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他們這開會的一幫人都回到了家,這村子里要通電的信兒。也算是徹底的傳開了,每家每戶都很高興,尤其是小孩子覺得特別新奇。
就算天黑了,還能聽見道上有三五成群的小孩子高呼著“通電啦!通電了!”
那興高采烈的聲音能傳播出去好遠,屋子里的大人聽見了都會“會心的一笑”。
他們也很高興,但他們頂多是找相熟的人好好聊聊。
且不會像這幫孩子們滿大道的又跑又喊的。
但也不覺著他們這樣讓人厭煩。
反而覺著,聽著他們這么喊還挺開心的。
這一晚上。
很多人家都睡得很晚,大人是在聊天兒,孩子們則是興奮的睡不著聽著大人聊天兒。他們也在那兒,唧唧咕咕的說著他們的話。
一直到深夜,大人們三番五次地喊著讓他們睡覺,這才消停了下來。
第二天早晨。
吃過早飯,人們都到了村子東頭集合,烏殃殃的二三百號人,再加上來回跑著的孩子,那是真的熱鬧,以往趕集結婚什么的都沒有這么多人過。
還有牛馬的叫聲時不時的傳來,原來是村子里有牛馬的都套上了車,就等著一聲令下好拉著人去遠處排隊挖坑。
你別看今天來的人多,真正動手干活挖坑的就只有一個人。
家里的其他人都在一旁看著熱鬧,聊著天兒,嘮著磕。
為什么呢?
因為每家只有那么一兩把鐵鍬,其他人就是想伸手也幫不上忙。
只能等著這個人累了,再換下一個人繼續。
等人都到齊了,就開始分派了。
村長留在村子里,給這些老弱病殘們分坑。
書記坐著牛車,帶著一幫年輕力壯的去遠的地方。
周淑杰她們這幫老弱,被分在了離村子最近的路段。
周淑杰家的三個坑是分在了離村子四五里地的地方,她的村長小叔帶著她走了一遍。
給她在要挖坑的地方畫好了線,也告訴了她這個坑的要求。
這時候沒有那么多水泥用來給他們打樁子。
所以每個坑要求要挖的深一些。
至少得在一米五以下,要不然怕他們會埋不住電線桿兒在倒了。
所以他們這坑的要求就是,除了坑的深度是一米五,其他長和寬都是一米的距離。
要說這坑吧,剛開始還是挺好挖兒的。
周淑杰挖兒的也挺輕松的,這買電線桿子的坑,都是分在路邊或者山邊兒,這是很少有人踩到的地方,所以土質還是比較松軟的。
可挖了半米左右她就挖不動了,因為底下全部都是粘粘的黃土,里面還裹著大小不一的石頭子兒。
越往下,這石頭子兒的個數越大,密度也越大。
周淑杰用力的一腳挖下去,根本就挖不進去多少。
她用了一個多小時,她這第一個坑也沒挖到一米深。
正在她站在坑里,杵著鐵鍬看著手上新磨起的水泡嘆氣時。
她二哥趕著牛車,從前方走了過來。
周淑杰一看見她二哥過來,她就樂了。
二哥過來啦!
就有人幫她的忙啦!
她當然要樂了!
等周二哥走到近前,周淑杰問他說道。:“二哥,你們都挖完了嗎?”
周二哥下了牛車,八牛拴住了笑著道:“沒有,咱家就一把鐵鍬,大哥在那兒挖著,我就只能在那兒看著。然后你大伯就讓我回來幫你挖坑來了。”
說完話,從周淑杰手里接過鐵鍬。
跳到了他挖的那個淺淺的坑里,就開始揮動著鐵鍬挖了起來,一邊挖兩個人還一邊嘮著嗑,說說話。
也沒說什么要緊的事兒,就是一些閑磕兒。
周淑杰打趣兒的問,她二哥和二嫂相處的怎么樣?
她二哥就在那兒,笑瞇了眼地夸她二嫂。人又漂亮又聰明,又有文化,又能干,反正她二哥是怎么看她二嫂是哪兒都順眼,哪兒都好。
聽的周淑杰都覺著她要起雞皮疙瘩了。
用后世的話來說,這就是秀恩愛,撒狗糧啊。
這男人和女人到底不一樣。
周淑杰一鍬下去挖不進去五厘米。
她二哥著鍬下去,至少得有十厘米。
這第一個坑,在她們說話中不知不覺的,一會兒的功夫就挖完了。
看著周二哥滿頭直滴汗。
周淑杰給她二哥遞了點兒水,讓她二哥先喝著,在一旁休息一會兒。
她接過了她二哥手里的鐵鍬,去了下一個坑的地方。
剛才說過了,這表層的土是軟土并不硬,所以周淑杰就在這兒先挖上了。
她打算自己把這層軟土都挖沒了,到里面的砂石挖不動了,在讓她二哥幫忙。
周二哥休息了一會兒,就拎著水壺到了周淑杰跟前兒,一看他妹子也快挖到砂石了,就把鐵鍬又接了過來。
說著話顯著啰嗦,其實真干起來你會發現,這時間過得特別的快,等三個坑都挖出來了,天兒也就晌了,到了中午了。
像周淑杰他們這挖完坑的,離家近的就都回家吃飯去了。
那些分的較遠的沒挖玩的,就讓人回家去拿飯。
周淑杰把周二哥領回了她家,中午蒸了一鍋饅頭。
簡單的吃了一口之后,又找了個沒用過的,干凈的毛巾包了幾個饅頭和兩塊咸菜嘎達,又讓她二哥提了一壺水,趕著牛車去給她大伯和她大哥送飯去了。
要說村里人哪里好,就是人情味兒重。
到了下午,這些先干完活兒的也沒回家。
扛著鍬,三五成群的往前走,碰到誰家沒挖完,就伸手幫著挖兩鍬。
反正沒到天黑,這坑算是都挖好了。
回到家時,村長還告訴他們,明天小伙子們都出來幫忙,縣里要往過拉木頭,讓他們去跟著埋電線桿兒。
大家伙兒都高聲的答應著,過后又興高采烈的聊著這通了電能干什么。
不外乎就是看電視,還有說要聽歌兒的,說周二哥結婚時他媳婦兒帶了一個大放歌機(那時的人也記不住這機器到底叫什么名字,只知道他是放歌用的,所以就管她叫放歌機)說還有很多磁帶呢,他們都看見了,到時候通了電就能聽歌兒。
老人們也議論得熱火朝天的,都說著這要是通了電到時候他們村子里也可以請別人來給放場電影。
要說這個年代最受歡迎的就是電影了。
農村人也沒去過電影院,也不知道電影院是什么樣子的。
他們所看到的電影,就是那種一塊大大的白布。
用兩個桿子支著,或者直接掛在墻上。
放上投影儀,通上電播放的那種黑白電影。
多半兒都是戰爭片,像《地道戰》,《鐵道游擊隊》之類的這些,都是當年最受歡迎的電影。
作者小時曾聽奶奶說過一個玩笑話。
說的就是她們那個年代,去看電影的時候發生的趣兒事兒。
放電影的村子離她們所在的村子有三十多里地。
走大路的話太遠了,所以村子里的人都“超近兒”,就是走小路抄近道。
去的時候天還亮著,比較好走。
一些小姑娘,小伙子的成群接隊的去看電影。
還有一些剛結了婚的小媳婦兒,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這個小媳婦兒。
奶奶說這個小媳婦兒,我要管她叫姥娘,她嫁給了我一位姓邱的二姥爺。
當時他們才結婚一年多,她家的孩子也才出生六個月,一聽說隔壁村有放電影的。急的飯都沒吃飽就抱著孩子和奶奶她們一起去看電影。
看電影時看的挺來勁兒的,就是看完了回來的時候天已經黑了。
來的時候就是從毛道抄近道兒來的,回去的時候也著急回家,大伙兒一合計,也都是從毛道回去的。
人家小姑娘輕手利腳兒的,倒是沒什么,只有這個邱姥娘抱著個孩子走的比較費勁。
一直到他們過了一片西瓜地的時候,一腳不注意邱姥娘被個西瓜藤絆倒了。
卡了個跟頭,孩子都從手里撇了出去。
孩子睡著了,又包了一個挺厚的被子,地下又都是西瓜秧,沒摔疼也沒摔醒,孩子也沒哭。
等邱姥娘站起來的時候,就找不著孩子了,急得她蹲在地里,滿地的摸就,摸著了一地的西瓜蛋,根本沒摸著孩子。
到最后,還是奶奶她們這些走在前面的,一點兒點兒的都返了回來,滿那的幫她摸,才在離她一米多遠的壟溝里找到了孩子。
孩子是找到了,那片西瓜地她們摸孩子的那一片兒,所有的西瓜秧也被她們糟蹋完了。
據說過后那個看西瓜的老頭,氣的站在地里罵了上午。
奶奶她們這一幫都參與了,聽著人家罵也都沒敢之聲。
這個事兒,被奶奶她們記了一輩子也,說了一輩子。
我們也從小就聽了好多次,每次聽都會覺得很搞笑。
這也特別真實地反應了,那個年代人們的業余生活也是多姿多彩啊!
那時要說是去別的村子看了一場電影,那可是一個美得很的事。
等你看完了回村子,就會被村里的半大孩子圍起來,全部把你圍得里三層外三層,讓你坐那給他們講你都看什么了。
周淑杰她們這村子里的老人,以前并不都是這地方的,有從外地搬來的,也有很多就看過各種的電影。也給村子里的孩子講過,但他都講的不全。孩子們也都對這個充滿了幻想。希望哪一天能看一場電影。
周淑杰他們這里也放過電影,但只有縣里放過兩次。他們這些村子都在山里,離縣里又遠。
根本就沒有辦法去看,所以現在這一聽說村子里要通電了。
就連村長和書記都商量著,等通電了就去請放電影來,放幾場請全村子的人過癮!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