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能的轉世,在真正確認了自己就是那個大能之后,或者說徹底被那個大能吞噬之后,就會立刻成圣的原因,基本上就在這里。
畢竟,那等于是現世的靈魂和地府中的靈魂徹底且緊密的聯系在一起了,其他的聯系者自然也就被踢掉了,也就是在這一瞬間,現世的靈魂,是可以完全掌控地府中的那個靈魂的,換句話說,現世的靈魂,完全可以將地府的那個靈魂轉化成靈魂符文,如此一來,自然也就成圣了,當然,如果地府那個靈魂本來就是靈魂符文的狀態的話,自然也是直接成圣的節奏。
靈魂符文是成圣的基礎,將靈魂符文刻畫于天道之上,就可以成圣,當然,這也需要天道認可,畢竟,舉例說明的話,天道不可能認可兩個,或者幾個水系圣人,除非這些水系圣人都是初、中級圣人,各自掌握的法則也并不重合,換句話說,就是這些水系圣人其實是復數的人在共享那么一個圣位而已,也就是說,洪荒圣位雖說是三千六百個,但是圣人卻可能會有三萬六千個,而且,數量是不固定的,可能會多,可能會少,但是最少不會少于三千六百個。
而之所以地府的靈魂被轉化成了靈魂符文之后,就能成就圣人,那是因為地府之中的靈魂,某種程度上,其實本身就是天道的一部分,與其說是靈魂,還不如說是統管現世那些靈魂的服務器,而現世的那些靈魂就是個人終端機,所謂的兩者完全共鳴,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終端機徹底占據了服務器的最高權限,因此,地府中的靈魂被轉化成靈魂符文之后,等于是直接就已經被刻畫在天道之上了,自然也就成圣了。
當然,也并不是說,這是成圣的捷徑,可以一步登天什么的,事實上,如果你本身沒有達到四階高級這種天道能夠容納的戰力極限的話,你也沒資格徹底控制自己在地府之中的的靈魂服務器,更不可能將自己的靈魂服務器轉化成靈魂符文。
說起來,這個轉世的情況,也不是人族特有的,相反,洪荒萬族差不多都有這個特性,沒看在《死亡開端》之中,就連妖皇帝俊的轉世都出來了嗎?
而《無限》之中的轉世不管怎么看,都更像是奪舍這種坑爹的玩意,但是,為什么那么多人還都渴望自己是某些大能的轉世呢?原因很簡單,雖說最后成圣的只有一個,但是,其他的那些大能的轉世,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人類的主要力量,雖說最后會因為失去與那個大能的聯系而無法憑借那個大能的靈魂符文來成圣,但是,這些人也可以算是那個大能的門徒了,畢竟,他們自身所得到的力量是真實不虛的,就算失去了與那個大能的聯系,在失去聯系之前,你達到了什么程度,你依舊還會有什么程度的力量。
這就好像是有一個大能在給你傳道受業,幫你提升戰斗力一樣,不論是對于哪個種族來說,圣人等于是威懾性武器,真正的戰爭主力,其實還是四階,甚至可以說,那些圣人軍團,基本上就是這個圣人在成圣之前的那些轉世體的集合地,也是這個圣人的后備身體的儲存庫,當然,這是說這個圣人是轉世過的,沒轉世過的圣人的圣人軍團,就真的是自己一手教導出來的了。
時代是在進步的,當初洪荒沒有破碎之前,圣人也可能被四階高級的亞圣干掉,這種事情遠古的人類做的多了,死在古等人族遠古大能手上的萬族圣人不計其數,那個時候的人族可是沒有圣人的,無法在靈魂符文方面進行硬碰,怎么殺掉圣人?當然是從肉體上消滅對方,那時候的圣人可沒有后備的身體,而且,自身和靈魂符文的聯系也相當的緊密,從肉體上消滅對方的時候,也一樣可以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對方的靈魂符文,而靈魂符文受損的話,要修復也不是那么簡單的,甚至有可能被徹底打碎,從此跌落圣位。
但是,洪荒破碎之后,大千世界出現,圣人的存在再也不是那種被拘束在一個世界的狀態了,而是呈現了一種高維狀態,沒有成圣的人,哪怕是亞圣,也無法從高維層面上對圣人進行攻擊,因此,亞圣最多也就是干掉圣人在某一個位面之中的存在,而無法徹底的干掉圣人,甚至在你干掉了那個圣人在這個世界的存在之后,這個圣人完全可以再次投放一個分身來這個世界,讓你有種殺之不盡的感覺。
也就是在大千世界出現之后,圣人才真正的呈現出一種“圣人之下皆螻蟻”的碾壓級的實力提升,因為肉身與靈魂符文的聯系不再那么緊密了,肉身被滅了,換一個就是了。
其實說實話,慕容辰更加認可后邊這個現世靈魂與地府靈魂共鳴的理論,而不是現世的靈魂進入地府,然后再從地府出來投胎的理論,至于現世中的靈魂是哪來的,之前就說過了,是將大量的信息積累在人體的生物電流之上,使之形成電磁波之后所形成的,人死后電磁波消失,因此靈魂消散,新的靈魂則在新的生物體內重新形成,達成一種在自然界之中的循環的一環。
在慕容辰看來,自然界就是一種循環,而且是一種大循環,而這個大循環之中,又包含這無數的小循環,四大基本力是一個循環,食物鏈是一個循環,靈魂的誕生與消散又是一個循環,除此之外,水是一個循環,風是一個循環,電是一個循環,甚至星體的誕生與毀滅,也是一個循環,例如恒星——超新星爆發——白矮星——再次爆發——中子星——黑洞——黑洞蒸發——星云——恒星和其他星體這么一個循環,雖說并不算真的嚴謹,但是大體上算是合理,畢竟,中間的過程有可能出現省略,也可能重復,并且還會有其他的條件加入其中,得到的結果也未必真的按照這個來,畢竟,不論是白矮星還是中子星,也有可能形成棕矮星、黑矮星、甚至夸克星,甚至在微觀層面上,聚變與裂變也一樣是一個循環。
宇宙的一切都是循環,而在循環之中,整體上是沒有損耗的,可是,卻依舊有“熵增”這個概念,為什么?因為信息的積累,信息不是能量,信息不是物質、信息也不是空間、信息更不是時間,這點以前就說過,但是,信息卻可以影響能量,也能影響物質,甚至空間和時間,而且,信息必須被能量、物質、空間、乃至時間來承載,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會出現觀察者效應,或者說,慕容辰這邊的正式命名應該是信息效應。
之所以將其稱之為信息效應,其實是慕容辰研究符文的時候定下的,符文這玩意說白了其實也是一種信息,在不懂符文的人看來,符文就是一堆無意義的符號,但是,在明白的人看來,符文蘊含著整個世界的信息。
而符文的作用,應該不用多說了吧?可是符文為什么會有這些作用?就是因為符文所代表的那些信息,對能量、對物質、對空間、對時間的影響,最后呈現出了與符文鎖代表的信息相應的現象,或者也可以說,正是這些現象,讓人們明白了符文所代表的信息。
信息的不斷增加,使得世界越來越有規律,因此,在信息所影響的范圍內,其實所謂的“熵增”是不存在的。當然,這是在信息本身不混亂的情況下,但是,古轟碎了天道,維持著世界的就只剩下了作為文明之理的人道,但是,人道本身并沒有梳理信息的能力,相反,人道會不斷的吸收所有來自文明的信息,而來自文明的信息本身就是混亂的,再加上文明之理是無法直接記錄世界自然誕生的信息的,只能收集文明本身整理出來的自然信息,換句話說,文明整理出來的信息,和世界自然誕生的信息之間出現了沖突,而沖突的結果就是混亂,換句話說,就是所謂的“熵增”,因此,人類在研究宇宙的時候,得出了宇宙中將“熱寂”的這么個結論。
說實話,慕容辰對此嗤之以鼻,倒不是慕容辰反對宇宙會“熱寂”,相反,慕容辰相當的支持宇宙會“熱寂”,慕容辰嗤之以鼻的是將“熱寂”定義為宇宙的終結,在慕容辰看來,“熱寂”撐死了算是宇宙自我循環的一環罷了,稱之為終結根本就是扯淡。
根據“熱寂”理論來看,熱力學第二定律會讓作為“孤立”系統的宇宙,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熵增,也就是從有序走向無序,當宇宙的熵達到最大值的時候,宇宙中的其他有效能量已經全部轉變成了熱能,所有的物質溫度達到了熱平衡。
換句話說,就是所有物質都變成了一個溫度,而且還是宇宙的極限溫度,呃,這么說可能稍微有些不好理解,那么,也可以說是宇宙中所有的物質都已經崩塌成了粒子,而且這些粒子全部達到了光速,畢竟,溫度指的是物體內部粒子的運動速度,而宇宙中常規狀態下最快的速度就是光速了,同樣的,如果粒子達到了光速的話,物質無法在維持自身的形態了。
物質全部化為了能量,物體也就不在具體存在了,而因為物體的存在才有存在意義的空間,自然也就不存在了,而且,所有粒子全部達到了光速,代表著物質運動狀態的時間,當然也就不存在意義了,同時,所有的粒子都達到了光速,整個宇宙都特么會出現粒子對撞,從而爆發出宇宙誕生時期的那種大爆炸一般的龐大能量,然后,整個宇宙也就都特么炸了,自然也就全都玩完了。
不說這個理論正確與否,單單問一個簡單的問題,宇宙能走到這步嗎,宇宙之中的粒子可不會等著所有的其他粒子都因為熱寂而加速到光速才開始相撞,如果宇宙真的會熱寂的話,恐怕到時候,宇宙不是被燒掉的,而是在被燒掉之前就被炸碎了。
況且,熱寂理論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宇宙是“孤立”存在的,但是,宇宙是孤立存在的嗎?穿越以前的慕容辰不知道,但是,現在慕容辰知道了,因為《無限》的世界之中,宇宙不是孤立存在的,平行世界簡直不要太特么多了。
至于《無限》之中的宇宙是怎么毀滅的,慕容辰表示呵呵,自然是人為毀滅的,不論是洪荒的人族,還是復制體楚軒,又或者是“世界”的意愿,大千世界最終都會毀滅,至于最后就行是回歸洪荒世界,還是直接被模因變成混沌,那就看誰的手段更高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