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利克斯·門德爾松是德國音樂家、作曲家、指揮家。[燃^文^書庫][].[].[>
門德爾松1809年出生于漢堡一個猶太家庭。
祖父是哲學家摩西·門德爾松.
父親是一位成功的銀行家,費利克斯在養尊處優又有文化修養的環境中成長。
母親是鋼琴家,他的鋼琴啟蒙課就是母親教的。
姐姐范尼·卡西里(18051847)也是一位在鋼琴和作曲方面的可造之材,而且是費利克斯珍貴的摯友。
費利克斯·門德爾松是個鋼琴神童,9歲就開始公開演奏,10歲時就為《詩篇19》譜曲,12歲已寫出一首鋼琴四重奏(op.1),十四歲組織自己的私人樂隊。
16歲發表第一首杰作《弦樂八重奏》。
17歲時完成了《仲夏夜之夢》序曲。
20歲時他通過指揮《馬太受難曲》,在巴赫去世后的首次公開演出,宣傳巴赫的作品。
1829年在柏林歌唱學院演出,引起轟動而成為聞名遐邇的指揮家。為巴赫的作品得以復生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同年赴英國指揮倫敦愛樂樂隊,這是他十次英國之行的第一次。
在蘇格蘭度假后,以《赫布里底群島》序曲和《蘇格蘭交響曲》(no.3,a小調)表現他的觀感,雖然這兩部作品是直到他18301831年訪問意大利時才動筆寫作的.
在羅馬與柏遼茲邂逅,并開始醞釀《意大利交響曲》(no.4,a大調)。
接下來去了巴黎(18311832),在那里與李斯特和肖邦相遇。
1833年返回德國,完成《意大利交響曲》并在杜塞爾多夫就任音樂總監。
1835年成為萊比錫著名的布業大廳音樂會的指揮。
1842年與舒曼等人一起創辦萊比錫音樂學院.
1846年的伯明翰音樂節上指揮他的清唱劇《以利亞》,取得輝煌成功。
享年38歲9個月1天。
門德爾松是莫扎特之后最完美的曲式大師.
古典主義的傳統與浪漫主義的志趣在他作品中完美的結合在一起,賦予作品以一種詩意的典雅。他善于將美妙的旋律納入正規的古典曲式.
他不僅是一位熱情歌頌自然的詩人,還是一位善用虛無飄渺畫筆的風景畫家,他的音樂被稱為“描繪性浪漫主義”。
他在音樂作品中最早描寫神仙境界。
他獨創了無詞歌的鋼琴體裁,形象多姿共四十八首,是早期標題音樂作家。
他創辦了德國第一所音樂學院
門德爾松在短暫的一生中創作了大量的各種體裁的音樂作品,作品的風格溫柔舒適、優美恬靜、完整嚴謹、極少矛盾沖突、富于詩意幻想,反映出他生活上的安定富足。他創作的《芬格爾山洞》、《第一鋼琴協奏曲》、《無詞歌》、《意大利交響曲》《蘇格蘭交響曲》等都是著名的作品。
門德爾松最早"成熟"作品《仲夏夜之夢》序曲(1826)展現出他的精湛的技巧和獨特的旋律風格,標志著標題性或描寫性音樂會序曲創作史中的一個重要階段。
也由此讓我特別想介紹朋友知道這位大師及他的作品《仲夏夜之夢》呢.
門德爾松是在17歲時為《仲夏夜之夢》配的樂。
《仲夏夜之夢》序曲是門德爾松的代表作,是古典精神與浪漫的意想世界相結合的典范之作。
作曲家的著筆不在悲劇性,哲理性或是角色的刻畫,而是著重描寫大自然的詩情畫意以及民間神話的幻想里面有仙女的舞樂,情人的追逐,小丑的頑舞,花妖的輕盈等等的惡作劇。
它曲調明快、歡樂,是作者幸福生活、開朗情緒的寫照。曲中展現了神話般的幻想、大自然的神秘色彩和詩情畫意。
全曲充滿了一個十七歲的年輕人流露出的青春活力和清新氣息,又體現了同齡人難以掌握的技巧和卓越的音樂表現力,充分表現出作曲家的創作風格及獨特才華,是門德爾松創作歷程中的一個里程碑。
被贊為與威廉·莎士比亞劇作“珠聯璧合”的配樂。其中著名的《婚禮進行曲》就出自于這部作品。
輕輕柔柔的音樂帶人進入的是縹緲的幻境當中...
樂曲展現了夏天月明之夜,在森林中的神奇生活...
神秘的氣氛和詩意的背景使樂曲罩上幻想和仙境的特殊色彩...
在虛無縹緲的短引子之后,音樂進入小提琴,頓音奏出的輕盈靈巧的第一主題,把人帶進夢幻世界,清妙飄逸的旋律描繪了的是可愛的小精靈在朦朧的月光下嬉戲.嬉游的舞蹈。木管還表現了各種精妙的變化中似有的情人們的嘆息。
隨后出現的第二主題歡樂而愉快,由管弦樂齊奏伴隨著雄壯的號角,呈現出粗獷有力的舞蹈音樂,并立即轉入熱情激動而溫順的戀人主題,曲調樸素動人。經過多次音樂的發展變化,樂隊又奏出了舞蹈性的新主題,具有幽默、諧謔的特征。
婚禮進行曲的音樂響起,活潑的快板,著名的這個進行曲,表現了兩對戀人終成眷屬。
門德爾松的作品,還有很多喜歡的呢。
先介紹《仲夏夜之夢》吧。
;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