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琳渼暗自點頭。這李定國不愧是后世公認的明末戰神,他接到調令的時候,人還在川北,比從荊州出發的忠貞營距離湖廣東部要遠六百多里,結果他竟然還早一步趕到了。
看來這李戰神新投大明不久,是急著要收拾何騰蛟叛軍建功。
而朱琳渼對湖廣卻另有自己的安排。他忙招來石霖,讓他派人去知會兵部,傳令李定國暫時按兵不動。畢竟這戰火一旦燃起,想要熄滅就沒那么簡單了,而最受傷的還是湖廣百姓。
在高一功的軍報之后還有一份不起眼的塘報,簡單提了句王應熊的川軍在漢中附近遭到羅洛渾偷襲,死傷千余人。所幸王總督防守做得還算不錯,加上漢中建虜士氣不高,是以退守寧羌之后,主力并未受到太大損失。
朱琳渼揉了揉額頭,這些舊式明軍的戰斗力雖比以前有所提高,但面對清軍還是犯怵,四川那邊仍舊離不了白桿軍啊。
他又想起近來多鐸四處派兵南下襲擾,令明軍應接不暇的情況。滁州一帶的壓力更大,雖有晟來稟,“王爺爺,楊閣部領大批朝臣求見。”
朱琳渼知道這是應有的過場,于是點頭吩咐道:“帶他們去正廳吧。”心中卻有些疑惑,為何是楊廷麟為首?
應天府衙正廳中,楊廷麟、宋應星、徐爾路、洪思、曾劍等四十余名朝臣擠得滿滿當當。
待見到輔政王進來,楊廷麟帶頭,眾臣皆撩衣跪倒,“拜見輔政王殿下!”
朱琳渼微笑抬手,“啊,大家都起來吧。”
然而屋中所有人仍舊跪著不動,楊廷麟輕咳一聲,捧出一方狹長的錦布,朗聲道:“臣啟殿下。
“前楚賊陰詐,持我天子而逆,天下震動。幸太后秉大義,恤萬民,憑賊無所仗,以國器不可黷,圣君不可為挾,祗承天命者,而使泰征以歸……
“然,老子曰‘國不可一日無君’,今神器虛懸,人神失御,舉世惶惶。今四海翹首,望圣公承位,授天所運,以安寰宇,興宗廟,固社稷……
“自崇禎而今,唯殿下秣入遠疆,復我疆土三千,追奔逐虜,揚旌江濆,偏旅浮海,指日遄至。領天威之軍,俘級萬數,由撫州遠萊州連捷,東賊魚潰鳥散,望而披靡……
“復殿下出陳王之胄,先帝本支,圣姿碩茂,神武在躬,仁覆積德,惜才禮士,是以四方歸心……
“今世感殿下明德,朝無闕政,諸民以綏,國士巍巍,內外協同,日益盛矣……
“故今朝臣千余,并億萬大明子民,叩請殿下祗承天命,立繼大位,早定尊號,以興社稷!”
待他將洋洋灑灑的勸進表念完,高舉過頭,片刻未見動靜,便欲收起那官員聯署的錦緞起身告退——依照慣例,勸進需要三勸三辭,而后上位者才會“不得已”而應允。
不料他雙臂剛向后撤去,卻覺有人將勸進表一把拿走,不由抬頭看去,就見馬文晟捧著那錦緞,恭恭敬敬地遞給了輔政王。
而后者接過勸進表,看了一眼那數百個官員署名,點頭道:“時局緊迫,不容浪費時間。既然大家都有此意,那我就不推辭了。”
楊廷麟并一干朝臣皆是愣在當場,心說,這、這是鬧的哪出?不是應該三請三拒的嗎?后面兩次的勸進書都已寫好,那還用不用了?這頭一次就允了,接下來倒是該怎么辦才好?
若他們聽過后世的說法,此刻定會念一句,“怎么不按套路出牌?!”
要說還是一直搞宣傳工作的洪思反應最快,率先叩拜道:“天命不可稽,濟天命當此速也,故無虛讓之儀,乃信於神靈,符於天地也!”
楊廷麟也回過神來,“對,對,不制于虛式。”又正了正衣衫,鄭重拜伏道:“臣請陛下擇吉日,以定大典!”
朱琳渼點了點頭,將手中錦緞遞給馬公公,望向徐爾路,“著禮部即刻準備,一切從簡,明日便行登基大典。”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