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老對自己的“三字訣”護犢心切,別人不知倒也罷了,一旦知道,就必須徹底弄懂,別半桶水還到處晃悠,把他名聲搞臭。
雖然侯老并沒對網絡視頻中傷他的事進行反擊,但也給他留下了陰影,所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他都非常慎重,對那些目的性不明確的采訪,一概拒絕。
“侯老,對美和奇的關系,我確實了解不多,請侯老成全。”
九龍現在徹底變成小學生了,對侯老畢恭畢敬的。
確實,侯老也值得他尊敬。
侯老一字一句的回答,語調緩慢:
“簡單地說,奇石與美石的最大區別就在于前生后世的不可比性,其中較為典型的當屬大漠石和水沖石的精品。
“雖然在很多愛石者眼里同為奇石,實則差異極大。
“從欣賞角度來看,奇石大多具有一目了然的個體形象,形真、貌全、質好又幾乎完全符合對應形象的比例關系,極似石雕精品,完成了從石頭到形象生命的演變。
“美石首先是絕無石頭的感覺,全身韻味十足并可以多角度欣賞,其中的大化石、彩陶石等不但通體光滑如玉,色澤更顯珠光寶氣,看撫兩相宜。
“從可比性來論,美石量大,雖然色彩、圖案多變,但可比性寬泛,尤其缺乏從平面到立體的變身之奇,往往是你好我好他也好,石與石的審美間距呈現鋸齒狀,互補其缺,不像奇石那般動輒天下獨奇。
“從審美角度來區別,美石的美普遍帶有共性和不完整性,奇石更講究形象個性和完整性,因此也導致了美石易得、奇石難求的石道之說。
“美石看多了會忘記很多細節,而奇石永遠不會造成審美疲勞。
“與美石相比,奇石更加強調'無我',即無石頭之我,有生命之象。
“從價值角度來分析,奇石每多像一分,其價值則十數倍、數十倍地呈幾何式增長。
“美石首以石種為貴,價格差異一般多取決于石體大小和質地、色彩、形態等諸種因素,價值觀念比較理智,很難出現可以媲美奇石的天價。
“從心理角度來平衡,奇石具有強烈的刺激性,讓人大開眼界、不可思議的同時,甚至能瞬間產生無法抗拒的占有欲;
“美石則不會,它會將所有的目光推開一定距離,使更多的美因距離感而獲得欣賞。
“從收藏的角度來評判,美石的觀賞性更趨大眾化,少能裝點居室,多可聚集建館。
“而屬大奇之絕的真正奇石,擁有一方即能成為收藏大家,把玩之外,亦可鎮宅、鎮館。
“近年來,由于石文化的理論研究落后于石種發現,加上收藏范圍的急劇擴大,很多賞石愛好者對奇石標準認識滯后,難以分清美石與奇石的審美區別,導致非理性的收藏增加,使大量收藏意義不大的石頭繼續涌入觀賞石市場。
“如果不盡快提升藏石愛好者的奇石意識和美石理念,這種從自然到市場的平移結果,必然會淡化收藏價值,降低賞石的藝術品位和賞石經濟的發展力度,并直接影響到中國奇石在世界賞石界的地位。”
侯老聲音越講越高亢,有時干脆用手勢來比劃,似乎為奇石界“美”、“奇”不分而焦慮。
九龍連忙給侯老倒了一杯水仙茶,讓他的情緒穩定下來。
其實,九龍可沒想那么多,自己只要能辨別“奇”、“美”、“稀”就夠了,現在他可沒有憂國憂民的想法。
侯老手把手的教,九龍再笨,也能領悟一二,以后回去,就按“美、奇、稀”的標準去撿石、淘石,看看會有什么不一樣的收獲。
“侯老,今天一直麻煩你,真是不好意思,我們也該走了,謝謝侯老。”
九龍是真心感謝,便想起身告辭。
“小伙子,我告訴你,我這“三字訣”有二大好處。”
侯老似乎意猶未盡,示意九龍坐好。
“是嗎?侯老說說。”
九龍一聽,立馬一動不動,全神貫注地。
“第一大好處,判斷好石頭容易,你只要按‘三字訣’順序,先考慮石頭美不美,這是基礎,再考慮奇特不奇特,這是條件,然后考慮是不是稀少罕見的,這是關鍵,一方奇石價值大不大,就被診斷完畢,快得很。”
被侯老一提醒,確實是這個理,以后撿石就好辦多了,九龍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第二種好處,就是鑒評石頭的時候,按我的標準,一眼掃過去,哪怕幾百幾千方石頭,一個上午就可以評選完,不要像某些展會一樣,非要搞幾十個評分標準,光鑒評一方石頭就讓你頭暈,一天都做不完。”
侯老講起自己“三字訣”的好處,眉飛色舞,根本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臨了,他還特地加了一句,這是判斷奇石的標準,不是什么觀賞石的標準,要稱為奇石的,少之又少,至于觀賞石,多了去了,似乎能賣錢的就是觀賞石,這外沿太廣,什么雕刻石,打磨石也包括,你不可被人引到溝里去。
侯老諄諄教導,九龍自然樂得傾聽,這可是侯老一生的心血結晶,自己此行,重中之重,就是這件事,起初還擔心侯老不教,結果自己使了點小詭計,侯老現在火車不用推了,說個沒完。
終于等到侯老講完,九龍對侯老的觀點,大部分表示認同,但對打磨石這塊,九龍觀點保留,當初霧都挑戰賽參展的大理石畫《富春山居圖?剩山圖》,不就是打磨的,賞玩歷史也很久遠,也符合美、奇、稀標準,自然也是好石頭了。
今天,侯老的厚愛,讓九龍很感動,他暗暗下決心,一定要把“三字訣”發揚光大,不辜負侯老的殷切期望。
打擾侯老太久,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九龍就要站起,正式告辭。
沒想到侯老還是不讓他走:“小伙子,今天你其實是沒有完成答卷的,我之所以告訴你,并非鄧師傅的交情,而是你來一趟不容易,看你這么心誠才教給你的。”
侯老這一通解釋,把九龍搞糊涂了,到底是侯老心甘情愿地教,還是后來發覺被九龍設套,想找回面子,九龍可不管了,反正“三字訣”到手,這份恩情,九龍還是要記下的。
“侯老明察秋毫,我是真心誠意來求教的。”
九龍臉上現出真誠,好像很老實的孩子。
“我還是把賞石三重境界一起教給你吧,可以讓你以后少走彎路。”
侯老字字珠璣,讓九龍不得不正襟危坐,認真傾聽。
侯老對九龍這種態度很滿意,點點頭,喝了口茶,休息片刻才介紹。
賞石三重境界:看石是石;看石不是石;看石還是石。
第一重境界:“看石是石”。
多為與石初識者所有。
他們對石頭沒有任何情感因素,談不上喜歡或不喜歡、感興趣或不感興趣,看不到它們的美與丑、奇與妙,看到的僅僅是石頭的表象和物象,只執著于有無和是否。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