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師經典語錄:
■失敗者,往往是熱度只有五分鐘的人;成功者,往往是堅持最后五分鐘的人。[燃^文^書庫][].[].[>
■用感情換取他人的信仰,無法長久;用道德建立他人的尊敬,歷久彌深。
■有道之書盡讀,明事之書多讀,閑雜之書少讀,邪妄之書不讀。
■死,要死得有價值;死有重如泰山,輕如鴻毛。活,要活得有意義;活有流芳百世,遺臭萬年。
■無言、心心相應,是談話的最高藝術;無相、事事默契,是做事的最高境界。
■會讀書不如會讀人,會讀人不如會識人,會識人不如會用人,會用人不如會做人。
■萬法相互緣起,世事不必強求;只要因緣具足,自能水到渠成。
■懂得利用時間的人,便是懂得永恒的智者;懂得利用空間的人,便是懂得無邊的圣者。
■能勤,時間自然比他人多;肯動,空間自然比他人廣;耐苦,成功自然比他人大。
■人可以窮,心不能窮,心里的能源,取之不盡;身可以殘,心不能殘,心里的健康,用之不竭。
■不憂不懼、精進奮發,是袪病第一良方;不排不拒、放下執著,是除惱第一秘訣。
■心中要有根,才能開花結果;心中要有愿,才能成就事業;心中要有理,才能走遍天下;心中要有主,才能立處皆真;心中要有德,才能涵容萬物;心中要有道,才能擁有一切。
■以力服人,時間短暫,功效淺;以德感人,時間久長,功效深。與其用力服人,不如用德感人;與其用力做事,不如用德做事。
■在心量方面,要能容納不喜歡的人;在做人方面,須具備謙虛卑下的心;在事業方面,要有舍我其誰的愿力。
■有苦有樂的人生是充實的,有成有敗的人生是合理的,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有生有死的人生是自然的。
■忙,像一把鋒利的慧劍,能斷妄想的葛藤;忙,是點石成金的手指,能化腐朽為神奇;忙,是營養調身的補品,使人生充滿生機。
■往好處看,往大處想,往細處察,往深處解。
■龍要游到大海里應付猛浪,才能活動自如;獅要跑到山林里擊敗群獸,才能展現英姿;鳥要飛到虛空里接受挑戰,才能學會遨翔;人要走到社會里承擔考驗,才能快速成長。
■倏忽因緣,點滴把握,則跟前一時,跨越千載;一時不異千載。千年暗室,一燈即明,則雖經千載,盡在一時;千載不異一時。
■舍生取義,雖死,精神永存;茍且偷生,雖生,精神已失。
■粗者與人斗力,愚者與人斗氣,慧者與人斗智,賢者與人斗志。
■隨緣不是隨波逐流,而是珍惜當下;當下不在他方凈土,而是內心一念。
■優秀的演技,來自演員認真領會角色的內涵;豐富的生活,必須自己努力體證生命的意義。
■一個有用的人,即使是小事,也能做得轟轟烈烈;一個無用的人,大事交給他,最終必然偃旗息鼓。
■只要耐煩有恒,時間的浪潮會將小人物推向時代的前端;只要腳踏實地,歷史的巨手會將「小」因緣聚合成豐功偉業。
■做人要像一面鏡子,時刻自我觀照;做人要像一只皮箱,隨時提放自如;做人要像一本簿子,不斷記錄功過;做人要像一枝蠟燭,永遠照亮別人;做人要像一個時鐘,分秒珍惜生命。
■一個良將,殘兵敗卒也能訓練成勇士;一個明醫,枯木朽石也能炮制成仙丹;一個名匠,破銅爛鐵也能鍛煉成精鋼;一個巧婦,剩菜殘羹也能烹煮成佳肴。
■成功的里面,包含了多少辛酸;名人的雙肩,承受了多少壓力;榮耀的背后,付出了多少代價;偉大的成就,奉獻了多少犧牲。
■飛鴿千里傳書,才有人豢養;駿馬萬里奔馳,才有人喜愛;海豚盡力演出,才有人喝采;做人力爭上游,才有人欣賞。
■春天,不是季節,而是內心;生命,不是軀體,而是心性;老人,不是年齡,而是心境;人生,不是歲月,而是永恒。
■真正的感情應該不是占有,而是一種奉獻。但是,一般人卻不容易做到,總是以一種嫉妒的心理來擁有感情,甚至于用一種永不滿足的態度來爭取感情。這種感情并不純潔,真正的感情應該從奉獻中獲得,因為用奉獻的態度獲得的感情才是最崇高的感情。
■俗語常說:“有心栽花花不開,無意插柳柳成蔭。”一個人不要把感情用在少數人的身上,不要局限于自己所認為的“有緣”,應該擴大心胸,視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父母兄弟姊妹,學習觀世音菩薩的“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什么人有困難,即施恩惠給誰,這就是菩薩的精神。
■我常常覺得一個人不必以擁有很多物質為滿足。試看天上的日月星辰,其數無量,可以供我們自由欣賞;宇宙自然界的花草樹木,爭妍斗麗,可以供我們隨意觀看;東西南北的道路,任你奔馳;士農工商各類階層,隨你交往。摘自《洛陽晚報》
■為了得到幸福,非得從親自去找幸福開始不可。凡事順遂并非就等于幸福,在追求幸福的途中,或許才是最幸福的時刻。
■聰明的人,凡事都往好處想,以歡喜的心想歡喜的事,自然成就歡喜的人生;愚癡的人,凡事都朝壞處想,愈想愈苦,終成煩惱的人生。世間事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間。我們的想法可以想出天堂,也可以想出地獄。
■“幸福配方”——每天說一些歡喜的話,激勵自己不要悲傷。每天做一些利人的事,激勵自己融入群眾。每天談一些益智的事,激勵自己增長智慧。每天審視圣者的慈像,激勵自己增加內心的善美。
■人生中,感動是一時的,感恩是一世的;榮耀是一時的,影響是一世的;委屈是一時的,成就是一世的。
■愚者以為幸福在遙遠的彼岸,聰明者懂得將周遭的事物培育成幸福。
■好心腸一條,慈悲意一片,道理三分,敬人十分,道德一塊,信行要緊,老實一個,中直十成,豁達全用,方便不拘多少,此十味藥,用包容鍋炒,用寬心爐燉,不要焦,不要躁,去火性三分(脾氣不要大),于整體盆中研碎(同心協力)三思為本,鼓勵做藥丸,每日進三服,不限時,用關愛湯服下。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自己對前途沒有希望;人生最壞的習慣,是自己對工作沒有計劃。
■凡事皆有利弊,只要懂得權衡之道,往大處著眼,枯石朽木也能入藥;凡人皆有長短,只要懂得用人之道,取彼之所長,破銅爛鐵也能成鋼。
■求學讀書要:讀做一個人,讀明一點理,讀悟一點緣,讀懂一顆心。--摘自經典語錄大全
區圖書館的館員小多推薦了星云大師的《般若-心靈處方》一書:
內容簡介:
《迷悟之間》是星云大師的叢書,從《結緣:幸福箴言》到《喜舍:智慧之法》共有12本。《般若:心靈處方》是叢書中的一本,重在“心靈處方”。
我們心里的塵埃、病態很多,佛法有很多治心的藥方。例如:貪婪的毛病要用喜舍來對治,嗔恚的毛病要用慈悲來對治,愚癡的毛病要用智慧來對治……
試讀:
佛教說,佛陀是大醫王佛法是“心藥方”,僧侶如看護師。一般人身體有了疾病,不難察覺;即使看不出來,透過儀器也能檢查出來。心里有病,不容易看得到;即使知道,也不容易去除根治。例如:疑心病、驕慢病、忿恨病、邪妄病、虛假病、煩惱病……不靠佛陀的“心藥方”,我們的心病怎么能治好呢?
“善法欲”就是能帶給人“法樂”,所以法樂就是精神上的快樂、真理上的快樂。例如行仁行義,就會為自己帶來快樂。又如正知、正見、正念,也會給人帶來法喜;甚至讀書明理,聽經聞法,都會帶來法樂。禪坐里面的輕松自在、安詳和諧,自是一般的欲樂所不能比;蒲團上的虔敬謙虛,與圣賢接心、交流,其安樂更非世間的欲樂所能比擬。喜舍結緣,更能在大眾里得到許多的法樂。
評論:
兩百多篇,每篇都是短文,很多道理都懂得,只是沒有做到,有些小故事不錯,看得認真點,就算是熟悉的故事,經過星云大師詮釋一下,陳中有新的感覺。
這里無所謂宗教,只是一種心靈的教化。如果心中有郁結,如果想要沉下心來,《般若》可以讓你做到。--小多
看了小多的推薦去區圖書館借來星云大師的《般若》,細細讀來方知“心靈處方”的珍貴,“人與人相交,不要看別人對我們如何?而要看我們如何待人!因為,待人以寬,才肯對人信任、對人體貼、對人諒解、對人包容。一切于寬厚中,才能看出我們待人的道德、待人的智慧、待人的用心、待人的藝術。”書中很多很經典的為人處事、為人處世的道理,是值得一讀的好書!與之分享哦.
新的一年開啟新的希望,
新的空白承載新的夢想,
祝福祝福:
抱著平安,擁著健康,
揣著幸福,帶著吉祥,
收獲碩果累累的12年!
;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