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天雷巨大的爆炸聲在空心方陣四周響起。
建虜騎兵是緊貼著空心方陣馳過,前后擁擠之下根本無從躲避,當即便有三四十騎被“手雷”炸翻,又接連絆倒了隨后而來的數(shù)十匹馬。
爆炸的聲響加上受傷馬匹的慘叫,此時就算心理素質(zhì)最好的戰(zhàn)馬也無法控制了。
頓時,剛才還流水般從明軍兩側(cè)掠過的虜騎被坐騎帶著,如沒頭蒼蠅般四散亂跑,空心方陣的壓力瞬間為之一松。
指揮防御虜騎的章國炫見狀大喜,心說沒想到這震天雷對付騎兵簡直有奇效!回去一定要向輔政王殿下稟明。
實際上用手雷驚嚇戰(zhàn)馬的做法在歐洲也有實踐,拿破侖的軍隊中便有擲彈手的編制。當然,其主要武器并非手雷,但這個精銳兵種冒死向敵軍投擲手雷,往往能極大攪亂敵軍陣型。
此番也是李賢急著去救中路人馬,又見空心方陣人數(shù)極少,生出輕視之心,是以都沒顧得上用騎射壓制,這才令方陣內(nèi)側(cè)的士兵能順利投出震天雷。
章國炫趁清軍騎兵混亂之際,冒險下令,“最前排持刺刀距敵,其他人快速裝彈!”
李賢轉(zhuǎn)頭間看到明軍竟在大隊騎兵眼皮子底下收起火銃開始填裝,心中那個氣,但任他怎么用力扯韁繩,胯下坐騎都玩命拗著頭朝遠離明軍的方向跑。
很快,空心方陣中爆發(fā)出密集的火光,數(shù)百顆鉛彈從側(cè)面或后面射向戰(zhàn)馬,立刻將建虜騎兵混亂的程度又推上新的高峰。
又過了好一陣,直到李賢跑出了明軍火炮的射程,坐騎才算勉強平靜下來。他再轉(zhuǎn)頭看去,至少有二百多騎與他背向而馳,此時已散得到處都是,一時半會是絕難聚攏回來了。
而他身邊僅剩下一百三四十人馬,且那些馬匹都是不停噴著響鼻,顯是剛才驚懼之下胡亂猛跑,此時體力已所剩無幾。
“大人,您看!”
李賢順著侍衛(wèi)所指方向望去,只見己方中路已被擊潰,婁光先的大纛都已經(jīng)倒了。
他正猶豫是否要去救婁總兵,卻猛然看到有數(shù)百人排成整齊的橫陣,從戰(zhàn)場中部向自己這邊而來。
他眼皮一跳,立刻撥轉(zhuǎn)馬頭,高喊一聲:“撤!”
此時最尷尬的人當屬胡安茂。等他率一千步卒從右翼包抄到位,戰(zhàn)場上已是一片“繁忙景象”,中路清軍被二百明軍趕得如喪家之犬般到處逃竄,東北側(cè)三百明軍步卒正追剿李賢的驍騎,還有數(shù)百明軍則在各處“打掃戰(zhàn)場”。
至于婁總兵、李賢等人,卻早已不知去向。
若他此時下令強攻,明軍在陣型不整的情況下或許還真要吃點兒虧,但沒等他想好要先打哪兒,身后的綠營兵便爆發(fā)出一陣,“敗了!逃吧……”
“婁大人旌旗都倒了,怕是兇多吉少……”
“明軍定有伏兵,這還打什么啊?!”
“連驍騎都散了,還是跑吧……”
“你們這些……”胡安茂轉(zhuǎn)頭正要怒斥,卻見那數(shù)百綠營兵竟說到做到,已朝各處逃散開去。
士氣這東西最易受人影響,他手下鑲白旗漢軍雖沒跟著跑,但明顯已沒什么斗志了。
等他令軍官約束手下,又追回了部分逃兵,明軍已基本結(jié)束了中路戰(zhàn)局,四五百人在一里外重新結(jié)成一條橫陣……
北京紫禁城。
武英殿內(nèi),所有滿漢文武都低著頭不敢出聲。
工科給事中張高文更是恨不得將腦袋塞進領(lǐng)口里。
他走了諸多門路,花了大把銀子,好容易才搞到眼下這個位子,自然要好好拼命搏上位。
是以前日一早,他得聞大沽夜間被明軍襲破,立刻便上表彈劾婁光先,并請朝廷調(diào)江南人馬以據(jù)南軍。
不料當日正午,攝政王殿下便頒諭說大沽登陸的只是倭寇,令所有朝臣不得擅指其為明軍。
張高文當時就驚出一身汗,急忙又上表自劾,說些許賊寇不足為患,朝廷大軍一到,必頃刻將其剿平。
哪知道一天之后便又傳直沽急報,直沽守軍三千人馬一戰(zhàn)盡沒,總兵婁光先殉國,貝勒巴都海被俘。明軍現(xiàn)已過直沽,疾往北京而來。
這下就連攝政王也只得改口說是婁光先之前欺瞞朝廷,報明軍為倭寇,欲彌大沽失守之過。
實則多爾袞也是極為無奈,總不能說堂堂宗室貝勒是被倭寇所擒吧?況且直沽到北京一馬平川,明軍很快便會抵達北京附近,到時候自有人會看到,再硬指其為倭寇必然露餡。
張高文又偷眼看向其他朝臣,見多有人一臉窘態(tài),心中這才略松,看來先前上表自己抽自己臉的人應(yīng)當不少,現(xiàn)在要趕緊琢磨怎么扳回一城才行。
他還未理出頭緒,就見翰林院編修劉正宗出班道:“臣啟攝政王殿下,南人以千余兵馬得長驅(qū)直入,必有內(nèi)應(yīng)相輔。賊軍以江南為基,贛、閩、浙等地豪族多與其有往來……”
劉正宗話音未落,禮部尚書馮銓立刻接道:“臣附議。我朝臣中多有人與江南人士往來,不可不察。”
張高文心中一動,這是北黨要借機向南黨發(fā)難啊!
滿人入關(guān)之后大量任用大明降臣,朝廷運作幾乎與崇禎朝時一般無二。于是明末最大的弊病之一,黨爭,也一同被帶到了滿清的朝堂之上。
這清初的南北黨爭實際上就是明末閹黨與東林黨黨爭的一種延續(xù)。
馮銓早年與魏忠賢過往甚密,被罷官之后便投靠了滿清并網(wǎng)羅黨羽,時稱北黨。而東林黨在降清之后,以陳名夏為首重又聚在一起,人稱南黨。
這兩派的“恩怨”從明末開始,一直斗到了現(xiàn)在,仍在不斷相互攀咬,實質(zhì)上便是江北士紳和江南士紳在為自己的團體爭搶利益罷了。
御史吳達立刻站出來道:“馮大人,我們與其無憑無據(jù)地猜疑朝臣,倒不如議一議婁光先之罪。”婁光先乃是北黨之人。
“他率三千人馬,其中還有近半漢軍鑲白旗精銳,卻會被千余南軍所敗,必是臨陣失當……”
多爾袞見敵軍都快到北京了,這兩派卻仍在相互攻訐,不由怒道:“你們還真相信明軍僅有千余人?!”
? ?感謝:花花世界,十一月的smile給我的慷慨打賞!多謝你們長久以來的大力支持,今天是七夕節(jié),祝你們七夕快樂!
? 因在下想跟大家更好交流,故創(chuàng)建了《大明之崛起1646》的書友群,群號683142639。歡迎各位書友的加入。在下還會不定時在群里發(fā)放紅包,希望大家不要錯過!
? 在下新人一枚,因為寫作之路艱辛,希望可以得到各位書友的厚愛與支持。請大家不吝手中的月票、推薦票、收藏、點贊、書評、章評及五星好評,在下不勝感激。
?
????
(本章完)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