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寧那邊的人馬聯(lián)絡上了嗎?”
碩塞忙道:“回大將軍,還沒有消息回返。??火然?文 ”
多鐸聞言心中一沉。這里距離南京還不到四十里,自己午時便已派快馬去召朱瑪喇、石廷柱回援,按理說送信的早就該回來了。
再想到與外界連通的五處路口皆有南人出沒,這一切都說明自己九成已陷入包圍之中,派往南京的人恐怕都被明軍截殺了。
帳中眾人即使反應再慢,此時也都搞清楚了發(fā)生了什么事。
半晌,鞏阿岱見多鐸沉著臉低頭不語,不禁上前幾步,粗聲道:“大將軍,蠻子費盡心機又能如何?我們堂堂十萬大軍,難道還怕了他不成?!”
立刻有人附和,“對!南人還要在湖廣內(nèi)斗,不信他們能聚起多少兵馬!”
何洛會也接道:“況且就算南人聚集主力來決戰(zhàn),要我說卻是好事。這表明江寧城中并無多少守軍。等我們這里破敵,說不定穆濟倫已奪下了蠻子都城!”
四周當即一片囂張的大笑,“蠻子搞這么多花哨手段,卻不如我們兵強馬壯,倒有何用?”
“我數(shù)萬建州勇士還怕這些孱弱的南人不成?!”
“管他幾處來,我只一路殺去便是!”
“只一路殺去……”多鐸聽到這句突然似抓到了什么,沉吟片刻,忽而笑道,“沒錯!蠻子自以為得計,卻也犯了兵家大忌!”
他轉身走到地圖前,微微點頭,“南軍本就人少,卻還要分兵以圖包圍,那么每個方向又能有多少人馬?
“從黃龍埝到麻山,前后足有二十里遠。若我集大軍猛攻其一點,不等南人其他方向圍攏過來,我們便已破陣脫出。
“而后立刻攜勝勢,返身整軍與敵決戰(zhàn),定一戰(zhàn)盡滅之!”
眾虜將立刻一片馬屁之聲,“大將軍妙計!”
“南人竟敢分兵,這不是送死嗎?”
“既然蠻子自不量力,便用血讓他們明白過來!”
多鐸抬手示意眾人安靜,又問碩塞道:“眼下我營中已聚集多少人馬?”
“回大將軍,剛剛清點過,共有四萬七千余人。正黃旗的一隊精甲和尚可喜部正在趕來,距此僅六七里地而已,一個時辰之內(nèi)必至,還能再多八千兵馬。”
“五萬五千人,”多鐸用力一拍木案,“足夠了!
“我料蠻子就算盡征江南精壯,至多也就能湊四五萬人,便是每個方向不會超過萬余。”
何洛會又獻策道:“大將軍,蠻子圍來的五個方向之中,當屬郗明山一帶地勢最為平坦寬闊,利于我大軍展開。”
“好,就選在此處!”多鐸點了點頭,轉身一撩大氅,意氣風發(fā)道,“傳令,大軍立刻造飯。只待正黃旗等部趕至,便連夜兵發(fā)郗明山,明日一早鼓炮齊鳴,猛攻敵陣!”
“!”
他又對碩塞道:“南人狡詐萬分,要謹防其輕騎速進,趁我軍正攻敵之際從背后偷襲。傳令留在黃龍埝、大仁山、麻山等地的人馬,死守這四處隘口,明日正午之前,誰若放一個南軍過去,軍法處置!”
“!”
多鐸先前令主力急速向自己大營聚攏,故而各部走得慢的人馬還遠遠墜在后面,此時正可令其返身結陣,用以拖延明軍合圍速度,為自己從郗明山突圍贏得時間。
他自信,只要能避免腹背受敵的局面,正面決戰(zhàn)明軍絕不是自己對手。
而此時他大營之中聚集了五萬多人,也就是說,黃龍埝、大仁山等四個方向各還有上萬清軍。
就算明軍能沖破這幾處的防線,至少也在半日之后了,再加上路上行軍的時間,他們至少明日申時才能趕到郗明山。而那時自己必然早已破開包圍,整軍嚴陣以待了,甚至還能搞個伏擊什么的。
待眾虜將離帳整頓本部兵馬而去,多鐸披甲遙望北面,心中不僅感嘆,明日將是左右大清國運的一戰(zhàn)。
若勝,則江南再無大股南明兵馬,自己順勢兵圍南京,或許那時南京已被穆濟倫攻破。
若敗……
他轉頭看了眼火把映照下的正黃旗大纛,“不!連兩黃旗人馬都在這兒了,我只能勝,不能敗!”
……
漢興元年正月十九。
天空中剛出現(xiàn)第一抹晨光。
朱琳收起了懷表,遙望面前遼闊的大明河山,平靜地對石霖道:“時間到了。發(fā)訊號,開始總攻!”
“是!”
很快,從湯水河下游的明軍大營中升起了第一顆紅色的信號彈。
頃刻間,以這顆信號彈為起點,每隔兩三里左右便有閃亮的紅色光點兒接連騰空而起,從湯水河傳到郗明山,又傳到大仁山、麻山等地。
不到一刻鐘,距離最遠處的黃龍埝方向放出了最后一顆信號彈,總攻的命令已傳至整個明軍的合圍區(qū)域。在沒有電報的時代,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的通訊速度!
大仁山南側,張家玉望著天空中紅色的光點兒,肅然轉身,吩咐李英道:“傳令,炮連掩護,前軍直取敵陣。”又對趙士超道,“騎兵營兩翼結陣以待。”
兩人同時敬禮,“是!”
張家玉接道:“此戰(zhàn)干系重大,圣上令我等必在三個時辰內(nèi)破敵北上,與其他四路大軍完成合圍。”
他望了一圈身旁的十多名軍官,抬手敬禮,“大明的社稷榮辱皆托于諸位了!”
“是!誓死報國!”眾將立刻敬禮吼道。
天還沒亮的時候敵情便已探明,在張家玉這隊人馬北側三里之外,有萬余清軍從昨夜起便已嚴陣以待。
敵中軍主力乃是三千多名建虜正黃旗步甲,從旗幟看,領軍的是多爾袞手下紅人西訥布庫。另有張杰所部鑲藍旗漢軍兩千多人位于左翼,裴國珍的五千綠營在右翼。
虜軍連夜筑了道不足一人高的土墻,并在上面固定了些木板,聊以充作寨墻。在“寨墻”后面還能看到十多門大炮,其中最大的三四門當在九磅以上。
而虜兵則都縮在寨墻后面,只將火銃從木板后面探出來。正黃旗重步兵則手持單刀,背挎弓箭,準備隨時反擊貼近的明軍。只是似乎未見騎兵,應是皆被多鐸調到自己營中。
明軍的戰(zhàn)略部署先前都已得到實施,眼下正是收網(wǎng)之時。兩軍對壘,再無可取巧之處,剩下的只有真刀實槍的血戰(zhàn)。
很快,隨著龍衛(wèi)軍陣中一陣鼓響,近五千名步兵組成的整齊線列陣分成前后兩層,踩著鼓點朝建虜防線壓去。
炮兵連攜六門六磅炮、三門九磅炮和一門十二磅炮緊隨步兵東側前進。七百多名騎兵則肅然護在兩翼。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