲現(xiàn)又各有不同。這西牛賀洲,形如滿月,位于須彌山西方,多牛羊金玉,原為四大天王之一的善察四方的西方廣目天王守衛(wèi);東勝神洲則是土地極為廣大,肥沃,原為慈悲為懷的持國天王守護;北俱盧洲的人膚色甚淺,起初被疑為異類妖魔,只得北上,少悲傷,多搶奪,只有純物欲的享受,缺乏對道法的興趣與尊崇,因此當(dāng)初曾派了福德守財多聞天王守護;南瞻部洲的人,則不同,最大的特點,則是有無數(shù)的**,所以能造種種善惡業(yè)行,是以當(dāng)初有令眾生增善的增長天王看護,但此洲之人也具有思維能力、慚愧心,所以能修行,當(dāng)然最重要的,還是因為具有意念、勇猛心。形諸于外的則是為了他人的利益,寧可犧牲自己;忍受各種苦的意志力、毅力;勇猛心則是展現(xiàn)出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難受能受,愿供養(yǎng)心神的佛道精神,應(yīng)該最易于教化,尊我佛意。若開拓佛法疆域,我看從那南贍部洲著手最為合適,佛法所傳之處,可幫其廣結(jié)善念,去除心中苦難。以南瞻部洲為開端,從而逐步將佛法傳揚于四洲天下,則佛門大業(yè)可成。”
如來不發(fā)一言,仔細聆聽。
菩提又接著說:“那南瞻部洲雖可教化,但普遍敬道,而少有禮佛。如欲將佛法傳布于此洲,讓那眾人廣為信奉佛門宗義,必將經(jīng)歷一番揚佛抑道之舉,方可成行,那道門興盛,佛門欲興,并非輕而易舉,一日之功。”
如來點頭,:“菩提兄真是真知卓見。我為此早有準(zhǔn)備,我整理了佛經(jīng)典籍,正欲通過佛經(jīng)傳布佛法。”
菩提一聽點了點頭,接著道:“若想要普渡天下眾生,需要眾生皆有菩薩愿,即發(fā)大弘愿,渡一切眾生。”
如來問道:“不知如何讓那眾生愿意行大愿渡一切眾生?”
菩提繼續(xù)道:“你曾經(jīng)整理和目前宣講的佛法都是小乘,需傳大乘佛法,方能如愿。”
如來想了想道:“道兄我已明了,之前佛門傳誦的都是小乘佛法,講究獨自靜修渡己;而如欲讓佛法更廣為接納,彰顯我佛門之士的影響力,則需要有入世渡人之**,方為爭取更多人信仰我佛之態(tài)勢,此乃大乘。”
菩提點頭,夸贊釋迦牟尼如來悟性:“立大乘經(jīng),發(fā)菩薩愿,許以成佛正果,方能讓那廣大入世眾生皆來修行,普渡最廣大眾生。”
如來連連點頭道,我即刻修大乘佛法,然后送往那南瞻部洲。
“此法也可,但卻不是最好的辦法。”
“我已在天庭安天立威,就是要能隨意布法,為何不能將佛經(jīng)直接送上那南洲?菩提兄有更好的辦法?”
菩提征了征道:“予之不如其來求之。”
如來深感興趣道:“如何讓其來求之。”
菩提道:“如輕易與之,一來其未必知道佛法的諸多好處,二來未必珍惜,從而讓廣眾修行,因此需設(shè)法讓其領(lǐng)會佛法之大義,而來求之。”
“那自然是好,菩提兄必定對此有高見,敢問其詳情。”
菩提點了點頭道:“我常常思考如何讓那南洲之人來求取佛旨真經(jīng)。那南洲已經(jīng)建立大統(tǒng)國度,且國力強盛,國君受到敬仰,佛法已經(jīng)在那里開始傳揚,但眾多苦難依舊橫行,如果設(shè)法說服那里的國君,從上至下,必將對弘揚佛法最為有利。”
“正是,不過,若讓那南洲國君來求取佛法似乎也難。”
“不必擔(dān)心,雖不能讓那國君親自來求取真經(jīng),但那國度已經(jīng)有佛門信徒,可在那信徒中找尋一人,來求取真經(jīng),傳與南洲眾生。”
釋迦牟尼如來想道:“此法不錯,不過那取經(jīng)之人必須是一心堅定向佛,別無旁念。至少是要為佛累世修行,最好合我佛門九九歸真之法,至此一世,修得十世圓滿,方有佛緣。你是說他?”
菩提望道:“這個就看佛兄了。不過如果找一個道行深的佛徒,再點化他倒也容易,可如何去尋找那曾九世修行的佛徒,恐怕世上難有啊,看來只能是他了。”
如來點頭道:“即便是有此真心佛門圣徒,他在人世間修行,也無法力,那東土至我西天妖魔鬼怪眾多,恐怕未到西天,早已被那鬼怪所殺,也大業(yè)無果。”
“這個倒是可以辦到,那天下四大部洲雖為玉帝封與你管轄,實際上,包括這靈山所在西牛賀洲在內(nèi)也有許多三清道門勢力,而且那三清乃是開天之神,又是設(shè)立天庭的鼻祖,天庭諸仙也大都是其道門信眾。另外,雖此次大魔已除,但還是有許多妖魔鬼怪,雖不屬三清,但亦不歸佛門,自立山頭,為害一方。這些都是廣傳佛法的阻礙,這些阻礙不除,佛法難以真正弘揚。”
如來不語,面露憂慮之色說道:“是啊,那些妖魔聽說也有法力廣大者,若要我靈山一方之力,恐也難以快速全部鏟除。”
菩提接著道:“不過此困并非不可解,正好趁此求經(jīng)取經(jīng)之機,安排法力大者一路護送取經(jīng)之人來西天,路上掃平那妖魔勢力,豈不一舉兩得。”
如來聞聽菩提此計大喜,贊道:“菩提兄不愧是大徹悟者,一語點破玄機,就依尊者之計。看來還是他啊。”
菩提聽如來說取經(jīng)的人選都已經(jīng)有了,知道如來是為何指,先行道破天機說道:“就是我那可憐徒兒孫悟空。”
如來點頭道:“我已將那石猴降伏,安頓在五行山下,將來可勸其護送那取經(jīng)之人來我西天靈山,如其不愿,再尋他人。”
“此是甚好,但這還不夠,我看還必須得取得天庭的鼎力支持,此次取經(jīng)才能成功。”
如來想了想道:“的確,傳佛經(jīng)取經(jīng)必定是個大動靜,天上地下必然知曉,這三界皆歸屬天庭玉帝管轄,傳經(jīng)雖是佛門盛事,還必須得到天庭的認可方能真正成行,即便是天庭不出力,也不能讓天庭阻撓才是,這也是之前一系列苦心謀劃,想謀求的結(jié)果。”
“對于此一事關(guān)佛門、道門乃至天庭的大事,還需小心探問天庭和眾生意見。”
如來點了點頭道:“當(dāng)是如此。”
菩提伸手掐指一算道:“不日將是孟秋望日,道門有中元之節(jié),乃是一個邀友共賀之節(jié)。現(xiàn)你剛剛安天,天地威名遠揚,正如日中天,風(fēng)光無二,何不也借此時機邀請眾佛徒友仙,共聚慶賀,一來佛門同樂;二來聚仙會友,讓眾仙共瞻佛尊,不讓那道門獨領(lǐng)中元之盛;三來更重要的是,你可借此時機,廣泛征求各方意見,看看他們中間何人愿意與佛門相近,又對此有何看法,也好對將來做一判斷。”
如來高興道:“菩提兄高見,如此甚好,這樣一來,我佛門好也有一場自家的盛會,以免佛門眾生為只有那天上的盛會勞費心神,就依此計。”
“完成取經(jīng)之計必定苦難重重,是對取經(jīng)之人的考驗,也是對你的一次考驗,相信你一定能有妙策應(yīng)對。”
如來點頭稱謝,閑話少敘,與菩提欣然作別。
如來離開菩提處回到靈山雷音寺,對諸位神佛菩薩宣講道:“孟秋望日將至,道門有中元節(jié)慶,如今趁我佛門威名遠揚天地之時,廣邀佛眾和友仙齊來相聚,以瞻我佛門之**,可弘揚我佛門廣大氣概。”
眾人齊聲高呼佛號贊同。
于是如來安排阿儺、迦葉二位尊者具體籌劃此事,二位尊者領(lǐng)佛旨去辦理。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