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廣義的確是有備而來,他的一席話讓在座的各位不禁對這位看著邋里邋遢的大作家有點刮目相看。
不過說來說去,作家眼中的因子依然是發散性的,它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許許多多的不確定性。
而與作家們不同,科學講究嚴謹,講究具體可實用。
唐春榮作為應用物理學教授,他對因子的認識和理解顯然不可能像郝廣義那么跳躍,那么夸張。
他也不會相信因子會以人的形態出現在次會議現場,但郝廣義的一番話卻給了他許多靈感。
尤其是那段關于“人類的亞特蘭蒂斯情節”的解釋。
唐春榮長期受基礎科學桎梏的思維茅塞頓開,一瞬間,他好像看透了很多東西,也開始逐漸理解人類與神之間的關系。
因此,在郝廣義說完后,唐春榮搶在了齊新蘭前邊,作第二個發言。
以下內容即為唐春榮在討論會上的發言內容。
……
首先,我要感謝一下郝廣義先生,雖然您提出的諸多可能在現有的科學認知觀下是極為荒誕的,但我很佩服您的想象力。
這一點也正是我們當代科學界所缺少的。
尤其是您提到的“人類的亞特蘭蒂斯情節”,以及您昨天在直播中說道的“在銀河里劃船的土著。”
這些觀點對我們而言是莫大的諷刺,但不得不承認,您諷刺的好,您諷刺的對!
……
科學需要想象力嗎?
科學到底存在嗎?
這是我探尋因子的出發點。
在思考這兩個問題的時候,我一度很糾結。
因為就像很多年前,出現在《三體》中的那張臺球桌一樣。
無論怎樣移動臺球桌,相對的結果仍是確定且統一的。
雖然后來作者創造了“智子”這個調皮鬼,徹底打亂了這一秩序,但這個故事的確引人深思。
這就好比,太陽東升西落,每天二十四小時一樣。
這一切不是設定好的用來服務人類的。
而是本就在那,人類自己去適應并習慣的。
同樣的《三體》中提到的三體星人,他們的世界因為三顆恒心變得混亂不堪,也許你今天在白天待了十二個小時,明天可能就是長達數百年的黑暗。
所以,科學需要想象力嗎?
我的答案是……
那是肯定的。
而且不僅限于想象力,更在于好奇心、欲望等等人性需求。
就好比,我們希望像鳥兒那樣翱翔天空,于是我們想法設法的去探尋鳥兒飛行的秘密,然后我們發現了空氣的流動的秘密,而為了減輕飛行物體的重量,我們還順帶發現很多其他的具備高強度和輕質量的材料。
當現代飛行器做的越來越好的時候,回過頭去看萊特兄弟的第一次飛行。
我發現,這么多年來,我們只是在“飛行”的概念上做的越來越好而已,再多的科技成果也始終離不開最初那個可能被無數人嘲笑的想法。
設想,如果我們接受了自己是陸地生物這個事實,并且永遠不去想象成為鳥兒一樣飛行,那么我們還會制造出飛機嗎?
想象力真的很重要,它應該永遠走在科學的前頭,這樣我們才不會停滯不前。
……
說到這,我想補充一個例子,一個人物。
這個人叫喬布斯,這個例子就是上世代的科技產品之一——手機。
雖然現在的我們早已經不再拿著笨重的手機出門了,也不用再擔心什么充電問題了。
可是在智能手機誕生之前,是什么讓喬布斯這個人想到了去改變人與科技產品之間的這種交互關系?
又是什么扼制了智能手機的發展,讓它在誕生之后的很多年間都沒有再發生過顛覆性的變化?
我想這就是想象力推動的結果。
而真正的想象力絕不是在框架內臨摹,甚至精雕細琢,它要跳出去,以一個全新的角度展開。
而不是只專注于“屏幕大不大”、“反應快不快”、“續航長不長”等局限于最初那個想法之內的衍生物。
透過這個例子看現在。
我們的托爾級戰艦是上世代航母的幾十倍大小,而且它可以飛,作為托爾級以上戰艦的王牌,君王號更是已經完成星際航行改造,已經可以在蓋亞星所在的恒星系統內航行。
但一艘托爾級戰艦從艾魯伯出發到艾辛瓦爾仍需要兩個小時,君王號要想完成游歷整個蓋亞星所在的恒星系統內的其他星球,則需要兩個世紀。
可無論是兩個小時,還是兩個世紀都太過漫長了。
于我們人類而言,目前的壽命基本不允許我們有此奢望去見證君王號起航和歸來整個過程。
這時作為應用物理學的一名小學生,我能想到的解決方案只有兩個。
其一,如何提高君王號戰艦的引擎功率,其二,如何實現曲速航行下飛船內部乘員周遭時間流逝減緩。
這兩種方案是最直接最現實的,可它們都有一個同樣的毛病。
那就是仰賴于基礎本身不變。
這就好比,我們想要寫文章,但只給你一張A4紙,在此約束下,你要想寫得多就只能充分去利用這張A4紙的空間,能做的事情基本只有兩樣。
一是精煉文字,二是把字寫的足夠小。
可真當你依賴這個基礎去拼盡全力的去做的時候,一個天真的,但充滿想象力的孩子就會問你。
為什么你不去找更多的紙呢?
更多的紙?
是啊……
如果有更多的紙,我又何必局限于在這么狹窄的空間內呢?
于是我們停下筆,開始去自然界中尋找用來制作紙張的材料,直到后來我們發現了硅晶體,發現了易元子,發現了只有一粒米大小卻能儲存下全世界所有書籍文獻的超級“紙張”!
那么,君王號有沒有屬于它的超級紙張呢?
我們在傾盡全力的開發新型引擎,并逐個攻破了中子裂變、中子聚變、中子曲變后,我們是否就可以沾沾自喜的以為自己的努力很值得贊賞了呢?!
在今天之前,我覺得是,凡爾斯小姐也在這,過去,我愿意毫不吝嗇的贊美她,但今天我要對凡爾斯小姐說聲抱歉。
你的努力是浪費時間!
就算你能制造推動蓋亞星的引擎又
如何,時間依然是唯一的量尺。
跳脫不出這個框架,再大再強的引擎也不可能讓我們中的某個人重返地球,就算冷凍休眠也不行,因為宇宙的航行太過漫長,沒有“父”那樣擁有永恒生命和神一般強大意志的領航員,重返地球永遠都只是個概念。
所以……
想象力真的很重要,我已經預感到了!或許因子就是那個天真爛漫的孩子,他可以唱出《種太陽》而不用覺得這首歌有多么可怕,因為他只想把陽光灑滿世界。
我們需要的正是這種純粹的,敢于想象的力量。
那么……中子曲變引擎是否可以被“時間引擎”替換?
我們是否可以制造一臺機器,它可以把時間當做燃料,在省略那段時間的瞬間,只需要咔咔兩剪刀,我們就直接從蓋亞星跳躍到了地球?
甚至跳躍到更遠的地方?
然后還能建立多啦A夢的星門,讓宇宙變成人類的后花園?
我覺得這是可能的。
因為當我們決定去尋找更多的紙張的時候,很顯然一開始我們并不知道硅晶體在哪,易元子又是什么東西,是這種基于想象的探尋力讓我們得以發展,找到了更多的紙張。
所以……
雖然我是搞物理學應用的,但我也意識到了,人類要想超越,首先就要敢想。
因為可怕的不是做不到,而是連想象的勇氣都沒有。
……
大家應該很納悶,我提到了科學需要想象力,但這和因子有半毛錢關系嗎?
我覺得有關系,因為我說了,因子或許就是那個孩子,它并不是我們認為的某種物質,或者某種具體的東西,它是一個孩子,用來告誡我們,我們應該先把筆放下,想一想,如何去創造更多的紙。
而如果你還是沒聽懂我的意思,那無妨,因為我接下來要說的是。
科學是否真的存在?
……
其實不只是在座的各位。
當這個問題出現的時候,我感覺我瘋了。
我腦子有病才會去思考這個問題。
我是搞物理學研究和應用的!我的團隊設計的東西都是可以直接被投入到公眾生活中去的。
可我居然會懷疑科學是否存在?
……
我病了嗎?
也許吧……
科學只是一個詞,它用以代表人類對秩序的理解和認知。
秩序存在的時候,它是神圣不可褻瀆的。
但如果秩序不存在呢?
就比如神啟一族十年前爆發的那場暴動呢?
假設我們的宇宙就是一臺超級數序核心,我們的秩序只是一串寫好的源代碼。
那么我們的科學是什么?
是真理還是源代碼?
真理的意義在于它不會被任何外力改變,它是永恒的,是一面誰也無法翻越的墻,是絕對的力量。
而如果科學只是源代碼,那就意味著,你我今天的所作所為都只是一次被編寫好的程序運轉。
我的過去沒有消失,它可以倒轉。
我的未來可以預見,因為它已經被預設完成。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