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樂園一號居民把經濟壓力緩了緩,沈文劍先回頭開始準備明年的技術聯盟內部自動機械技術全面拓展計劃。
加工精度是個很復雜的體系。
以衛星為例,設計院的二代同步衛星搭載的原子鐘,核心件加工精度已經在六十納米內!相對的,衛星外殼和傳動件的精度就要低的多,為零點三微米既三百納米。
別看三百納米好像低很多,還得特級工程師有外設幫助的情況下進行裝配,才能勉強達到的精度,在這種精度下,作業效率什么的根本不用去想了。把一塊直徑一米的光學玻璃,安裝在形狀匹配的扣件上都要幾個小時才能調整到位,甚至還需要低溫環境的幫助,以回避磕碰造成的額外誤差。
特級工程師們數十年的操作經驗,擁有非凡的法術穩定度,結果都是如此,可想而知想在外面進行微米級大工件精度標準的推廣有多難。
沈文劍沒有貪圖超高精度,實際推廣也不太現實,因此選定了技術已經相當成熟的十微米大工件加工標準。
如果要對比該水平的高低,現在的工程院大工件加工精度也只能到兩微米,如果把大小擴大到運載機骨架的程度,誤差不會低于五十微米。
普及技術當然不會達到運載機骨架那種水平,甚至和工程院的大工件標準也有區別。這個項目中的大工件,專指重量在一百千克到一噸之間的加工目標,而且也并非裝配精度。
按這種精度的零件裝配一臺機床會很神奇,其中大半成品的加工精度偏低,會在十微米到三十微米之間浮動,剛剛開始入行的裝配出來的加工誤差可能會接近一百微米。不過隨著裝配技術的成熟,再特意測量選用一些誤差非常低甚至因信仰產生零誤差零件,最后的成品機床,有概率精度可以控制在一到五微米之間。
“……都零誤差零件了,誤差怎么還有辣么多?”殷玲提問,她終于學會用提問的方式吸引沈文劍說話。
“因為刀具、地板、溫度、濕度和人等很多方面。”
一套一模一樣的刀具,微觀上也是有區別的,即使激光定位自動換刀,最終的成品出來還是有誤差,另外刀具在加工過程中會變熱,那就會變大,也會產生誤差。
地面就比較玄幻,別管什么地面,微觀上它們都是在移動的,住土房子就很容易看到,幾年的時間,地面一定會有凸起和凹陷的部分,這種變形足以隔著鋼筋混凝土影響精度。解決辦法是懸浮機床,把機床先裝配在一個墩子上,然后把墩子泡在油里,油膜和浮力的存在能夠以提供緩沖的方式修正部分誤差,當然,誤差如果太大,也沒必要泡了,隨便擺哪用著吧。
溫度跟刀具熱變形一樣的,熱脹冷縮,當精度達到微米級,熱漲冷縮足以讓人腦闊痛,明明加工的是零誤差零件,拿到現場一量,特么大了一圈,懟不進去。濕度是對工件的特性有細微影響,讓進刀效果與預期產生誤差。
想要繼續提高精度,除了控制刀具品質、恒溫恒濕廠房等,還可以試試“人機合一”,也就是讓一個技師長期用同樣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