倆人擱置小林的話題,轉而聊起經濟。從RB對華援助免息低息貸款到RB房價,淺田話不少。難道碰上同齡年輕人,話題可以聊的來,自然是趁著機會多分享一些事情。
一頓飯的功夫不僅把自己在大阪貸款2000萬日元,買房子時兜里窮的沒錢吃飯說上半天,還順便笑話了自己從同事手中用三萬日元換來一臺二手凱美瑞。
楊全也有一臺凱美瑞,那是前世為了上班買的代步工具。而自己這臺凱美瑞遇到淺田這臺,那不能放在一起共語。
在提到凱美瑞車系的歷史的時候,不得不提第零代車系——Celica Camry(A40/50),一臺只有兩年壽命,而且從未在RB本土之外發售的,也并不正式被算作凱美瑞的Celica Camry,也是凱美瑞歷史上唯一的后驅車型才是最初的凱美瑞。
1980年,經過了1960-1970年代的瘋狂一般的增長以后,當時RB經濟總量已經超過歐洲老牌強國英國和德國,躍居當時的世界第三,而伴隨著這種經濟增長而來的則是RB消費者對于家庭用車的強勁需求,有感于此,豐田在當時迅速拿出了一款專門針對家用車的車型——Celica Camry。
她也是今天我們看到的這臺平和而柔順的凱美瑞的元祖。
外觀造型參考駕校桑塔納2000,前面豎著兩個倒車鏡,長得和兔子耳朵似的。這個時代外觀造型都是那種美國車風格,符合一定時代審美。
豐田直接把當時只有兩門/三門構型的第二代的代號A40/50的性能車系Celica改成了更具有日常實用度的4門雙排座位的Sedan構型,稍微擴大車內空間,甚至發動機和變速箱等主要部件都絲毫不變,調教也未有什么本質改變,然后就投向了RB本土市場的銷售當中。
但多少讓當時的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款“偷工減料”設計出來的車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歡迎,也堅定了豐田把這一車系延續下去的決心。
1982年,在Celica Camry銷售兩年后,豐田決定把凱美瑞車系獨立出來單獨成系,成為了第一個從Celica車系當中衍生出來的車系(第二個則是1986年從Celica車系當中獨立出來的豐田頂級跑車車系,Supra)。
在RB本土市場,豐田則幫凱美瑞披上了一件別的馬甲——豐田Vista。
初代凱美瑞一改原先Celica Camry時代動力配置雜亂的狀況,只使用2.0L直列四缸自然吸氣的2S-ELC發動機,具有91ps的最大馬力,另外還有1.8L和2.0L的兩款柴油發動機1C-TLC和2C-TLC提供,具有74ps最大馬力。變速箱方面則有5速手動和4速自動兩種可選。
至于RB國內的Vista動力配備則多一些,多出了2.0L的3S-GELU和1.8L的1S-LU/1S-iLU兩種發動機。
最初的凱美瑞并非今天的心寬體胖的家用中級車樣貌,實際上,按照當今的分類標準,當年的初代凱美瑞似乎該歸類為緊湊級車級別。
事實上初代的凱美瑞在當時的豐田產品線當中也是緊接在兩款緊湊型車Carina和Corona之上。而初代凱美瑞采用了當時在家用車當中很新潮的前置前驅布局,算得上一個很前衛的設計。
要知道同時代的,代號E80的第四代花冠都是前置后驅布局,那臺著名的AE86也正是四代花冠當中的運動化車款。而作為參考,同級車型當中,后來多少年堪稱凱美瑞的最大敵手的本田雅閣,則是自1976年車系出現就為前置前驅。
采用了前驅平臺的初代凱美瑞有著在同時代同級別車型當中相當寬廣的內部空間,2600mm的軸距數據當然對此也貢獻良多。
這里我們還可以提到一個鮮為人知的事實,作為豐田在北美地區時至今日最受歡迎的車系,凱美瑞/Camry這個字的由來和堪稱豐田的精神標桿的皇冠,也就是CROWN有著相當大的關系。
“Camry”這個詞,其實是日文中CROWN這個詞的讀音“kanmuri”的英文音譯,至于另一個同樣廣受歡迎的車系花冠/Corolla,這個詞在拉丁文當中的意思根本就是小CROWN。
或許,這樣的命名也能看出豐田對于這個新生的面向更多市場的車系的寄望到底有多大——從一開始,或許豐田就希望,在海外市場,凱美瑞能取得在皇冠RB本土市場那樣的成就。
很多沒車的男人都渴望擁有一臺屬于自己的汽車,正如當時一窮二白的淺田。在掏出近他工資的七分之一買臺二手車后,像小情人一樣被溫柔對待。
楊全對此除了能表示羨慕之外,只能聳肩。說RB工資真高?還是說二手車便宜?
……
飯后,休息二十分鐘,整理下個人形象后三人再次出發,前往設計院。
時間不長,淺田在車上稍微瞇眼還未察覺時間流逝,車子就挺穩到達了。下車后淺田看到白墻黑瓦的蘇州園林設計風格建筑,并無感受特殊,他出差各處見慣了各地建筑,以為這就是金陵特色。
進入大門入眼便是同揚帆廠一樣布置,一輛熊貓一代樣品車擺放在大廳樣品臺上,旁邊白色圓柱體上平穩放置70CC發動機,零部件展示柜中半成品零件猶如士兵縱列有序擺放在另一側玻璃柜中。
整個大廳氣氛寧靜空靈,似乎能讓人放下身心卸去壓力,細細品味發動機的每一個部件,每一顆螺絲。
聽著楊全的不復雜的講解,連對工業行業陌生的淺田夫人都能聽得進去,聽懂一些。
研究室是一個比較無趣的場所,至少是在外人看來。圖紙上的樂趣是除了研究人員之外,沒人愿意體會的。五臺125CC的發動機在實驗室,無間斷的轟鳴著,楊全看著淺田不感興趣的表情,意味闌珊地隨口帶過。
從大廳到辦公室后面的室外跑道,從靜態地樣品到動態地測試車,楊全終于看到客人感興趣的關鍵點了。
站在測試跑道一側,看到吳學海,連忙招呼過來解釋今天測試項目,并讓其幫忙解說給客人聽。
吳學海在一旁早就看到楊全帶著一對年輕夫妻圍著跑道指點,心中早就耐不住寂寞想上來打聲招呼了。
聽到要解說,立馬投身進入角色。
吳學海手指順著跑道路線標識一直指向辦公室另外一側說道:“這條跑道我們命名希望之路,是從我手指方向辦公室那邊延伸過來,經過操場外側,圍繞公寓轉圈而來。一圈下來共計2公里,途中可經過上坡、下坡、沙灘地、泥水地、柏油路,以及石子路等各種可模擬地形。
我們產品是發動機,測試的目的發動機性能,而不是摩托車性能。所以無需過多地形,這些就夠我們用了。
今天只是常規的測試,我們發動機日常測試要求500公里,換人不換車的方式進行試驗。相信剛剛楊總帶你們參觀了實驗室里那五臺正在轟鳴不停歇地測試品,我們這也是相同的不停歇。
目的就是為了保證產品性能品質,保證性能也就是為了我們的自己。”
雖是第一次解說,吳學海內心并不慌張,私底下或許有過準備。看著空白的場地,吳學海侃侃而談說了十來分鐘。看著楊全在一旁鼓舞的眼神,身上更是充滿了干勁。
楊全回憶吳學海上輩子是合資廠的辦公室主任,這個爬上去也側目證明了他的能力。看來是應該把更重的膽子交給他才是正確的。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