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有一個大明人對早田左衛門刺殺朱瞻基感到開心的話,那就是莊敬了。
早田左衛門率領倭寇投明,雖然莊敬負責管理他們這些人,但是他們大部分都是只認早田左衛門一人。
這半年來,莊敬苦心籠絡,也只不過拉攏了兩三百人站在了自己身邊,還不知道有多少是墻頭草或者是內奸。
大明的籍貫對于普通的東瀛貴族或者百姓來說,是個極大的誘惑,但是對這些腦袋掛在腰帶上拼命的倭寇來說,抱團保命更重要。
所以,當早田左衛門刺殺太孫,還活著的這一千多倭寇親眼目睹自己的首領自我滅亡,他們的心態也崩潰了。
莊敬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恐嚇也好,拉攏也罷,要把這股力量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沒有了早田左衛門的存在,也沒有了能夠讓所有倭寇團結起來的核心。
哪怕這里面還有幾個早田左衛門的左右手,但是他們現在忙著極力澄清并沒有參與刺殺太孫的行動,那里還敢跟莊敬作對。
所以,沒有幾天的時間,莊敬終于把這股不算太差的力量掌控在了自己的手中。
一千五百兇惡的倭寇,這也讓莊敬有了自立門戶的基礎,甚至……比紀綱手上能夠直接控制的力量還要大。
紀綱遠避東瀛,愿意跟他一起來東瀛的,都是過去曾經跟他一起做過不少壞事,害怕被清算的下屬,也不過兩三百人。
這些人是他的直屬力量,但是他比莊敬強的是,他依舊是錦衣衛的指揮使,整個大明在東瀛的間諜系統,仍然受他控制。
而且,紀綱如今的層次要比莊敬更高,他已經脫離了打打殺殺的階段,更要談政治性了。
石見國被割讓,紀綱這段時間就一直在與內監協調,調節一批建城的物資。
而且建城的地址他已經選好了,不在石見銀山的位置,也不是山名家族如今控制的大田,而是位于大田南部不遠處,緊靠海岸線的一處海灣。
石見山多地少,糧食自給不足,即使將新城建在大田,也養活不了超過一萬人。
如今的石見國就有一萬多人,他們依靠制作兵器,打造鐵器,才勉強養活了這些人。
而在石見國,大明預備駐兵達到一萬人左右,光是依靠當地,是養活不了這么多人的。
但是,石見國剛好輻射了東瀛的西南部地區,是一個發展貿易的寶地,除了開發銀山,紀綱準備將當地發展成為東瀛西南部的貿易中心。
而這個計劃也得到了朱瞻基的支持,大明想要長久控制東瀛,就不能僅僅只是掠奪,更需要發展當地的經濟。讓所有人知道,跟大明合作,比他們自己關起門來,日子會過的更好。
論地理位置,石見當然比不上長崎和大阪,朱瞻基也沒有想過發展正規貿易,但是,這里卻能成為一個“合法”的走私窗口。
一些大明明面上不能賣給東瀛的武器,都可以同過走私的手段來跟他們交易。
而紀綱這樣的人,建立一套“地下秩序”,對他來說并不是難事。
從石見國來到大阪,山名氏利一開始如同世界末日。他怎么也沒有想到,大明竟然會看上了他的石見國,而幕府竟然也就真的把他的石見國割讓給了大明。
身為一個小名主,失去了封土,就只能淪落成武士階級了。
可是他卻不敢說不,不管是大明,還是幕府,都是他仰望的存在。
一方是一國守護,一方是鄉下的小地主,如何能爭。
可是讓他意想不到的是,紀綱雖然從他手里奪取了石見國,卻又幫他從京極家族的手里要來了長門國,作為他的封土。
長門就在石見的北方,田地比石見更多,面積也更大,那里的人口要比石見多一倍以上。
也就是說,山名氏利因禍得福了。
在他看來,這都是因為他把自己的女兒送給了紀綱,才能有這樣一個好的結果。
紀綱看著他感激涕零的樣子,忍不住暗笑了起來,不知道當他知道石見山就是一座銀山的時候,會是什么樣的感覺。
不過他的勢力太小,哪怕就是把石見銀山給他,他也不可能保的住。
在大阪的這段日子,紀綱一直忙著周蓓建城事宜,招收東瀛武士,用于以后的日常管理。
雖然太孫說會給他分五百女真人,但是那些人只能用于管理礦山,想要發展自己的勢力,發展地下貿易,還是倭人武士最好用。
指望還沒有開化的女真人來做貿易,搞走私,進行地下交易,只會搞的一塌糊涂。
何況,太孫還需要他組建一個人口走私的渠道,將倭人運到大明,運到南洋去做工或者是充當炮灰。
這些,都需要他建立一個武士集團。
反而對于開發礦山,他并沒有投入太大的精力,因為那個礦山注定是屬于朝廷的,他能從得到手指頭縫里漏出來的一點,就已經心滿意足了。
而開發礦山,主要則是由內監牽頭,工部,戶部輔助,海軍負責保護礦山安全,哪怕他以后要管理石見國,也插手不了太深入。
想賺錢,想要站穩腳跟,還是要依靠自己的努力。
大阪內城中,朱瞻基正在看著朱棣發過來的第三封催促他回去的信。
在信中,朱棣的心情顯然非常愉快,因為他已經當曾祖了,也就是說,朱瞻基已經當父親了。
七月二十八,胡良娣為朱瞻基剩下了他的第一個孩子,是一個女兒。
是個女孩,這可能是最好的結果了。
胡良娣在太孫妃之前生下孩子,如果是個男孩,那才是大問題。
作為僅次于太孫妃,朱瞻基后宮中地位第二高的女人,她的孩子哪怕不是嫡子,也與嫡子無異,并且還占據了長子的名義。
假如太孫妃也生下一個兒子,圍繞著這兩個孩子的地位問題,后宮中會斗爭多年。
這個時候,朱瞻基只能期待孫嫻這次一定要生個兒子,他的心思只在后宮之外,甚至是大明之外,才不愿因為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煩心。
除了生下孩子這個喜事,還有幾件不大不小的煩心事,一個是為了組建銀行,戶部與內監各不相讓。
戶部認為他們統管天下財物,銀行應該由他們來管。
內監卻認為身為皇家總管,掌控了天下商業,銀行應該由他們來負責。
兩部各不相讓,作為發起者的朱瞻基,要來當這個仲裁。
這件事倒是好解決,因為朱瞻基早就預備一下子開辦兩家銀行,一方面是可以互相競爭,有個比較,另一方面也是不讓任何一方壟斷金融。
但是還有一件小事,卻不得不讓朱瞻基憂心。
那就是,火藥的儲備不多了……
這次大軍出征,除了給北方的鄭亨留了一批火藥,帶走了大部分已經制成的火藥。
這次的戰斗雖然順利,但是是建立在火藥的大量消耗上。如果沒有了火藥,神機營還不如普通的士兵更有戰斗力。
火藥的三種原材料,硫磺、硝石與炭。硫磺與炭都是到處都有,特別是現在的大明擁有佐度島和北海道,這里都是硫磺的產地,有大量的純度極高的硫磺。
至于炭,那就更多了,根本不用操心。
只有硝石,在大自然中存量極少。
在朱瞻基的印象中,全世界好像就只有俄羅斯,印度,中國,還有智利有硝石礦。
智利的硝石礦他去過,知道具體的位置。但是,那里天遙地遠,想要從那里獲取硝石,目前來說是不可能的事情。
印度的硝石礦是十八世紀被發現的,到了十九世紀就已經被英國人挖光,所以朱瞻基根本不知道具體產地。
也是因為印度的硝石被挖光,當智利發現高純度硝石礦以后,還爆發了一場硝石戰爭。
至于俄羅斯和中國,朱瞻基更是不知道具體位置,因為進入二十世紀以后,硝石已經可以化學合成,人們根本不需要硝石礦了。
后來他曾經看過一個新聞,說是西北方發現了一座儲量驚人的硝石礦,但是根本沒有在意。
何況,現在的西北,還不屬于大明的疆域。
至于化學合成,對朱瞻基這個學渣來說,根本提都不要提。
“李亮,去把西川的地圖給我找來,特別是江油一帶的地圖!
雖然不知道朱瞻基要干什么,李亮還是連忙去了船上的資料館,尋找地圖。
朱瞻基要江油的地圖,是因為他的印象中,江油曾經有幾座大型的硝石礦。在清朝時期,這里也是中國最大的火藥產地。
當然,他不是因為對火藥有興趣才了解的這一點,是因為他對練武有興趣,在看海燈法師的資料的時候,介紹他是中國出生于中國火藥之鄉重華鎮。
但是這點記憶根本不足以讓他找到這個地方,因為海燈法師要五百難以后才會出生,至于重華鎮,恐怕現在也不叫這個名字。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