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也沒白要,遞給吳和歡一小疊人民幣,吳和歡連說多了多了,抽回幾張,并送了九龍幾方造型石。
二人結完帳要走,吳和歡不高興了,非要留下他們吃飯不可。
九龍想想,在哪都要吃飯,就順著吳和歡的意思,在村東頭的飯店里吃了個便飯。
飯畢,互相道別,臘實來了精神,開上五菱小卡,往東南花都奔去。
一路上,九龍哈哈大笑,笑個不停,手捧著用報紙包好的'一代高僧'石頭,用手解開報紙,露出真容,他左摸右看,愛不釋手。
“不就掏了塊禪石,至于這么得瑟?”
臘實被他的大笑聲影響,方向盤差點脫手,趕忙扶緊,不解地問。
“你以為是普通禪石嗎?這方禪石,高僧雙目內視,返觀自身,代表他的修為達到高深境界,而畫面左下角,抬頭仰慕的小和尚,形成良好互動,一看這畫面,會讓你情不自禁地安靜下來,人石合一的境界,體現的淋漓盡致。
“我剛才在小吳店里就想大笑了,后來他又請我們吃飯,把我憋得夠嗆,現在他終于走了,哈哈哈,哈哈哈!”
九龍再次大笑,笑聲傳到車外,害得路人以為這車上載了個瘋子,紛紛搖頭。
臘實呆呆的看了九龍一眼,陪著傻笑。
這高深的學問,讓臘實聽得云里霧里,但他也不敢說自己不明白,只好一個勁地說“高!實在是高!”
九龍可不在乎臘實有沒有聽懂,還在那使勁地吹:“我一定要讓這方石頭名揚天下,讓外界知道,九龍璧畫面石也有好石頭。”
九龍就這樣一直搖頭晃腦地笑著,直到涕淚縱橫,用手一抹,才和王老師通電話,告訴王老師,大概八點會到他那里。
九龍老看不夠,要到目的地了,才依依不舍地把“一代高僧”重新包好,依依不舍地放進雙肩包里。
晚上八點,已伸手不見五指,臘實的車一到東南花都門口,九龍才把雙肩包背上,王老師就笑容滿面地迎了上來,見到九龍,便叫聲小弟,搭住他肩膀,并肩往里走。
臘實只能默默跟著,九龍這小子,三二下就把自己心中的大咖搞定了,真有種。
到了天然奇石博物館,王老師徑直往右走,走了近五十步,到了盡頭,王老師興奮地指著五張大圓桌:“九龍小弟,你看看,這都是我收集的肉石,怎樣?”
九龍仔細參觀,“滿漢全席”四字喊了出來,王老師豎起大拇指:“你說的沒錯,我就是按‘滿漢全席’布置的。”
九龍豎起大拇指,這戈壁石確實神奇,要啥有啥,各種肉石,琳瑯滿目,件件了不得,極其神似。
王老師做了詳細介紹。
五張大圓桌擺滿大小碗碟,108道石頭組成一場“滿漢全席”,包子、餃子、饅頭、烤全羊,大自然真是無奇不有,石頭里都能找出來。
王老師說這是他當年在戈壁灘辛苦撿到的,花了二十年時間才湊齊。
他還開玩笑地對九龍說,如果要去戈壁灘,找他帶路就行了,保證讓九龍滿載而歸。
九龍連說多謝,有機會,一定和王老師出去混混,然后走近每一桌肉石邊,看了又看,似乎覺得缺少點什么,一直在思考。
王老師看到九龍皺眉的樣子,著急了:“九龍小弟,這樣行不?”
九龍回答:“其實已經很好了,只是覺得這些戈壁石普遍個小,雖然可以拚盤,但沒有抓住人眼球的東西,我的意思,如果這108道,有個有份量的主菜,那就太好了。”
王老師腦中努力搜尋:“我已把最好的都放上來了,戈壁石有份量的沒有,我的九龍璧倒有一個有份量的,可惜不搭呀。”
九龍問是什么,王老師回答:“BJ烤鴨,產在九龍江,大小和真的BJ烤鴨差不多,而且烤的皮很皺,太像了。”
九龍一拍大腿:“就用它,你想呀,肉石宴都是戈壁石,而它是九龍璧,這叫一枝獨秀、百鳥朝鳳,它就變得很顯眼,再說了,你博物館目的是宣傳九龍璧,寓意著不管戈壁石多牛,關鍵一盤還得看九龍璧,很符合你辦館宗旨。”
“妙!妙!妙!真是高招,九龍老弟,真有你的,我這就去把‘BJ烤鴨’搬來。”
不等九龍回答,王老師人已經跑出去老遠。
“九龍,你腦袋怎么這么好使,把你的聰明細胞分點給我好不。”
臘實也是一個勁贊嘆,心里只有羨慕的份。
九龍哈哈一笑,也不說什么,這時王老師已把“BJ烤鴨”搬了過來,撤去頭桌的一道戈壁肉石,把“BJ烤鴨”擺上,頓時滿室生輝,特別亮眼。
臘實先表示驚嘆:“王老師,您的‘滿漢全席’太好了,我是第一次見這么多肉石,真了不起。”
王老師回答:“這也有九龍小弟的功勞呀。”
“王老師,您如果沒有這么多菜,九龍再多想法也沒用。”
臘實搶先回話,把王老師捧得渾身舒服。
“王老師,您就別夸我了,我也就是動動腦筋而已,可您不同,都是真刀真槍干出來的,我有時在想,王老師把握機會的能力,認準一件事堅持做下去的決心,都是值得我學習的。
“您當初那么多挫折,換成別人,早就打退堂鼓了,可見您對石頭的愛,是深入骨髓的,這點,我也要好好學。”
九龍說的這些,都是發自內心的。
“小弟,你現在所處環境和那時不同,以前只要苦干就行,現在是信息爆炸年代了,還是腦子好用呀,相信你一定會走出有特色的玩石之路。”王老師也不忘夸九龍一把。
有特色?九龍記住了,自己真應該發揮好自己的優勢,可是,自己玩石優勢在哪里?一時還想不明白,還是把找王老師的目的搞清楚,其他慢慢來吧。
于是,關于九龍璧和華安玉名稱之爭,他當面向王老師提了出來。
王老師沉思良久,努力的回憶,終于打開話匣子:
這個問題有點復雜,?九龍璧稱謂的由來,起初是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
在石界有個規矩,誰先命名這個石種,誰就有發言權。
當時是八十年代末期,閩省進行寶玉石資源普查,發現了九龍璧,其實當時叫茶烘石,我剛開始撿時,就是這么叫的。
HA縣領導知道了這個資源后,自然不會放過,馬上組織HA縣經委、工業局領導和水文地質勘探部門專家進行論證,這些專家都覺得此石叫茶烘石太土了,無法體現玉的特征,不利于對這種玉石的開發,認為玉石出產于母親河九龍江,石頭的玉感又很好,便起名為“九龍璧”。
當然,這名字起了也要讓別人認可,反正當時也沒別的地方玩九龍璧,那就好好宣傳吧,最起碼要讓本省人知道。
他們一邊報告縣政府,一邊選文在省府、閩南金三角等地的報刊發表,因名字命得確切、典雅、扼要、大氣,一下就傳開了,“九龍璧”成了老百姓對這種石頭的新叫法。
199年,在召開“HA九龍大觀園論證會”之前,HA縣委縣政府動了腦子,覺得還是要有名人加持好,于是就向某領導葉FEI求字。
葉FEI見到樣石兩眼放光,他在閩工作這么久,還不知道有這么個好東西,他在題‘華安九龍璧’五個字時,自然滿口答應,不過,他想到了更好的名稱,便問了句:“為何不叫‘華安玉’。”
“這是HA縣委的全體意見。”
請他題字的縣委領導回答。
“可惜了,這么好的玉石為什么不叫玉!”
葉FEI不由感嘆,仍按原意揮筆寫了“華安九龍璧”五個大字。
原字跡現存HA縣博物館,HA縣在建“玉雕走廊”景觀時,請了石匠師傅臨摹雕刻于龍頭山下北溪河段的巨石上,游客們路過都可以看到。
自199年葉FEI題寫“華安九龍璧”五個大字后,華安人大喜,逢人便夸九龍璧的好!
此前九龍江一帶曾稱叫過的“茶烘石”、“云石”、“梅花石”、“九龍碧”、“九龍玉”等等稱謂統統掃進垃圾堆,被“九龍璧”美稱完全取代。
此稱謂也被附近各地出產同一石種的地方所接受,并廣泛傳播到全國各地。
“有名人加持,不是很好嗎?為什么要改?”
九龍不解。
“這也是有原因的,”王老師繼續介紹:
華安人聰明,除了玩奇石外,也去開發山料,這一搞,玉石開發變成產業了,規模越來越大,這下如果再叫九龍璧,不叫玉,外人不認,產品很難銷出去,他們便動起心思,改,讓華安玉石開發有個好出生,他們把這種想法上報縣里。
縣領導是剛好新上任的,他一看,縣里平白冒出一個新興產業,這可是政績,當然支持,想起葉FEI曾說過的“華安玉”這個稱呼,越想越妙,就叫它了。
他馬上組織班子成員開會,還邀請了ZZ市地礦局長李高工列席,他把自己的想法和班子成員說,個個都說好,于是一致決定,搞個大型活動,把這名稱傳播出去。
李高工在會上發話了:“這名稱變來變去的,讓人頭暈,外地人會當作笑話,上次命名‘九龍璧’,有葉FEI將軍加持,這次,總不可能再麻煩他老人家吧。”
“這么說,不能改了?”
新領導一臉不悅。
“也不是,咱們可以找專家來命名呀,這樣別人就沒話可說了。”
李高工胸有成竹。
“高明!”新領導滿臉堆笑:“請專家的事就麻煩你了。”
“沒問題!還有,這次舉辦的活動,我建議玩大點,搞個奇石節吧,把全國各地玩石高手請來,共同見證這一歷史時刻。”李高工把想好的事全盤托出。
“同意,就按你說的辦!”新領導想都不想,一錘定音。
縣委班子見領導都發話了,哪有不同意的?個個都舉雙手贊成。
“還有,這次奇石節,名字就直接叫‘華安玉’,后面括號‘九龍璧’,讓大家知道其實是同一個石種,不容易搞混。”
“李高工真是智多星,厲害!”
這次新領導還沒表態,開會眾人已紛紛點贊。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