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黃時木離開后,李政不由搖頭苦笑,這位哥哥,果然還是像以前一樣,有著一副熱心腸,卻有些不分狀況、不分時宜。
從高雅拉剛才的表情,李政可以看出,女孩雖然不是十分不滿,但對于這種突然的提議,明顯是有些措手不及。
不過,再想想黃時木的性格,李政也惟有搖頭笑笑。
當年如果這位哥哥沒有一副熱心腸,做事不分狀況,以自己在公司里的那種冷漠的性格,兩人也不會成為朋友了。
“朋友都離開了?”
身后突然響起一道聲音,李政驀然轉身,凝神朝前看去,待看到站在自己身前帶著黑框眼鏡的中年女士,他連忙躬了躬身,禮貌地道:“尹編劇。”
中年女士正是《花樣男子》的編劇尹智蓮。
在韓國,編劇的權威極大。
優秀編劇是電視創作的核心,他們可以挑選演員、導演,負責拍攝過程中的所有事務,其影響力貫徹整個制作始終。編劇完成的劇本,導演不僅不能擅自修改,演員修改臺詞也是對編劇的大不敬。
很多韓劇甚至是編劇負責制,投資人看編劇投資,而編劇可以自己選擇導演和演員。
作為一個剛出道的新人,在《花樣男子》中也只是飾演一個臨時角色,按常理李政不應該引起尹智蓮的關注。但美國耶魯大學畢業生的身份卻讓他身上擁有著不同于其他演員的光環。畢竟在娛樂圈里,有這樣學歷的演員,可以說鳳毛麟角,極為稀少,尹智蓮也難免好奇。
與李政接觸之后,幾次閑聊,李政的學識涵養,讓尹智蓮產生好感,于是也就對他多加關注、更為喜歡。
“再有兩場戲,你的拍攝就結束了,有沒有新的試鏡安排?”
雖然對李政很是喜歡,但《花樣男子》畢竟是改編劇本,李政飾演的角色在原劇本中戲份就十分有限,為了不破壞劇情脈絡,尹智蓮雖然喜歡李政,但也不會為了他對劇本進行大的改動。
聽到尹智蓮的話,李政說道:“我的演技還很生澀,雖然這幾天有全基尚導演的教導,劇組的前輩們也對我多有指點,但我的演技還有很多不足。我想等拍攝結束后,花費時間再深入學習鉆研下表演,等有了一定的演技基礎,再尋找機會。”
說到這,見尹智蓮含笑點頭,李政心里念頭微轉,想起編劇在韓國的人脈地位,又請教道:“尹編劇,我知道作家在塑造角色時有很多獨到的見解,不知能否冒昧的打擾下您,請您指點一下。”
尹智蓮溫聲笑笑,略微沉吟,點了點頭:“好吧。雖然我對表演也不太專業,但在角色塑造方面也算有些心得,我們就相互交流探討一下。”
她沉思片刻,才開口說道:“對于演員的表演我不太熟悉,我就說下我對戲劇和角色的理解。
簡單地說,有一句話在作家之中很是流行——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戲劇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可以說戲劇是對生活的提煉。
如果說一件事在現實生活中不大可能發生,那么在虛構的故事里這種情況也不應該發生。虛構的故事雖然不同于現實生活,但現實生活依然是作家創作作品的向導。
但戲劇來源于生活,卻并不是實際的生活,它必須高于生活。戲劇必須抽象生活,提取其精華,但又不能成為生活的抽象化,失去實際生活的原味。
戲劇反映現實生活的真相,但戲劇并不等于現實,它是濃縮了的,強化了的現實。
它是現實生活的精華和本質,在某種意義上,它比現實生活更加現實。而且,它永遠不能像現實生活那樣不溫不火。”
講到這里,尹智蓮看了李政一眼,見他神情專注,并無不耐,不由點頭笑笑:“其實,我跟你講這些,是因為我覺得演員和作家創作一樣,同樣都是對生活對人性的總結和提煉。
演員的表演同樣離不開生活。
演員的表演對象是人,是人就要貼合現實的情況。比如,如果你把一個平時性格吝嗇、一毛不拔的角色,表演成慷慨大方、樂于助人,這就明顯違背了現實。
或者說,一個角色對一個陌生朋友的離去表示遺憾,你卻表演成悲傷,明顯也脫離了人性的邏輯。而脫離了人性倫理和邏輯的表演,自然也就是不成功的表演。
因為它脫離了生活的本質……”
略微停頓,尹智蓮梳理下思路,又接著說道:“下面,我再給你講一下角色塑造的問題。
人的思想千變萬化,形形色色,各有不同,就像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一樣,不同的角色也同樣擁有不同的性格。
就比如說,人類感情的基本元素,如喜、怒、哀、樂、憂、愁、恐、懼等等。人類的基礎情感是固定的,但就像數學中的排列組合,不同的組合排列,就會產生萬千種形式,形成多姿多彩、形形色色的各類人格。
但這些人格都會有一個共性,那就是人物在行動時都會有一個最本源的目的。
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目的,或者說,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信念,明確這個目的或信念,就能準備把握住人物的言語和行動脈絡,這樣,在作品中怎樣更好的塑造人物,也就會變得相對容易起來了。
比如法國作家巴爾扎克在《歐也妮·葛朗臺》這一作品中創作的老葛朗臺這一角色,就始終貫穿了老葛朗臺吝嗇這一性格特點。抓住這一特點,再用事件或行動去展示老葛朗臺的這種特性,就能很好的去塑造角色。
這就像一棵大樹,主干是根本,枝葉是裝飾,你只有有了主干,枝葉才能有依附。”
尹智蓮又看了看李政,溫聲笑道:“雖然我對演技只有片面的了解,但我想這些最基礎的共性是不會有大的差別的。
演員在表演時,只要抓住角色最本源的目的,或者說欲望、渴求,那么他就能把握角色的行動脈絡,知道什么動作、什么演繹方式,才能最符合角色的性格發展。”
說到這里,尹智蓮似是想起什么,又對李政說道:“我突然想起有一種方法,或許可以幫助你更容易的理解和塑造角色。”
她停頓一下,略微斟酌,又繼續說道:“我聽說過一句話,說越是出色的演員,創造出的情境就越具體。我想,這就和作家創作一樣,腦海中的情景越是具體,在寫作的時候思路就越是連貫、越是容易。
我在創作角色時就會給角色寫一個人物傳記。從角色的出身、性別、年齡、愛好、經歷、性格等等,會有一個大概的系統的描述,這樣清楚了角色的身份背景成長經歷,在創作時,我才能更好的把握角色,塑造角色的性格。
其實想想,這就和你們演員飾演角色一樣。
如果你對一個角色從出生到長大,對他人生中的每一個階段,每一個歷程都熟悉無比。你知道他的家庭背景,生長環境,成長經歷,知道他性格如何形成,知道他喜歡什么,又厭惡什么,知道他習慣性動作,他的口頭禪,知道他內心的恐懼,那么這個角色不就已經在你的身上復活了么。
也就是說,你對角色分析的越詳細,對角色了解的越多,那么你就越能把握角色,知道怎樣去詮釋和演繹他。”
尹智蓮似又想起什么,搖頭笑道:“當然,這里有一個前提。就是你必須有這個分析角色的能力,而且必須要貼合作家設定的角色最基礎的性格。否則,就算知道這個方法,你也運用不了,反而有可能陷入模式化的束縛。
畢竟人的心性是千變萬化的。除了最本源最根本的性格,人在不同的時期,經歷過不同的挫折,心性也會有不同的成長和發展,會有不同的轉變。人的性格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會隨著環境和閱歷的不同,產生相應的變化。
如果你把握不了這些,就只會陷入模式化的牢籠。”
見李政點頭認同,尹智蓮臉上的笑容又燦爛了幾分,她略微停頓,又接著說道:“就像你們演員說的解放天****天性,我不太懂。不過天性的英文詞匯很簡單:nature,就是自然。
自然,在我理解,就是真實、協調,符合情理和邏輯。如果依據真實來理解天性,那么天性就可以分為生理上和心理上。生理上就是言行、作為,心理上就是情感、變化。
人的情感支配著人的行為。
只要情感和行為能相互呼應,協調自然,符合情理和邏輯,那么一個演員表演出最自然的狀態,也即是符合觀眾的心理和預想,我想那他就是一個好演員吧。”
尹智蓮的話音方落,李政腦海中仿佛有一道炸雷轟鳴,他把尹智蓮前后講述的話語串聯起來,瞬間產生了一種明悟,結合過去看過的那些講述角色塑造、表演技巧的書籍,他腦海思緒如潮,不由陷入了沉思。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