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老教授向江予桐娓娓道來,只要對比著看,很容易就能讓人分辨出,哪是綠孔雀,哪是藍孔雀。
看著視頻里的那對綠孔雀,老嚴簡直愛不釋手,如同在看一件至寶一樣。
畢竟這是僅僅剩下不到二百只的珍稀動物,看一次少一次,下一次看到,還不知道是什么時候,甚至都不知道,是不是還有下次了。
可不是嘛,幾年前,人們在長江里拍攝到了一只白鰭豚,那時候被驚人天人啊,給起了多少外號?
“微笑天使”、“長江女神”、“中華豚”等等,都表明了對這種僅剩的生物的喜愛。
然而,短短幾年過去,現在白鰭豚已經絕跡,微笑天使無處可尋,這就是近幾年之間的事情,如何不能讓人扼腕?
如果人們繼續不當一回事,這僅剩下的不到二百只的綠孔雀,或許也要步其后塵了。
嚴老告訴江予桐:“有一件小事情,你們可能沒有留意過,98年,著名滇省舞蹈家楊麗萍,憑著一曲《雀之靈》一舉成名,她所模擬的孔雀,就是綠孔雀,而不是這些常見的藍孔雀。”
江予桐一愣:“嚴老,您連這個都知道?”
這不是娛樂官官服上的鳥類即綠孔雀。
綠孔雀原產于中國和東南亞,而藍孔雀原產于印度和斯里蘭卡,在很晚的時候才被引入中國。
在古代中國,絕大多數中國人是沒有見過藍孔雀的,而綠孔雀卻曾在中華民族的腹地廣泛分布。
藍孔雀又名印度孔雀,藍孔雀是印度的國鳥。在印度教神話中,孔雀是梵天等神明的坐騎,佛教神話中更是有孔雀大明王菩薩這一形象,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孔雀明王的傳說包括整個佛教的文化來自印度,并非我們中國本土的文化。
這兩種生物的保護級別也不一樣,綠孔雀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EN),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不得馴養;
而藍孔雀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低危(LC),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是國家林業局支持人工馴養的特種動物之一,人工養殖的孔雀也主要指藍孔雀。我們在一些公園、動物園看到的孔雀大多是藍孔雀。
也就是說,人們看到的、吃的,基本都是藍孔雀了。
沒錯,還真有人像養雞一樣的養藍孔雀,甚至還會放到餐桌,也就幾百塊錢一只而已。現在藍孔雀的養殖量真的不少了。
而關于綠孔雀,人們大概只能在一些歷史典籍里,才能搜尋一些蹤影吧。
嚴老教授說,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明代呂紀所繪的《杏花孔雀圖》,上面就能清楚的看到,樹中站在杏花下的這只亭亭玉立的大鳥,正是綠孔雀。
綠孔雀的美,藍孔雀是遠遠比不上的。
如果能近距離觀看綠孔雀,會更加深刻感受到它們的魅力:雖然叫“綠”孔雀,但這種鳥身上的羽毛可不僅僅是綠色,它可以隨著光線角度的不同呈現從翠綠、藍綠、到古銅、金黃變化無窮的金屬光澤。
真是魔幻又迷人。
嚴老教授越說越感慨,說到激動時,他還引用了一首古人描寫孔雀的詩:
“越鳥青春好顏色,晴軒入戶看呫衣。
一身金翠畫不得,萬里山川來者稀。
絲竹慣聽時獨舞,樓臺初上欲孤飛。
刺桐花謝芳草歇,南國同巢應望歸。”
他嘖嘖贊嘆道:“小江你看,‘一身金翠畫不得’,形象地將綠孔雀的特點惟妙惟肖地描繪出來。”
就正如視頻里綠孔雀,就很容易能看出,它那頸部魚鱗狀的羽毛會隨著陽光折射角度的不同變化出從藍綠、古銅到金黃無窮的光彩。
真是名副其實的“畫不得”。
這可不是藍孔雀可以比擬的。
其實,在歷史文化中,綠孔雀一直都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中國古代,從中原的河川到嶺南的丘陵、從江漢平原的湖沼到彩云之南的深山峽谷,都有綠孔雀那美麗的身影。
因此在中國文化萌芽之時,它就是一直被謳歌、被精心描繪的對象。
這種世界上最大的雉類,曾經震撼著每一位有幸見到它的人。
我們的祖先發自內心的折服于它的美麗,紛紛把它寫入詩歌、繪入畫作、裝點服飾、甚至燒入更為永恒的瓷器中。
老嚴說著這些時,心里的贊美溢于言表,有一種大國文化的感覺在里頭。
愛之越深,悲之越切,他高興之后,臉上開始一陣感傷,說道:“可惜很遺憾啊,如今我們看到的大多是藍孔雀,很少有人看過真正的綠孔雀。”
為什么?還不是因為數量稀少了唄。
即使是國寶大熊貓,只要去到大一些的城市公園里,基本上都能見到其身影。而想見真正的綠孔雀,何其難。
中國作為綠孔雀原產國之一,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除了野生種群日漸稀少,人工繁育混血嚴重外,還有一個非常令人無奈的情況:大多數中國人不識綠孔雀!
嚴老教授拿出自己的手機,里面保存著一些圖片,他拿給江予桐看,說道:“你看,這是以前90年代的語文課本里的插圖,《驕傲的孔雀》,你看出問題來了沒有?”
江予桐拿過手機一看,訥訥的說道:“這……也是藍孔雀。”
這也是印度神鳥藍孔雀,而不是咱們自己的綠孔雀。
要不是先前才對比看過綠孔雀和藍孔雀,她哪里能看出問題來?插圖里,孔雀的脖子是藍色的,頭頂的翎毛是散開的,而不像綠孔雀那樣。
也就是說,就連90年代的語文課本上,也只有藍孔雀,而沒有綠孔雀。甚至還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
基本上,“孔雀”的形象很多已經被藍孔雀取代。世人只知有藍孔雀,而不知綠孔雀。
明明綠孔雀才是土生土長的中國原生物種、屬于我們華夏大地的神鳥啊!
嚴老教授很痛心,他認為這都是我們歷史傳統文化中,令人痛心的流失和錯誤!
很多人分不清藍孔雀和綠孔雀,導致了對這一物種的認知度降低,也沒有真正的了解到這種物種瀕危的程度。
多年前,國內很多動物園引進孔雀的時候,就算有綠孔雀,很多已經并非真正的綠孔雀,大多已有雜交現象,混養現象確實是存在的,在那些年,人們對孔雀物種保護意識并不是很強烈。
就算目前,大部分公眾還是不了解綠孔雀的生存狀況,也分不清藍孔雀、綠孔雀。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里,孔雀就是孔雀,似乎沒什么區別,比如有些人做了一個綠色植物的孔雀造型景觀,雖然是綠色為主,但造型其實是藍孔雀的。
而沒有人發覺這有什么不對,根本沒人認識。
現在的國內各大動物園,基本上沒有真正的綠孔雀,大多是藍孔雀;即使有,多數也只是有藍孔雀和綠孔雀雜交繁殖的孔雀,這種孔雀外貌上帶有藍孔雀和綠孔雀的一些特征。
有些動物園倒是想出了一些笨辦法,將藍孔雀和綠孔雀共同圈養在一起,雖然會加強觀賞效果,但是雜交會加快這種珍稀物種的退化腳步。
嚴老教授不無哀嘆道:“這些藍綠雜交的混血孔雀,著實玷污了綠孔雀高貴的血脈啊!”
語氣雖然酸了點,但是那種尊崇自家尊貴綠孔雀的心思,卻是一覽無余,讓人動容。
江予桐也被他打動了,問道:“嚴老,那您說,我們現在還能做些什么呢?”
面對全國總數不到二百只的綠孔雀,而大多數人還根本不知道現在看到的孔雀,跟千百年流傳下來的孔雀根本就不是一回事,這確實讓人痛心。
電腦屏幕里,那一對綠孔雀翩翩起舞的視頻正在無限循環式的播放著,它們那美妙的身姿,現在看來,更是稀缺中的珍稀。
這一對孔雀,要怎么處理呢?放回滇省?孔雀的故鄉,似乎一直默認在那里。
嚴老教授趕緊擺手拒絕:“千萬別,那里的綠孔雀都已經難以為繼了,放過去等著被亂七八糟的藍孔雀混血后代,稀釋血脈嗎?”
他希望,這對綠孔雀能就在這里生活下來,能讓更多人看到,從歷史文化幾千年流傳下來的綠孔雀,到底是什么樣的。
不要再提什么孔雀王朝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