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斌與董杏兒兩人說說笑笑,慢慢來到了大營附近,已與幾波斥候打過招呼,郭斌便翻身上馬,招呼董杏兒一同飛馳入營。待安排她返回越騎營所在營壘,郭斌便往皇甫嵩帥帳奔去。營中不得縱馬,否則郭斌早就直接策馬前往了。</p>
張角之死,茲事體大,直接關系到官軍與黃巾軍的力量對比,郭斌必須要及時報告給皇甫嵩。而且,他也提醒過褚燕了,要他勸降廣宗城內(nèi)的十五萬黃巾軍。否則張角已死,黃巾軍群龍無首,指揮定然錯亂。官軍若再乘勢攻城,則廣宗城勢必被順勢攻下,屆時十五萬黃巾軍精銳死戰(zhàn),雙方傷亡勢必極為慘重。</p>
歷史上,皇甫嵩受命前來攻打廣宗時,恰逢張角病死,起義軍失其統(tǒng)帥,士氣受挫。在此不利形勢下,張梁繼續(xù)率義軍與皇甫嵩激戰(zhàn)。黃巾軍部眾精勇,皇甫嵩圍攻一月有余,仍不能勝,作戰(zhàn)持續(xù)到十月,黃巾軍因接連擊敗盧植、董卓,皇甫嵩也久攻不下而戒備松懈。皇甫嵩乘機于夜勒兵,雞鳴出兵,突襲黃巾軍陣地。黃巾軍倉猝應戰(zhàn),大戰(zhàn)至午,遂被擊潰。張梁戰(zhàn)死,3萬人被殺,5萬余人赴河而亡。皇甫嵩入廣宗,悉虜義軍家屬,焚燒大批輜重,將張角“剖棺戳尸,傳首京師”。</p>
這在《后漢書》中均有記載,十五萬精銳黃巾士兵,竟然陣亡了八萬人,其余或者逃散,或者被俘。這十五萬人都是久經(jīng)戰(zhàn)陣的,連東征西討、敗匈奴、破西羌的大漢官軍主力都奈何不得他們,可見其戰(zhàn)斗力之強。</p>
然而,歷史上這一戰(zhàn)勝利的意義也是非同小可的。廣宗之戰(zhàn)是漢朝末年、三國前期具有重要轉(zhuǎn)折性的戰(zhàn)役之一,黃巾軍的主力在此被消滅殆盡,雖然史料上記載并不詳實,但可以看出,此役無疑是三國歷史的重要轉(zhuǎn)折點。</p>
只看歷史上長社之戰(zhàn)和廣宗之戰(zhàn)兩場具有戰(zhàn)略轉(zhuǎn)折意義的戰(zhàn)役,皆為皇甫嵩指揮的,便可看出戰(zhàn)后皇甫嵩在朝中的威望。他是真正的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國之功臣,使得東漢末年的和平時期又延長到了漢靈帝劉宏去世,也就是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以今年是中平元年(公元184年)計算,皇甫嵩將四百年大漢的基業(yè)延長了五年。而五年后的變亂,雖然看起來亂得很,實際上卻是中央權力斗爭的結(jié)果,外戚與文官階層聯(lián)合對抗宦官,才是其直接原因。</p>
雖然如此,黃巾之亂進入尾聲,是不爭的事實,郭斌想要做的,就是盡量即將黃巾軍給漢民族帶來的傷害減到最小。魏晉之后之所以出現(xiàn)五胡亂華,北方的游牧民族進入長城,對中原地區(qū)的經(jīng)濟、人口和基礎設施造成毀滅性的破壞,其根本原因便是中原混戰(zhàn)造成漢民族人口急劇減少。</p>
既然黃巾之亂已經(jīng)發(fā)生,其對中原地區(qū)的破壞已然造成,郭斌目前的主要目標便是止損了。不只是為這個腐朽墮落的王朝止損,更是為大漢民族止損。只有此時努力止損,才有可能避免魏晉之后的崩盤。</p>
在此之前,包括漢朝末年,中原王朝都是處在壓著周邊少數(shù)民族打的地位,因為其文化的先進、經(jīng)濟的發(fā)達、人口的繁盛以及軍事力量的強大。而魏晉之后直到隋唐,中原的漢民族王朝才又一次站立起來,而這中間經(jīng)歷了近四百年遭受蹂躪,異族入侵的悲慘。</p>
長社之戰(zhàn)后,郭斌將二十萬黃巾俘虜?shù)男悦认聛恚瑢⑺麄儼l(fā)配到北方邊境筑城,便是止損的手段之一。</p>
然而,黃巾之亂的危害畢竟已經(jīng)造成了。這種危害不僅是大漢王朝官軍與黃巾軍的人員傷亡,及其導致的大漢民族的人口損失,這些僅僅是最表層的。黃巾之亂帶給大漢王朝最大的危害,是改變了從上到下固有的權力分配模式。</p>
黃巾之亂的突然爆發(fā),導致東漢政府措手不及,為了剿滅各地的黃巾軍,也為了彌補官軍數(shù)量不足的劣勢,朝廷命令各州郡準備作戰(zhàn)、訓練士兵、整點武器、召集義軍。正是這一道詔令,導致了在黃巾亂起之后,中原各地涌出了大大小小極多的義軍。</p>
這些義軍,原本可能是作為地方豪門大族的部曲的,有的是像劉備這樣受到富商資助的豪俠聚集起來的士兵。通過朝廷這一道詔令,豪門大族的部曲變成了朝廷認可的“義軍”,而像劉備這樣江湖出身的豪俠,大多數(shù)則因戰(zhàn)后無力支付士兵的薪酬,而不得不將其遣散。因此,黃巾之亂雖然破滅了無數(shù)的地主豪強,其最大作用卻是加速了幸存的地方豪門大族力量的積聚。</p>
這些地方豪強,小者稱霸縣中,大者禍亂天下。這種干弱枝強的局面一旦形成,便是不可逆的,會逐漸以滾雪球的方式將其進一步擴大。最后的形成期便是中平五年(公元188年)的“廢史立牧”事件。</p>
所謂“廢史立牧”,是時任太常的劉焉向漢靈帝建言提議用宗室、重臣為州牧,在地方上凌駕于刺史、太守之上,獨攬大權以安定百姓。朝廷采納了這一建議,但是結(jié)果卻造成了各地割據(jù)軍閥的形成,包括劉焉在內(nèi)的州牧上任后基本就不再受朝廷的控制。</p>
這種導致中央與地方權力失衡的決策,其源頭便是來自黃巾之亂。</p>
因為黃巾之亂發(fā)生后,各地的郡守、縣令守土有責,其手中的權力,便從原來的行政權和司法權,擴大到軍事權力。各地的行政長官,便在實際上成為了集軍政權力于一體的土皇帝。因此,中央權力暗弱,地方權力增強,便成了黃巾之亂后東漢王朝權利分配的基本走向。</p>
郭斌在前世看到許多歷史學家說黃巾起義雖然沒有成功,卻從根本上重創(chuàng)了腐朽的東漢王朝,為東漢王朝的覆滅敲響了喪鐘。當時他還不明白,真正的黃巾之亂不過是長社與廣宗兩場大的戰(zhàn)役,可以說在當年就被官軍撲滅了。而東漢王朝明明是在五年后倒在了中央權力斗爭上,為什么說五年前的黃巾起義將東漢王朝覆滅呢?</p>
直到重生之后,郭斌設身處地,站在第一人稱的角度觀察這個問題,方恍然大悟。</p>
正是因為黃巾之亂打破了中原權力的平衡,才使得東漢王朝一步一步邁向滅亡。所以說,王夫之的“國恒以弱滅,而漢獨以強亡”,便不難理解了。只是漢朝強的不是中央政府,而是地方割據(jù)勢力罷了。直到歷史上曹操挾天子而令諸侯,中原王朝對周邊的游牧民族依然是極為強勢的,最令人熟知的例子就是官渡之戰(zhàn)后,曹操北征烏桓的戰(zhàn)役。</p>
雖然如此,也不能說郭斌所做的努力就是沒有用的,至少目前為止,他已經(jīng)救了二十幾萬人的性命了。而郭斌此次去找皇甫嵩,便是為了救下城內(nèi)十五萬黃巾軍的性命。</p>
進入大帳,皇甫嵩卻正在與手下幕僚商議軍情。</p>
皇甫嵩見郭斌到了,也不抬眼,低著頭問道:“出去跑馬了?”</p>
郭斌頓時老臉一紅,要說到了廣宗一個月了,軍中眾人不是膽戰(zhàn)心驚就是忙忙碌碌,只有郭斌最為清閑。既不用擔心皇甫嵩將他的官位擼下來,也不用忙著熟悉新工作,加強對手下的把控,將練兵的任務交給戲志才與郭嘉二人后,郭斌便每日里帶著關張二人以及董杏兒出營去了,直到天黑了方回營。</p>
皇甫嵩雖然沒有說什么,當面之時,郭斌還是感到有點不好意思。不過隨即正容道:“中郎,卑職有重要軍情,要單獨向中郎匯報。”</p>
見郭斌如此鄭重其事,知道他雖然自由懶散慣了,于大事上卻從不含糊。心知必有大事發(fā)生,便揮揮手,命帳中眾人退下。待眾人走干凈后,皇甫嵩方道:“說說,到底是什么天大的事情,能讓你郭潛陽如此鄭重其事。”</p>
郭斌來到皇甫嵩身前,低聲道:“中郎,張角死了!”</p>
這一句話,差點兒將皇甫嵩驚得坐到地上去。忙扶著桌案,緩緩坐下,過了半晌,方道:“消息可屬實?”</p>
郭斌道:“千真萬確,張角亡故時,屬下正在一旁。”</p>
皇甫嵩又是一驚,道:“哦?這是為何?你如何識得張角?”</p>
郭斌從身后拿出那把唐周佩戴的黑劍,交到皇甫嵩手中,道:“中郎可識得此劍?”</p>
皇甫嵩伸手接過,握著劍柄緩緩將其抽 出,仔細端詳了一會兒,方驚道:“這,這難道是?”</p>
郭斌道:“中郎所料不錯,此劍正是當今天子所打造的中興劍。共有四把,后來遺失了一把,便是此物。”</p>
皇甫嵩看了郭斌一眼,道:“難道,此劍是張角偷了去的?”</p>
郭斌道:“此劍為張角的師弟趙升所攜,而趙升也是用這把劍,將張角刺殺的。中郎可能不知,這個趙升,便是當初到大將軍府舉報黃巾軍舉事計劃的唐周。”</p>
皇甫嵩一驚,此事竟連大將軍何進亦牽連在內(nèi)?當下穩(wěn)了穩(wěn)心神,道:“大將軍可知道此事?”</p>
郭斌忙道:“唐周是其化名,他隱藏在太平道中十幾年,就是為了毀滅太平道。因此太平道中竟無一人知曉其姓名,張角也是在今日方才曉得。以屬下之見,趙升時時處處掩蓋其真實身份,大將軍恐怕也不知此事。”</p>
聽到這里,皇甫嵩方松了口氣,道:“看來是趙升為了刺殺張角,方去宮中盜出了這把寶劍。便看其能隱忍十幾年,竟無人知悉其真正身份,便知定然是心機深沉之輩。”沉吟了一下,方道:“不過,這倒也真算得上是個功臣了。”</p>
郭斌聽了,松了口氣,忙道:“中郎明鑒,依屬下看來,定然如中郎所料。”</p>
</p>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