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孫堅告辭離去后,成齊私問道韓易道:“主人為何如此對待孫太守?從前主人與孫太守不是情若兄弟么?是否是數年不見,便有些疏離了?”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韓易喃喃的說道:“真正的知已又豈會因為時間、地域之遠而生疏呢,是兄長他變了啊。在酒宴中,他曾與我談起前年跨郡討賊之事,若無擅殺王睿與張咨之事發生,我還認為他為人用兵不拘舊俗,是名將之才!
“然而在擅殺王睿與張咨二人之事后,再結合他本是長沙太守,又有武陵太守曹寅、江夏太守劉祥、桂陽太守張羨對其唯命是從;零陵郡亦是他的勢力范圍,荊州大部郡縣又因王睿與張咨之死,被他的威名所鎮。若無討董一事,他已可說是荊州的實際之主了。如此的他,豈不與袁氏、董卓之輩是一丘之貉,皆是野心勃勃的謀逆之人。我……唉……”
成齊想了想后,說道:“也許孫太守的做為,與主人擅取南匈奴之事略同呢,皆是為大漢著想吧。”
韓易嘆道:“正是我心中有此之慮,所以才引而不發,與他相約共扶漢室。”
成齊又問道:“袁術表孫太守為豫州刺史之事,是否會對主人有所防礙之處?”
韓易沉默了片刻,說道:“豫州之地以汝南與陳國最為繁盛,袁術想是以二虎相爭之計,謀劃讓我與兄長相爭。但我觀兄長也非愚昧之人,即使他是有異心,也是在占下整個荊州之后,才有可能與我相爭;蛘邥窃趭Z取整個江南之地后吧……”
成齊詫詫然的叫道:“我本以為孫太守是好人,不想也是野心勃勃之輩。唔……現在天下人都有心割據一方,準備爭霸天下,不知主公的志向是否有變?”
韓易又沉默了下去,許久才道:“我若是世族中人,也許也會心生此念吧。只是,我之出身太過下賤,在天下舊有的次序沒有徹底崩潰前,暫不作他想,F在還是以匡扶漢室江山為主吧。”
成齊聽后若有所思,決定回去尋陸平好好的商議一下后再說。
十月,孫堅領兵三萬與劫掠梁縣的徐榮、李蒙部遭遇。孫堅太過大意,不敵徐榮,于梁東戰敗,部眾潰散,幾乎身死,幸好有部將祖茂以身相代。韓易聽聞后,命人送上糧草十萬石,以便給孫堅重新聚兵再戰。
十二月,董卓遣大軍過河,直擊河內,河內王匡等部大敗,退走酸棗,又至泰山召兵。
初平二年初,元氣已復的韓易與孫堅兩軍,乘董卓大軍皆在河內時,決議再戰董卓。孫堅領兵走伊闕關的西路,韓易領兵走軒轅關的東路。大谷關只以輪氏的劉何、高雅二部牽制。
孫堅一軍先一步與胡軫、呂布等將會戰于陽人,胡軫與呂布等將之間不合,被孫堅乘機一戰擊破了西涼軍大部,直達伊闕關下。胡軫等將守關不住,被孫堅引兵破關而入。
徐榮因袁紹在酸棗四處調兵遣將,大有攻打汜水關之意,于是早一步退回了滎陽。在韓易領兵攻軒轅關時,只有西涼軍校尉趙岑與北軍總共一萬兵馬守衛。
北軍兵馬聞知是韓易領兵前來時,兵心早泄。而校尉趙岑見天下人皆反董卓,亦早有舍棄董卓之心了。此時又見北軍的膽怯模樣,于是當日便開關投降韓易。
韓易大喜,令趙岑前往大谷、緱氏二地繼續召降余軍。大谷守兵見軒轅與伊闕兩關已失,退路斷絕。緱氏兵少,不敢與戰,于是兩地總共六千兵馬紛紛歸降韓易。
韓易便引大軍急襲偃師、鞏縣,又令高覽、周戈、李封、薛蘭領兵兩萬人攻成皋、破虎牢,直逼滎陽。徐榮軍后路斷絕,軍心大亂,數萬大軍一哄而散,徐榮、王方只得孤身渡過黃河,投奔河內的董軍。
高覽四將在收攏了兩萬余降卒之后,又轉向雒陽城而來。而此時的韓易與孫堅兩軍,已將畢圭苑中的董卓逼住了。
想董卓在占領了雒陽之后,共得兵馬二十二萬之眾。在征召了皇甫嵩入京,又得了長安城的十萬兵馬,總共有三十二萬兵馬,一時之間的確有雄霸天下之勢。
然而在關東義兵蜂起之時,卻處處派兵防備,兵馬雖眾,竟有些力不能支之感來。先是派出牛輔等三萬兵馬在河東剿白波賊,與防備西河的汪洋。再令胡軫引兵三萬守南路,徐榮引兵五萬守東路,又令董越、楊定引兵五萬劫天子百官西去,并鎮壓住長安的十萬大軍。后又令呂布等萬人援胡軫,又抽徐榮部兩萬人并段煨部三萬人出擊河內,而董卓手中此時只有區區兩萬兵馬了。
當得知南面有孫堅的兩萬余大軍,東南亦有韓易的三萬大軍逼來時,頓時驚慌失措起來。一面召攏南路的胡軫部殘兵,一面遣使與韓易、孫堅兩軍請和。韓易與孫堅哪里肯應,直到畢圭苑前逼住了董卓一軍,不讓其西撤。
當韓易見到昔日繁華的雒陽城,此時變成了焦黑一片的廢墟。邙山之上數不清的帝王、貴官之陵墓,都被挖開暴尸于荒野。昔日人口過百萬的河南尹此時幾成鬼域。韓易見了心中有說不出的難受來。
就連大漢的都城都成這般模樣了,這天下還有回復安寧的可能嗎?
韓易思及秦末與兩漢之際時,天下百姓生無可戀的凄慘境地,心中一時猶如刀絞。這天下五千萬的大漢百姓,在大亂過后,又能余下多少來?三千萬?兩千萬?還是一千萬?這天下也還要亂上多久?十年?二十年?三十年?
韓易搖搖頭,不敢再去思他,只把眼光望向了造成此事的罪魁禍手董卓。董卓此時兵馬稀少,人心惶惶,加上雒陽城殘破,也無繼續堅守下去的必要。于是初一接戰便潰敗而走,直向函谷關逃去。在韓易與孫堅兩軍的追擊之下,兩萬余董軍只有半數入關,剩下的不是投降就是被殺。
因函谷關堅險難攻,韓易與孫堅于是引兵暫退。二人命士卒填埋墓穴,清除雒陽城中的殘壁斷柱、瓦礫土堆。又掃除漢室宗廟,祠以太牢。兩軍就一南一北的駐屯下來。
第二日,孫堅就前來告退,說士卒們經過數場大戰,早已疲累不堪。雒陽城殘破,不便久駐,加之關東無有援軍前來,有意先引軍前往南陽郡暫駐。待有援軍來時,再至雒陽助戰。
董卓既已西逃,那討董大戰就是長年累月之事了。孫堅要走,韓易也不便強留,只得率眾將設宴送別。
韓易在雒陽有意屯兵種糧,繼續征戰。于是令兵馬四處尋找是否有殘存的河南百姓,十數日后在深山之中得到兩千余戶百姓,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韓易讓出軍糧,讓他們在緱氏縣中暫避。又令高雅暫為緱氏縣長,幫助這兩千余戶百姓在緱氏縣中落戶安居,并開墾種植田畝,準備春耕一事。
大軍更分出兩萬人,屯兵偃師,準備軍屯春耕一事。又派人返回汝南與潁川兩地,運送糧響至雒陽,準備持久之戰。
不想剛過數日,就有高雅派人火速急傳,說袁術在孫堅一軍過后,派兵阻斷了三關,更斷掉了韓易一軍的糧道。
韓易大驚,命人急速前去探查,又派人前往虎牢、汜水等地。兩日后發現高雅所說不假,而成皋與虎牢、汜水兩關也有大量的袁紹等兵馬占據,不容韓易一軍的哨探靠近。
韓易聞訊大怒,雖不知這二人是何用意,但其險惡之用心,便是愚人也能夠看得出來。就在韓易引兵準備攻打南面三關時,董卓此時也適時的派出使者前來韓易的軍中。
一名四旬有余的將官立于韓易身前拜道:“末將李傕,字稚然,現為河東牛中郎將麾下校尉。奉董相國之命,特前來拜見韓輔國將軍!
韓易冷冷的問道:“董卓派你前來做甚?”
李傕笑道:“日前袁紹派人前來與董相國關說,言及大漢天下本來不必大亂,卻有韓輔國將軍在其中四處惹火,方才使得天下生亂。今韓輔國自陷于河南死地,現有袁紹軍在東阻塞成皋、虎牢與汜水,南有袁術軍阻塞伊闕、大谷與軒轅。西有函谷險關,北有黃河天險與董相國的河內、河東八萬大軍。雒陽破敗無糧,正是甕中擒韓的好機會!
“董相國卻言,天下英雄唯獨董相國與韓輔國一人爾。董相國不欲韓輔國死于宵小之手,于是令我前來與韓輔國將軍講和。只要韓輔國應允五年之內不向函谷以西發兵一卒,董相國愿意坐視韓輔國與二袁之間的爭斗,并還奉上二十萬石糧食助戰。”
韓易冷冷一笑,說道:“董卓倒是打得好算籌,自已退回長安去休養生息,卻叫我與二袁在關東斗個你死我活。五年之后,他再東出函谷收拾殘局,定鼎天下,此必是李儒之謀吧!
李傕笑道:“此正是我家軍師之謀,只是不知韓輔國愿意與董相國在此死爭到底,還是退一步海闊天空?”
韓易沉思了一會,說道:“我焉知這不是董卓的怠敵之計,先將二十萬石糧食送來再說。要知上天總有不絕人活路之處。不然,我命汪洋率南匈奴兵南下取河東,我自渡河強攻河內,并以兩地與并州為基,強行西征,看他董卓在長安坐不坐得住!
李傕一驚,又哈哈大笑道:“如今天下方亂,鹿死誰手還猶未可知也。韓輔國又何必與董相國斗生斗死的。需知袁氏勢大,關東若無韓輔國鎮守,數年后將盡歸袁氏矣。想必韓輔國也不愿天下盡數歸袁吧?”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文學館手機版閱讀網址: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