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與楚鈺自從進了廂房就再也沒有出來過,一頭埋進李豐滿贈給孫思邈的那數本醫書之中,連晚飯都沒有顧得上吃。可見李豐滿所抄錄下來的那幾本醫書對他們的吸引力究竟有多大。
雖然后世很多人都認為中醫自唐代之后,就開始逐漸走向了沒落,再少有能像扁鵲、華佗、張仲景、孫思邈之類的傳世名醫現世。
醫學著作方面更是差強人意,除了明代出了一本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再難有《皇帝內經》、《靈樞》之類足以開辟一個流派的新奇醫學名著問世。
但是不可否認,隨著時間的推進與歷史的發展,隨著各類醫學知識的源遠傳承,每個時代的杏林之中,總是會出現一個或是一群能夠讓人眼前一亮的名醫神醫。
雖然他們的名氣或許很難超過前人,但是在行醫的過程中,在面對著各類各樣病人及各種新奇古怪的病癥時,總會有人把他們自己的行醫經驗總結起來,以供后世子孫參考。
時間久了,傳承多了,自然也會有不少能夠讓人眼前一亮的醫書出現。
而李豐滿贈給孫思邈的那幾本醫書,除了《針灸甲乙經》與《肘后備急方》是唐代之前的醫書之外,其余幾本醫書,皆是唐、宋、元、明、清幾個朝代之中所匯聚出來的比較出彩的醫學著作。
一些新藥的應用,一些新方的辯證,還有針灸手法的改進,以及一些新學醫理的闡述,這些東西,都絕對是現在這個時代的醫者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東西。
尤其是那本《溫病條辯》,更是讓孫思邈茅塞頓開,讀之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對之愛不釋手。
溫病學起源于戰國時期的《內經》,到秦漢晉唐時期,溫病皆被當時的醫者歸屬于傷寒范圍。
在孫思邈的《千金要方》之中,也有關于溫病學的類似記載,但是卻還是沒有將其中傷寒這一大概念之中摘脫出來。
后世又經過兩宋金元時期的變革發展,歷時數百年的轉變,溫病才開始漸漸脫離傷寒的范疇;時至明清時期,才有人逐步總結出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和診治方法,從而形成一門新興的臨床學科。
而這本《溫病條辯》,就是清代名醫吳瑭為溫病通論所作的醫書,里面詳細論述了溫病學的各類辯證基礎,更是首次提出并創立了三焦辨證理論,被譽為清代溫病學說的標志性著作。
李豐滿拿清朝的醫書來給唐朝的名醫觀看,中間的理論進程相差了足有千年時光。
哪怕孫思邈是唐代的藥王,在后世也被諸多名醫推崇備至,可是還是被這千百年之后的新興中醫理論給整個得有點懵圈,醫書中哪怕是最常見的一些觀點,也都能讓他眼界大開,驚為天人。
楚鈺的目光則放在了《針灸甲乙經》與《肘后備急方》上,這兩本醫書都是先于唐代的名著,《針灸甲乙經》是出自西晉皇甫謐,《肘后備急方》則是出自東晉葛洪。
楚鈺對這兩本醫書早有耳聞,可是卻因為數百年間的流傳缺失,一直都不得見其全貌,現在突然在廢太子這里得到了全本,他自然是喜不自勝,恨不得直接把這兩本醫書全都印到自己的腦子里面。
兩位當世名醫,全都沉浸在李豐滿所抄寫的幾本醫書之中,孜孜以求地汲取著書中的各類醫學知識,并在腦海里與自己所學相印證,去蕪存菁,不斷地提升著自己的醫術理論。
“別去打攪他們。”聽到老富貴兒的稟報,李豐滿輕擺了擺手,道:“那些醫書不看完,他們是不會出來的。你只需記得一日三餐給他們準時送去即可。”
老富貴兒應了一聲,然后探聲道:“可是四小姐的身體……”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