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懷領軍直逼襄國縣城五十步方止,城頭立時驚慌成一片,不斷的呼喝叫罵著,還有女人孩子的呼天搶地聲。有膽大的青壯拿起弓箭亂射,箭矢要么高了,要么低了,能射到平亂軍的,全被堅盾所擋。數百平亂軍就這么看著城頭上的雜亂與不堪。
李懷冷哼一聲,說道:“襄國令與尉果真無能之及,只是這么一群烏合之眾,就奪去了城池,而且連命都送了去!
旁邊一個年近三旬的壯漢笑道:“叔父,太平賊道鼓惑人心還有一套,這行軍作戰么,他們還差得遠了。今日天色尚早,我們這是要馬上攻城么?”
李懷沉冷的說道:“固兒,獅子搏兔亦用全力,為將者不但要有鋒銳之氣,更要有謹慎小心之念。無論何時,必先以保證自身安全為首要之事。傳令,安營扎寨,明日破城!
李懷領軍就在東門城外一里處下營,全然不顧及城中的上千太平道教徒。
羅方站在城頭望著急速趕來平亂的朝庭大軍,渾身顫抖驚恐的問道:“怎么會,怎么會,朝庭的平亂大軍怎么會來得如此之速?”
羅方的三子都在其后站著,唯有小兒羅培在旁應道:“爹,是襄國縣本地的人馬,不是朝庭的平亂大軍。您看,那人不是城東李氏的族長李懷嘛。”
羅方聽罷愈加的驚恐,說道:“是他?怎么是他?他不是庶人嗎?憑什么能召集起數百大軍來攻我?”
羅培嘆道:“李氏在襄國已然立族數百年,爹你又不是不知,哪任的襄國令與尉在就任之前,不是先去拜會李氏的。若是李氏不喜其人,又有誰能夠當得長久的。李氏在襄國縣聲望如此之高,李懷又曾任過朝庭的校尉,在危急之時,召兵平亂又有何不可。此戰過后,說不定他又能官復原職了!
羅方面如死灰,轉頭問向小兒道:“成小方與付頭領走了多久了!
羅培瞧了瞧大兄,說道:“大兄送別他們離去時,已過一個多時辰了!
羅方忙叫道:“他們是步行而去的,定然不會太遠,大兒,你速速騎馬從北門出,去追他們,請他們馬上回來!
一名三旬的老實漢子應聲而走,羅培在后忙叫道:“大兄,要對他們說,我襄國羅氏一門,唯他二人之命是從!
羅方一愣,長嘆一聲后,揮手讓大兒速去,方才說道:“襄國縣起事的主力,那三百護教神軍,全是頭領陶升的部眾,陶升不在時,為父或可指使一二,可是讓他們兩個年青人來指使,就怕這三百護教神軍不聽啊。”
羅培說道:“管不得了,他們若想活命,就必須聽付頭領的,不然就等著城破人亡吧!
羅方搖了搖頭,說道:“只怕陶升回來后,又是一番責難!
羅培勸道:“爹,車到橋頭自然直,到時再說吧,況且付頭領未必是戀權之人!
深夜,李懷于營中安坐,借著燭光觀看竹簡,正自入迷間,忽聞營外有喧雜之聲。急出營帳四望,只見東、南、北三方漫山遍野的火光四起,更有無盡的吶喊聲,細細聽聞,卻是太平道暗中廣為流傳的“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边@十六字。
再細數火把,不下五千之數,一支火把按三五人計,便是兩、三萬之軍了。李懷不禁心內一驚,莫非是巨鹿郡與常山郡的太平道賊人來援了?不,他們沒這么快才是,那這些人馬又是從何而來?
李固匆匆奔來叫道:“叔父,怎么辦?是堅守營寨不動,還是速退。”
李懷思道:自已強自憑借李氏之名召集襄國縣之兵卒來復奪縣城,并未通傳邯鄲的趙王與國相。此時內無余糧,外又無援軍,卻不可力敵眾賊。只是……
李懷又望了望四方的火把數,心道:深夜之間,不知賊人多少,也許只有千人之數在虛張聲勢,若是輕易嚇退,卻是于已軍的士氣不利?墒墙袢找蛱^輕視城中的賊人之故,下寨時離城太近,對于防守也不利,還是暫且退避得好。
李懷終是經驗豐富的老將,當斷則斷,立即沉聲喝道:“傳令下去,深夜之間敵我不明,為以防萬一,乘敵未近時退后十里下寨,天明后再行攻城。還有,退走時營中的火把不許熄滅,退走時不許另打火把!
李固恭聲應命,轉身前去安排了,一刻時后,全軍六百余人收拾停當,悄悄的從營后撤離。
李懷騎馬行于軍中,思道:看來這群賊人并非烏合之眾,中間亦有擅長征戰之人,襄國之亂想要平復,怕是有些難了。
行不數里,突然殺聲四起,前后的兵卒慘叫連連,李懷急令原地布陣應敵?墒窃诤诎抵校犃幸讶焕_成了數百步之長的一字長蛇。而且兵不知將所在,將不知兵之形,更不知賊人倒底有多少,如何能夠輕易成陣。
平亂之軍組成人員本就頗雜,士氣不一,暗夜中猛然遇襲,從開始就是一陣驚慌失措。片刻后更是一片大亂,李懷只得下令中軍點起火把,敲起戰鼓聚攏兵卒成陣。
剛剛點起火把,敲響陣鼓,野地中立時射出十余只利箭,正中鼓手,旗手與李懷。李懷大叫一聲,撫著肩頭翻身落馬。戰鼓聲方響起數聲便停止了,平亂軍正自不解,卻見到中軍處火光大亮,而那里也已是慌亂成一片。更聽見四方響起賊人欣喜的大呼聲,“李懷已死,降者不殺,李懷已死,降者不殺!
有膽小的見機不妙,早早已經棄械,準備就地投降。此時前陣卻傳來一聲厲喝:“李固立此,眾軍隨我突圍。”說罷,前陣慘叫聲愈演愈烈,但軍陣卻是堅定的在向前移動著,不一會前陣的賊人一哄而散,行進更速。
只是后隊的平亂軍卻是被咬住不能退走,黑暗中不知有多少的長桿長矛亂捅亂刺,傷者遍地。當李固領軍走遠時,城中的太平道教眾已然聞訊打起了火把直追而來。平亂軍見勢不妙,立時有人大叫投降。有人領頭,降者愈多,最終后陣有近兩百人全部投降。
羅方的兩個兒子領著六七百太平道教眾匆匆趕來,見到三百余手持木棍長桿的太平道教徒俘獲了近兩百平亂軍,無不大喜。羅培與二兄商議了一下,羅培領眾先行追擊平亂軍,二兄先將平亂軍押回穩定人心。
李固在前悶頭沖鋒開路,后面有人叫道:“固公子,家主喚你。”
李固立即勒馬來到中軍,只見李懷左肩左腿中了兩箭,面色蒼白,顯是流了不少的血,正被四人抬著前行。
李固撲下馬來,急切的問道:“叔父是否無恙?”
李懷忍痛說道:“固兒,從方才所見,伏擊我軍的賊人人數并不多,最多不過五六百人,而且兵甲不齊,決不是我軍的對手。你卻是不該急匆匆的跑了,應該返身力戰才是,必能殺敗賊人。”
李固說道:“叔父教訓的是,只是我當心叔父的傷勢,所以才不敢與敵糾纏罷了!
李懷說道:“我的傷勢不重,死不了。不過此次征討也算是失敗了,還是先保存李氏為上,靜候朝庭大軍來后再說。傳令,點起火把,大大方方的退卻?纯促\人敢不敢追來。”
李固應命,立即傳令點起火把,眾軍抱團,緩緩退走。羅培領人追至,面對抱團的四百平亂軍,并不敢沖突,只是相隔數百步距離,尾隨而行。李固知曉黑暗中還有不少埋伏的賊人,有心先返身將羅培的人馬殺散,卻因李懷之令,先保存李氏為上,所以并不敢亂為。
兩軍相峙而走,走了一個時辰,也不過才走出五、六里的路程,距離李氏的塢堡莊院尚有五、六里的路程。此時,突然聽到李氏莊院那面殺聲四起,顯是有不少的人正在圍攻李氏莊院。
李懷與李固大驚失色,出兵征討平亂時,已將族中的私兵大部帶出,家中只留下區區十數人護衛。原本計算著只需兩日的時間,就能平亂,是以對于李氏莊院的防護并未用心,不想賊人竟然抄襲其后了。
李固叫道:“叔父,賊人不敢攻我,還是領兵速退吧!
李懷搖搖頭道:“不行,莊院族兵雖少,但青壯族人卻不少,賊人急切之間,不可能攻下莊院。賊人想以攻我必救之處來迫我,就是想讓我驚慌之下不辨兇險,急速馳援,所以前方必然還有埋伏等著我軍。按原定速度退卻,一個時辰后賊人必退!
李固心中再急,也只能是依令照常緩退了。只是剛退不過兩里路程,李氏莊園方向呼喊聲大震,只聽遠遠的傳來“破了,破了。”的聲音。李固腦海中轟的炸響一聲驚雷,整個人呆若木雞,愣愣的轉頭望向同樣驚愕的李懷。
最后心頭只剩下了一個念頭,李氏莊院怎的這么快就被破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文學館手機版閱讀網址: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