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選自納蘭性德《木蘭花令擬古決詞》全文如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
這首詩是為安慰一位失戀的朋友所做,是當初兩人訂有私情,而后來女方迫于某壓力,不得不另嫁他人,而男方無法接受,所以作者他寬慰朋友接受現(xiàn)實,并引用典故說明感情的事自古如此,要多想開些。
如果人生的很多事,很多的境遇,很多的人,都還如初見時的模樣該多好。若只是初見,一切美好都不會遺失。很多時候,初見,驚艷;驀然回首,卻已是物是人非,滄海桑田……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出自于元稹《離思五首》中的第四首,全詩為: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頭,半緣修道半緣君。
此為詩人悼念亡妻韋叢(字蕙叢)之作。其運用“索物以托情”的比興法,以精警的詞句,贊美了夫妻之間的恩愛,表達了對妻子的忠貞與懷念之情。是意隱喻夫妻之間的感情有如滄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廣和美好是世間無與倫比的。“難為水”、“不是云”,情語也,這固然是元稹對妻子的偏愛之詞,但象他們那樣的夫妻感情,也確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懷》詩中有生動描寫。元稹的這首絕句,不但取譬極高,抒情強烈,而且用筆極妙。創(chuàng)造了唐人悼亡絕句中的絕勝境界。
這一首表達了對韋叢的忠貞與懷念之情——曾經(jīng)經(jīng)過滄海的人,再看到其他的水,不是壯闊可觀的水,看過巫山的云之后,便覺得別地方的云都不值得一看;即使從成千的美女中走過,都懶得回過頭看他們一眼,一半固然是為了修身治學,一半是沒有忘情于你呀!成為唐人悼亡詩中的千古名篇,所以其實不要太早遇見好男人/好女人,因為萬一捉不住他/她,你會一輩子都活在這句詩句里。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出自唐詩人崔護《題都城南莊》: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唐詩人崔護,資質(zhì)甚美,清明獨游長安南莊,至一村戶,見花木叢萃,寂無人聲。因渴極,叩門求漿。良久始有一女子應門,捧杯水讓坐。女子獨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態(tài)楚楚動人;凝睇相對,似有無限深情。崔護以言挑之,不應。彼此注目久之。崔辭行,女子送至門,如不勝情而入。次年清明,崔護追憶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訪,唯見門院如故,扁鎖無人。惆悵之余,乃題詩于門扉。
心愛的人早就不知道去哪了,桃花卻依然是微笑地在春風中綻放。以笑映悲,很不錯的法,令人不禁感慨萬千。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出自唐李商隱名作《錦瑟》云: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莊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莊周夢見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飛舞,怡然自樂。夢醒以后,自身依然是莊周。因此說,不知是莊周化為蝴蝶呢,還是蝴蝶化為莊周。引用此典。現(xiàn)在回想,舊情難忘,猶可追憶,只是一切都恍如隔世了。一個“已”字,可怕至極。若非當初年少無知,何至如此!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出自毛主席《人民解放軍占領(lǐng)南京》: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自然界如果有知,它會體察到興盛與衰敗這條不可改變的法則。不斷地變異、不斷地發(fā)展、不斷地前進,這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出自李商隱《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李商隱在十五六歲的時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陽山學道。其間與玉陽山靈都觀女氏宋華陽相識相戀。由于受到某種力量的阻隔,一對**已經(jīng)難以相會,分離的痛苦使他不堪忍受。但兩人的感情卻不能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內(nèi)又奔涌著無法抑制的愛情狂瀾,因此他只能以詩記情,并隱其題,從而使詩顯得既朦朧婉曲、又深情無限。
據(jù)考,李商隱所寫的以《無題》為題的詩篇,計有二十首,大多是抒寫他們兩人之間的戀情詩。這首《無題》詩也是如此,并且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一篇。
*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蔭子滿枝。
出自唐代詩人杜牧《嘆花》:
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花時。
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蔭子滿枝。
唐代詩人杜牧,在宣城任幕僚時,曾應湖州崔刺史之邀,前去作客。在湖州遇一少女,其時年末及竿,心頗愛悅之,臨別相約十年后與她成婚。此后連年游宦,直至十四年后,被任為湖州刺史,方重臨舊地,而當年相約的少女已嫁三年,并已生二子。杜牧惆悵不已,后人遂以“綠葉成蔭”喻女子已出嫁,并生有子女。
*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
出自唐婉《釵頭鳳》:
【陸游】
紅酥,黃藤酒,滿城**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杯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悒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唐婉】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干,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陸游大約在二十歲左右,與表妹唐琬成婚。婚后伉儷相得,感情很好。不料唐琬的才華橫溢與陸游的親密感情,引起了陸母的不滿(女子無才便是德),后陸母認為唐琬把兒子的前程耽誤殆盡,遂命陸游休了唐琬。陸游曾另筑別院安置唐琬,其母察覺后,命陸游另娶一位溫順本分的王氏女為妻。數(shù)年后,陸游去游覽沈園,正巧遇到唐琬夫婦也在園中。
唐琬征得丈夫趙士程同意,親向陸游敬了一杯酒。陸游飲后,在沈園題寫了那首《釵頭鳳》。寫罷,擱筆而去。沈園一會后,唐琬悲慟不已。回家后,反復玩味陸游的詞,便和了一首同樣的曲牌的詞,不久即怏怏而卒。
陸游直至晚年,仍常常憑吊遺蹤,追憶當年,不能忘懷舊情,為此寫下了不少感人的詩篇,人們在感動于這些詩句時,也便記住了他與唐琬的故事。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出自蘇軾《蝶戀花》: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這首詞借惜春傷情,抒寫詩人遠行途中的失意心境。上片惜春,下片抒寫詩人的感傷。面對殘紅退盡,春意闌珊的景色,詩人惋惜韶光流逝,感慨宦海沉浮,把自己的身世之感注到詞中。藝術(shù)構(gòu)思新穎,使尋常景物含有深意,別有一種耐人玩味的情韻。傳蘇軾謫居惠州時曾命妾婦朝云歌此詞。朝云歌喉將囀,卻已淚滿衣襟。
這情與情的矛盾是因在現(xiàn)實中,詞人屢遭遷謫,這里反映出思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上片側(cè)重哀情,下片側(cè)重歡樂,這也是情與情的矛盾。而“多情卻被無情惱”,不僅寫出了情與情的矛盾,也寫出了情與理的矛盾。佳人灑下一片笑聲,杳然而去;行人凝望秋千,空自多情。詞人雖然寫的是情,但其中也滲透著人生哲理。
在江南暮春的景色中,作者借墻里、墻外、佳人、行人一個無情,一個多情的故事,寄寓了他的憂憤之情,也蘊含了他充滿矛盾的人生悖論的思索。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出自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絕命詞。相傳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樂,唱新作《虞美人》詞,聲聞于外。宋太宗聞之大怒,命人賜藥酒,將他毒死。這首詞通過今昔交錯對比,表現(xiàn)了一個亡國之君的無窮的哀怨。
三春花開,中秋月圓,歲月不斷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他這囚犯的苦難歲月,什么時候才能完結(jié)呢?
“春花秋月何時了”表明詞人身為階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傷懷。回首往昔,身為國君,過去許許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會弄到今天這步田地?詩人身居囚屋,聽著春風,望著明月,觸景生情,愁緒萬千,夜不能寐。據(jù)史書記載,李煜當國君時,日日**聲色,不理朝政,枉殺諫臣……
作為國君,李煜無疑是失敗的;作為詞人,他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突破了晚唐五代詞的傳統(tǒng),將詞由花前月下娛樂遣興的工具,發(fā)展為歌詠人生的抒情文體。--摘自網(wǎng)絡
懂得喝酒的人,找到感覺;
懂得知足的人,找到快樂;
懂得放下的人,找到自由;
懂得珍惜的人,找到幸福;
懂得關(guān)懷的人,找到朋友。
祝福祝福!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