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哈!哈哈!哈哈哈!”
當消息傳到京師,傳到朱允炆手上時,朱允炆先是愕然,繼而哈哈大笑,他一邊拍著桌子,一邊笑道:“真沒想到啊!真沒想到啊!足利義滿機關算盡,卻幫了朕的大忙了啊!哈哈,哈哈哈!”
旁邊侍立的劉璟、解縉等人也發出會心的微笑,事情太離奇了,當地保奴被從琉球劫走的時候,大家都擔心會在草原上掀起新的波瀾,草原部眾會再次統合在一個旗幟下,大明邊關將會面臨新的考驗,東北的建設可能不得不停止,但沒想到陰差陽錯,竟然是這個結果。
劉璟為人老成持重,待朱允炆興奮勁過了后,連忙出列:“陛下,請注意儀容!”
“哦!”朱允炆回過神來,也有些不好意思,他輕輕咳嗽了兩聲,正色道:“仲景、大珅,你們怎么看?”
“陛下,微臣以為,這次事變后,漠西瓦剌和漠東諸部的裂痕,將很難彌補,實在是大明千載難逢的機會啊!”解縉首先出列道。
“那夏天的時候,瓦剌為何要南下襲擾呢?”
“這個,”解縉想了一下,道:“這可能是瓦剌的障眼法吧,為了掩飾其西歸的意圖。”
“不對,”朱允炆想了想,搖頭道:“那個時候,地保奴還沒有回到草原,說不定瓦剌確實有南下的意思!”
“仲景,傳旨綏遠、山西、河北、東北各都司,令其小心戒備,防止是敵人的詭計,另外,”朱允炆頓了一下,然后道:“讓毅國公密切注意瓦剌西歸后,關西七衛、東察合臺汗國以及帖木兒汗國的動向,如果有可能的話,讓他們先忙起來!”
“是,陛下!”
......
瓦剌的威脅暫時解除后,皇帝朱允炆正式下詔,近衛軍從今年起開始復員,服役年限達到的士兵、軍官都可以退役還鄉,這一舉措,立刻引起了軒然大波。
......
平壤,近衛第一軍駐地。
“......”
“末將張倫接旨,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張倫施禮后,半天沒有起來,其身后的眾將也是呆若木雞,不知所措。
“張將軍,怎么了?”
“沒什么!”
張倫嘆了口氣,起身拱手道:“楊大人,您一路鞍馬勞頓,還請進營房休息一下,末將處理一些事情就過來!”
“好的,張將軍請自便,不過復員的事情要抓緊啊,陛下的意思是,讓這些大明的勇士能夠回家過年!”
“那是,那是,末將明白,大人請放心!”
楊榮在的時候,沒有人敢說話,等他走遠了,張倫身后的眾將紛紛圍了過來,七嘴八舌的道:
“將軍,這,這是什么意思啊?”
“將軍,陛下不要我們了嗎?”
“將軍,為什么陛下要讓士兵復員?我們第一軍還不夠優秀嗎?”
“將軍,陛下是不是被奸臣蒙蔽了啊?”
......
聽著部下的嘰嘰喳喳聲,張倫側臉看了看面沉如水的監察使馮益平,心里咯噔了一下,立刻道:“都給我住嘴!所有人回到本職崗位上去,安撫好手下,要相信陛下,明白嗎?”
“是,將軍!”
近衛軍軍法嚴酷,所以張倫發話后,沒有人再敢說話,只好施禮后,跑步返回自己的營區。
“老馮,看你的樣子的,是不是心里早就有數了啊?”
“是的,十多天前,監察部的公文就到了,讓我們做好官兵復員的準備!”
“嗯,”張倫皺眉思索了一下,道:“這個我有印象,但我以為怎么著也得打下倭國之后吧,但沒想到,唉!”
“那怎么可能?”馮益平搖了搖頭:“復員并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需要軍方、各地官府緊密配合,是牽一發動全身的事情,只要啟動了就不可能停下來。”
“嗯,”張倫嘆了口氣:“我明白,只不過總是抱著幻想,覺得......算了,不說了,復員的事情得麻煩老兄費心了。”
“沒什么,職責所在!”
......
和朱允炆想象的不同,大部分士兵是不愿意復員的。
相對普通軍戶的窮逼生活,近衛軍的生活如同天堂一般,雖然訓練辛苦,軍法嚴苛,但吃穿用度都要好上一大截,每天都有白米飯、白面饅頭,還能隔三差五吃上雞蛋、魚蝦、豬牛羊肉什么的,至于軍裝,都是統一定制的,質量上乘,穿在身上,也很精神,大家都很喜歡。
近衛軍的監察部門設立的非常早,所以克扣軍餉用度的事情要少得多,這一點也是官兵們最為滿意的事情。
另外監察部門還有一個職責,就是督促官兵認字寫字,據說這也是皇帝的要求,希望官兵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
但是,自己這些全面發展的人才,卻要離開近衛軍,這讓許多人都想不通!
一時間,各級軍官那里擠滿了人,紛紛要求向皇帝上書,他們是陛下的忠誠衛士,愿意為陛下奮戰到死。
......
為了大明朝的第一批復員軍人,朱允炆可以說耗盡了心思。
按照《兵役法》,普通士兵服役期為七年,少尉、中尉九年、上尉十年,少校、中校十二年,上校十五年,將官則不需要退役,可以為陛下奮斗到死。
這次復員的主要是普通士兵,每個士兵退役的待遇也很優厚:銀幣七枚、良田二十畝、一頭牛、全套的農具,如果立下戰功,銀幣會相應的增加,如果愿意去偏遠地區,如東北、朝鮮,授田可以增加到五十畝,甚至一百畝。
如果士兵是軍戶,則可以進入當地衛所任職,級別提升一級;如果要轉為民戶,原則上只能將自己的妻子、兒女轉出,但必須離開原衛所,到附近府縣入籍;如果立有戰功,可以適當放寬,按照級別將父母兄弟轉出。
但父母兄弟遷出的情況,則只能選擇邊疆地區,如河北、東北、朝鮮等地,這些土地可以自由買賣。
如果離開衛所,成為民籍,則可以到當地陸軍中學學習一年,學費全免,考核合格后,可以到附近擔任村長、鄉長,還可以到公安局任職,成為一名光榮的皇家警察。
最后,所有轉為民籍的士兵,都要編入預備役,歸當地的預備役管理機構管理,當國家面臨生死存亡的時候,預備役士兵也是要上戰場的。
......
經過初期的驚訝和埋怨后,大家都意識到,官兵復員是皇命,不可更改,所以大家紛紛到自己的上級,或者到監察使那里打聽具體情況。
當楊榮、馮益平等人將復員待遇講清楚之后,眾人不由得議論紛紛,盤算該如何選擇,是該離開衛所,還是留在衛所?是將家族帶出來,扎根邊疆?還是自己扎根邊疆?是在河北、東北還是朝鮮?
經過一個多月的溝通、協商、統計、上報,近衛第一軍、第二軍的復員申請遞交到了總監察部和兵部,最后上報到皇帝這里,朱允炆非常慎重和激動的蓋上御璽,昭告天下。
復員軍人的去向也出乎朱允炆的預料,愿意離開衛所,全家搬遷到河北、朝鮮和東北的士兵占到兩成左右;在附近府縣轉為民籍的比預想的多得多,達到五成;剩余的三成,選擇了留在衛所,訓練新兵。
由于轉為民籍的人數比預想的多,所以附近府縣紛紛叫苦,所以朱允炆下令,將這些人在布政使司內部調配,盡可能滿足他們的要求,好在開國時間不長,大明的土地閑置還比較多,安排幾千人還是不成問題的。
近衛第一軍、第二軍總計三萬兩千余人,其中復員人數接近兩萬人,可謂元氣大傷,所以張倫、曹玉書等人又投入到了緊張的新兵接受和訓練中去。
新兵的來源有兩個,一個是目前朝鮮的二十多個衛所,一個是新兵訓練基地。
新兵訓練基地成立于建文七年五月,駙馬都尉梅殷任新兵訓練總監,隸屬總監察部,目前基地主要有五個,分布在京師、河南、河北、山西和陜西五省,其他省份的基地正在建設中。
新兵訓練基地的學員主要來自于各地的陸軍小學、陸軍中學和各地衛所,還有少部分的平民百姓。
目前平民百姓參軍人數并不多,這是傳統使然,朱允炆希望以后能夠逐漸改變這種局面,而改變這種局面的方法,就是提高軍人的素質,提高軍人的地位,逐漸讓人看到參軍的好處,同時,作為皇帝,朱允炆也希望用這種方式逐步將觸角分散到鄉村,當然這條路還很漫長,不可能一蹴而就。
為了顯示自己的重視,朱允炆命楊榮、張倫、曹玉書等人挑出優秀復員軍人代表,到京師接受自己的檢閱,并在奉天殿賜宴,享受這種殊榮的軍人們激動不已,山呼萬歲。
這些復員軍人后來大多數都在各地的復員軍人管理所、管理處任職,他們也成為朱允炆在各地的耳目,因為朱允炆允許他們直接上京告狀,并給與他們通行令牌,各地官吏不得阻擋。
從總體上來說,這次復員達到了朱允炆的要求,實現了他的三個目的:
一、士兵定時輪換,杜絕兵為將有現象的出現,將領的野心自然得到遏制。
二、士兵回到地方,擔任基層官員,加強了朝廷對鄉村的控制。
三、士兵能否復員,不需老死異鄉,且待遇豐厚,激發了百姓參軍的熱情。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