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穿越戰(zhàn)國之神級系統(tǒng) 正文 第219章 奇公子

作者/神秘舍友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琴兒,在這邊住的還好嗎?”周子浩從外面回到太子府,見王嫣然不在,想是去了王宮,找鐘無艷去了。不過看到素琴一個人在湖邊散步,才過來問候。

    “周哥哥,沒想到你就是戰(zhàn)國有名的奇公子。”素琴微笑著說。

    這個‘奇公子’的稱號,是各國士子給他起的,代表著周子浩的特點,神奇。

    一出手就能打得盟軍落花流水,令中原為之側目,沒有那個國家不對周子浩好奇,但是由于周子浩的行蹤一直對外保密,所以沒人知道。

    “奇公子?”周子浩聽到這個稱號,先是一愣,自己啥時候混上了戰(zhàn)國公子的名號。

    周子浩問素琴:“琴兒你聽過戰(zhàn)國四公子嗎?”

    素琴搖搖頭,說:“不知道,不過也想了解一下,周子浩肯定知道,能告訴琴兒嗎?”

    周子浩沉下心神,進入系統(tǒng)之中,想要搜索一下戰(zhàn)國四公子的事跡。

    “歷史上知名的戰(zhàn)國四公子是信陵君魏無忌、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周子浩快速瀏覽一遍,發(fā)現(xiàn)這四個公子,除了正在與蘇秦一起做事的孟嘗君之外,其他一個不認識。

    神級系統(tǒng),文獻檢索,哇咔咔,居然這么厲害。

    以德才論,愚以為,信陵君第一,春申君次之,孟嘗君第三,平原君居末。

    魏公子信陵君無忌,“魏昭王少子而魏安嫠王異母弟也”,為人“仁而下士,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不敢以其富貴驕士”,士因此多歸公子。

    而列國也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地十余年。”但才高招忌,安嫠王“畏公子之賢能,不敢任公子以國政。”安嫠王即位十數(shù)年,齊楚相約攻魏。

    老臣唐睢西說秦昭王,秦發(fā)兵救魏。安嫠王昏庸無能,目光短淺,居然“以秦救之故,欲親秦而伐韓”。

    信陵君乃縱論天下形勢,諫阻魏王,指出秦乃虎狼之國,“非盡亡天下之國而臣海內,必不休矣”。

    韓為魏之屏障,韓存則“衛(wèi)、大梁、河外必安”,韓亡則魏危在旦夕。

    事實上,后來秦果于秦王政十七年亡韓,二十二年亡魏。

    作為一個出色的軍事家,信陵君可謂高瞻遠矚。

    魏安嫠王二十年,秦昭王破趙長平軍,進兵圍邯鄲,趙王請救于魏。

    三晉本為一家,趙魏尤其唇齒相依。但魏王畏秦,令晉鄙將十萬大軍屯鄴,“名為救趙,實持兩端以觀望”。

    信陵君數(shù)勸魏王不得,乃竊符救趙。目光高遠,當機立斷,信陵君可謂不世之英雄。

    信陵君留趙十年,“秦聞公子在趙,日夜出兵東伐魏”。魏安嫠王三十年,信陵君返魏,將五國之兵破秦軍于河外,乘勝追擊至函谷關,“秦兵不敢出”。赫赫武功,名震天下。以秦之強,于公子在世之日,不敢復加兵謀魏。

    信陵君親韓救趙存魏,于三晉及天下其功可謂大矣,可惜功高震主,秦王又以反間計日毀公子于魏王。

    魏王本畏公子,遂“使人代公子將”。為免殺身之禍,信陵君“謝病不朝”,“飲醇酒,多近婦女”,四年后便“病酒而卒”,實令人扼腕嘆惜。

    四公子皆稱喜士,致食客數(shù)千,但唯有信陵君乃真正能下士者。每聞賢者,必卑躬往請,以誠相求,以禮相交。如大梁侯嬴、朱亥,邯鄲毛公、薛公。

    漢高祖少時即聞公子賢,即位后“每過大梁,常祠公子”。高祖十二年、十二月,為戰(zhàn)國王者及秦始皇置守冢十家。非王而獲守冢者獨信陵君一人。

    史記: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歲以四時奉祠公子。信陵君之賢,誠不虛也。

    春申君黃歇,四公子中唯一非王室中人。然相楚考烈王二十五年,輔國持權,說一不二,自有其過人之能。黃歇初以博聞辨術事頃襄王,封左徒。二十一年,秦拔楚郢,“燒先王墓夷陵”。

    二十二年,復拔巫黔中郡。是時黃歇為楚使于秦,知秦王輕楚,恐秦舉兵滅楚,遂以滔滔辨才說秦昭王,指出“天下莫強于秦楚”,秦楚相爭猶如二虎相斗。

    蚌鶴相爭漁人得利,滅楚而致韓魏強盛實屬不智之舉。再者秦楚素來友好,韓魏于秦卻有累世之怨。故仇楚不如善楚,伐楚不如伐韓魏。昭王以為善,乃止將軍白起,“發(fā)使賂楚,約為與國”。

    頃襄王二十七年,太子完質于秦,黃歇隨行。三十六年,頃襄王病,黃歇乃設計使太子逃歸楚。

    秋,頃襄王卒,太子完立,是為考烈王。元年,以黃歇為相,封春申君,從此榮寵不衰。

    春申君相楚二十余年,考烈王無子。

    趙人李國欲獻其妹于楚王,恐無子失寵,遂投春申君門下。

    春申君性好漁色,年近花甲,色心未衰,乃自取其妹。

    及有身,李園教其妹言于春申君:“楚王雖幸君,然王無子,百年后必立兄弟。君相楚日久,多失禮于王兄弟。異日恐有殺身之禍。不如進妾于王,一旦有子,則楚國盡為君之天下矣。”

    春申君“大然之”,乃進之楚王,欲效呂不韋故計。后果生男,立為太子,李園遂受重用。

    李園本非善人,得勢后更是野心勃勃,陰養(yǎng)死士,欲取春申君而代之。“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春申君徒為他人做嫁衣裳,自己卻懵然不知。

    二十五年,考烈王病,春申君門下賢者朱英勸春申君:“楚王卒,李園必殺君以滅口。”

    可憐春申君一生玩弄權術陰謀,此時居然天真,以為李園“弱人也,仆人善之,且又何至此!”

    十七日后,考烈王卒,李園使死士刺春申君于棘門,“盡滅春申君之家”。

    春申君初為左徒時,外無賓客之助,內無王室之親,說秦以存魏國,設計而歸太子,獨賴其才而成大事,其智何其明也。及為相國,五年將兵救趙,八年北伐滅魯,復興楚國。

    以非王室宗親而相楚二十五年,言必聽、計必從,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名為相國實則楚王也。其文治武功、才能手段可見一斑。

    一世英雄,暮年竟滅族于豎子之手,可憐!可嘆!

    孟嘗君田文,父為田嬰,祖為齊威王。宣王為其親叔,緡王為其堂兄。

    田嬰封于薛,謚為靖郭君。田文代立,是為孟嘗君。

    孟嘗君少有遠謀,深明“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勸田嬰舍家業(yè)而厚待賓客,由是“名聲聞于諸侯”。

    孟嘗君待客平等,“食客數(shù)千人,無貴賤之分”,且常施惠于賓客親戚,客以此多歸孟嘗君。

    平原君趙勝,乃武靈王子、惠文王弟而孝成王叔也。趙之諸公子中,趙勝“最賢,喜賓客,賓客蓋至者數(shù)千人”。

    孝成王七年,秦破趙長平軍,進兵圍邯鄲。趙使平原君請救于楚,賴客毛遂之力而定趙楚合縱。

    平原君返趙,楚魏救兵皆未至,而邯鄲危在旦夕。平原君聽李同之勸,盡散家財以饗士,得敢死之士三千人,卻秦兵三十里,已而魏楚軍至,邯鄲圍解。

    趙勝雖名列四公子,但名不副實。史書所言其“喜賓客”,其實“徒豪舉爾,不求士也”。

    為一美人而寒賓客之心,毛遂處其門下三年而不知其才,其好士不過爾爾。后信陵君留邯鄲,從賢者毛公、薛公游,平原君聞之,笑信陵君妄從博徒漿者游,致門下士“半去平原君而歸公子”。可見平原君徒好虛名以自喜耳。

    平原君雖為趙相,其實才具平庸,目光短淺。

    孝成王四年,秦攻韓上黨,旦夕且下。上黨守將馮亭乃使使者告趙王:“韓不能守上黨。吏民皆安為趙,不欲為秦。有城市邑十七,愿再拜入之趙。”

    趙王大喜,召平陽君趙豹相商,趙豹以為不可,“圣人甚禍無故之利”。

    趙王向無自知之明,臉皮又極厚,居然說:“人懷吾德,何謂無故乎?”復召平原君問之。

    平原君同樣愚蠢,既看不破此嫁禍之計,也未考慮后果。

    利令智昏之下勸趙王道:“發(fā)百萬之軍而攻,逾歲未得一城,今坐受城市邑十七,此大利,不可失也。”

    趙王乃使趙勝受地。秦以傾國之力攻韓而趙坐受其利,乃移兵攻趙。趙遂有長平之禍、邯鄲之圍。

    平原君雖不識大體,但所謂庸人有庸福。

    孟嘗君滅族,春申君滅族,信陵君才不得重用,抑郁而死。

    獨平原君歷相惠文王及孝成王,一生竟無大難。死后,“子孫代,竟與趙俱亡”。

    四公子中,以平原君結局最好,天妒英才,信不虛也。

    周子浩不看不知道,這孟嘗君居然為了達到他自己的目的,出賣齊國,當然那是周子浩的前身,這一世自然不會那么蠢,有孟嘗君不用。

    素琴有些感傷:“如果這個世界不再有各國的打打殺殺,而是大家和平共處,多好,也不用什么公子出來,禮賢下士。”

    周子浩說:“我是奇公子,就讓我去結束這混亂。”

    作為齊王,這公子之名,自然要遠遠比四位公子的命運好上許多。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wǎng)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哈巴河县| 平泉县| 中江县| 乐山市| 孝义市| 托克逊县| 海盐县| 丹巴县| 临泉县| 贺州市| 乐亭县| 明溪县| 湄潭县| 谢通门县| 正宁县| 洛浦县| 临潭县| 台山市| 册亨县| 武鸣县| 偃师市| 车险| 宁陕县| 乐至县| 乐昌市| 辽中县| 介休市| 大理市| 汝南县| 东阳市| 米泉市| 饶平县| 孙吴县| 临夏县| 耒阳市| 宝山区| 泸西县| 玛沁县| 广东省| 太保市| 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