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大戰(zhàn)以大魏軍隊的退敗而告終。
但羅申麾下的眷族們卻已經(jīng)被打殘了大半,原本熱火朝天的建設(shè)不斷一朝停止,整個已經(jīng)初具雛形的山中基地更是淪為了大片無人居住的殘垣斷壁。
而且。
大魏朝廷也并非是無能之輩,在大軍撤出山區(qū)后,指揮此戰(zhàn)的將軍立刻便上報朝廷,在奏章中詳細講述了他們所見聞到的白發(fā)妖童“蠱惑人心”和“將平民化作妖魔”的特殊能力。
這一下。
就算是官僚氣息濃厚的朝廷,面對這種可以在短時間內(nèi)便掀起民亂的妖魔也重視了起來。頓時勒令附近各州府縣城,全部開始了嚴防死守。
不但將這片偌大的山脈完全封山,更是迅速調(diào)集人力物力,修筑寨堡,封鎖了所有主要出路。
想必是決心將這頭化作白發(fā)童子的妖魔困死在這山中。
坐擁八千里山河的龐大國家的統(tǒng)治者們在發(fā)現(xiàn)具有推翻他們統(tǒng)治的可能性之后所發(fā)出的反擊當然絕不僅僅如此。
很快。
大山附近的臨郭縣、南陽縣、郭北縣、郭東縣、和府城東郭城里大量的江湖人士和和尚道士打扮的人開始聚集而來。
不知內(nèi)情的人詢問一番之后這才知道:原來朝廷盡然是以賞賜萬兩白銀、赦封真人或法師的身份,以及開宗立廟的好處向天下懸賞,要取那白發(fā)妖童的性命!
萬兩白銀合算多少?
要知道,在大魏尋常人勞作一天也不過是一百文錢左右的收入。而劣米價格約在六七十文錢一升左右。
不過是夠三口之家勉強吃上兩頓的樣子。
這還要說是胃口不大的人。
一般情況下,尋常家庭都會有限讓壯勞力吃飽,不能賺錢的女子和兒童實際上是常常處于饑餓狀態(tài)下的。
在大魏,一兩白銀合千錢,便是等于一個苦力接近十天的收入。
幾百兩銀子便能在城內(nèi)盤下尋常的鋪面,或是買下一戶不錯的宅院,所以這萬兩白銀到底有多大的吸引力就不必多說了。
但如果只是金錢,想要吸引那些普通人和道士倒還可以。
可那些真正的道門、佛門高手又有幾個是在乎世俗財物的?
這時。
能夠真正吸引他們的便是朝廷赦封的真人或法師的身份,以及最重要的開宗立廟的好處了!
說到此處,便不得不提一下如今天下各國對于修行者的劃分了。
天下列國。
對于擁有超越凡人力量的修行者,皆是三分敬畏、七分排斥的態(tài)度。
前朝往事中也絕對不乏修行者以法亂紀,以術(shù)惑君的事例。
因此。
為了制衡這些修行人士,處了每個朝代都發(fā)生過的大規(guī)模屠佛禁道和焚道經(jīng)、坑術(shù)士的事件外。
在雙方矛盾稍微緩和的時期中,各國朝廷均是將那些愿意依附于朝廷、為朝廷做事的道士、寺廟赦封為正統(tǒng)修士。
這些人只要原以為朝廷做事,斬處逆反的妖邪,朝廷便會給予他們一些權(quán)力。
例如,在大魏朝,全國上下的寺廟道觀便不必繳納賦稅,另外,有官方文書的和尚道士在游歷天下時還可以憑借度牒掛單入住各地的寺廟和道觀。
而所謂“真人”和“法師”的身份便是在大魏官方體系中,對于最高級別道士和和尚的品階。
表面上這只是個稱號。
但實際上,一旦獲得了真人或法師的稱號,便有權(quán)利開宗立廟,見官不跪,立刻便會雞犬升天,從此“財”、“地”俱全。
隨便選一處地方建立廟宇,便立刻有附近大批被賦稅壓的喘不過氣來的平民賣身獻地,成為寺廟或道觀的農(nóng)奴。
可以說,這正是天下修士所最為重視的事情。
如今。
大魏朝廷開出這般豐厚的條件,那些正規(guī)的道觀佛寺自然是派人前來響應(yīng),而那些沒有身份的野修術(shù)士也紛紛趕來,想要憑借此事一步登天。
……
莽莽大山,青蔥郁郁。
因為除了樵夫和獵戶會進山謀生外少有人跡的關(guān)系,進山的道路僅僅是幾條崎嶇小徑罷了。
再往深處,卻是往往得穿林翻山,逆澗越瀑。
終于。
當一行人翻過最后一處山崗的瞬間,眼前出現(xiàn)了一片群山環(huán)抱的開闊谷地,而其中,沐浴在陽光下的,正是那傳說中的白發(fā)妖童所建立的魔城!
然而……
當眾多修士小心翼翼的幾番試探,潛入城中后才愕然發(fā)現(xiàn),這座破敗的“城市”已然是人去屋空,了無人跡的模樣。
別說那魏軍帶回來的“妖魔漫山”的消息,就是連半個妖魔都未見到。
而就在天下修士都撲了個空的同時。
一戶據(jù)稱是在南方老家得罪了人,避難遷移至郭北縣的人家卻是悄然買下了郭北縣城外的一座大宅院。
沒幾天。
這戶人家又將附近百十戶人家的田地和周圍山林荒地全部買下,廣招長工佃農(nóng),儼然已經(jīng)成了郭北縣里又一良田百畝以上的大戶人家了。
坊間傳聞。
這戶人家其實是南方某位官老爺?shù)募揖欤皇菫榱吮苤M,這才來到此處花錢置辦家產(chǎn)。
也有人說,這戶人家其實是南方某地的水賊,劫了官府漕運的銀子,引來了追捕,這才跑到此處隱姓埋名……
說法眾說紛紜。
然而一切真實卻不得應(yīng)證。
郭北縣的縣令聽聞此事,也將信將疑的派人去查,不過這些捕快去了一兩日后,回稟的都是查無此事。
南方既沒有漕銀被劫,也未打探出這戶人家背后是否有哪位高官。
只是郭北縣的縣令并未注意到的是——他所派遣的這些捕快,在出去一趟后,互相間的關(guān)系似乎變化的有些微妙了。
原本的勾心斗角,爭功奪勞不見了。
只剩下一團和氣和頗為高效的辦事能力。
他更無從得知的是。
從此以后,郭北縣中便興起了出外行商的風(fēng)氣,少則一人,多則便是百人以上的商隊,拿了縣衙里辦理下來的手續(xù)便一隊一隊的向著大魏各地而去。
米商、茶商、布商……
百業(yè)俱全。
這些人大多卻是初次接觸那些行當,自然是賠錢的居多,賺錢的極少。
然而不知為何,這些大大小小的商隊卻無人退縮。
依舊帶著銀兩奔赴全國各地。
當真怪哉。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