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眼火光,周身炙熱。霎時間,肖逸如同墜入火窟之中,四面八方,全是騰騰火焰,不留一絲縫隙。
肖逸明顯地感覺到,此等火焰溫度遠非俗世中造飯取暖的凡火所能比擬,即使再堅硬耐燒之物,遇到此火,都得退避三舍。
熱浪陣陣撲面而來,使其肺腑亦隱隱痛。若非有五行輪轉(zhuǎn)化解,只怕就是這烘烤之威,他也難以承受。
在他驚詫之時,數(shù)團火焰凝聚成球,飛襲而來。火球雖是虛質(zhì),卻絲毫不亞于噬火蟻后本體的沖撞之力,再加上火焰的溫度,肖逸斷然不敢硬接,忙凌空虛度,踏著從妖家萬獸迷蹤步中領(lǐng)悟出的獨家步法,從眾多火球中橫穿了過去。
火球一旦發(fā)動攻擊,便接踵而來,不給他絲毫喘息余地。
身陷火域,任何方向,任何角度,都可能促發(fā)火球攻擊,令人防不勝防。肖逸接連避過十波攻擊,已微微有些氣喘。周身雖熱,心中卻寒意直冒,忖道:“那紅蟻的一撞之力也不過如此,為何幻化出的火焰之力,竟比他本體之力還要強盛?”
火域之外,兩只蟻后看著火域中的渺小人類,精芒中漸漸露出訝然之色。噬魂蟻后道:“老火,你的萬火噬天退步了啊。”
噬火蟻后卻道:“這小子的確有些古怪,千年來,只有那道家的老小子能在我萬火噬天中撐過二十波攻擊,但那時,那老小子已經(jīng)年近百歲,修為大成。以這小子的修為,當(dāng)撐不過五合才是。當(dāng)真奇怪。”
噬魂蟻后道:“我早感覺這個人類不簡單。依你看,他是九州諸派中那一派的弟子?”
在二蟻說話之間。肖逸又避過三波火焰攻擊。噬火蟻后端詳?shù)溃骸八纳矸ǎ?dāng)源自妖家的萬獸迷蹤步,步法要義極得精髓,但是基本動過于隨意,不像是名師所授。令我奇怪的是,他的內(nèi)功。暗合陰陽五行之力。這種內(nèi)功心法早在九州浩劫時,就已然失傳,卻不知為何又重現(xiàn)天日。”
噬魂蟻后若有所思道:“我也正是奇怪此點。你可還記得,妖界流傳已久的那句諺語?”
噬火蟻后道:“你是說‘陰陽相和,天地歸一’?”
噬魂蟻后點頭道:“不錯。‘陰陽相合,天地歸一’。過去,我們直以為,人類已摒棄了陰陽修煉之道,那么陰陽相合。指的就只有我們妖族。或許,未來的萬年,將由我們妖族統(tǒng)一天地。”
噬火蟻后接著其話,道:“卻想不到,人類中仍然還有人兼修陰陽。那么,那一句諺語,就不只是指妖族了。”
二蟻沉默下來,但是萬火噬天陣的威力卻陡然倍增。
又撐過三波火球攻擊。至此,肖逸已過了十六波攻擊。距離那噬火蟻后口中所說的二十波之限,只差了四波。但此時,肖逸絲毫沒有欣喜之意。他看著上、下、左、右、前、后六面同時攻擊來的近百個火球,眼也隨著火焰的跳動而跳動。
緩過一口氣后,他把心一橫,道:“就你會用火嗎?且讓你試試我的五行之火。”說話間。兩手成爪,向虛空中抓去。
初時,他兩手空空,什么也無。但見他眉頭緊蹙,眼凝聚的似要噴出火來。氣勢陡然暴增。忽然,其兩只手心處竟出現(xiàn)了星星點點的火光。火光越聚越多,眨眼間便形成兩個拳頭大的火球。
肖逸臉上浮現(xiàn)出一絲喜色,心道:“原來如此。”眼看六面的火球齊壓過來,他大喝一聲,再不遲疑,舉起手中火球,猛然向前沖了過去。
噬火蟻后看著肖逸行徑,不由得啞然失笑,心道:“區(qū)區(qū)兩個小火球,就敢和我的萬年真火對抗,當(dāng)真是蚍蜉撼樹,無知無畏。”
但是,下一瞬間,噬火蟻后就顯出了驚疑之色。噬魂蟻后見狀,心知有異,便凝向火中探去。
但見肖逸手中火球與萬火噬天陣中的火球相觸之后,并未劇烈沖撞,反而如同水滴入水一般,輕輕地融了進去。接著,肖逸的舉動,令兩只蟻后同時大驚失色。
肖逸一手抓著一枚火球,竟如臂使指般,迅速向旁邊火球挨去。兩枚火球同樣未發(fā)生碰撞,急速相融。瞬息之間,肖逸將這一面的火球全部收服,隨著其手中火球體積的增大,其自身的氣息也在逐漸攀升。
最后,他兩手一合,又并一枚巨大火球。這時,他的身軀已全被火光淹沒。只聽他一聲大叫,巨大火球脫臂而出,向著萬火噬天陣外的噬火蟻后擲來。
噬火蟻后已完全失去了對巨大火球的控制,驚駭之下,迅速凝起無數(shù)火球攔截,但是這些火球撞在巨大火球之上,皆如螳臂當(dāng)車,未能阻擋其分毫。
但聞轟的一聲響,巨大火球沖撞到萬火噬天陣邊緣。兩廂僵持片刻,巨大火球迅速縮小下去,萬火噬天陣的火勢也快速減弱。最后,攻守相抵,火焰盡去,天地復(fù)歸于平靜。
噬火蟻后尚未從震驚中恢復(fù),難以置信道:“你……你竟然能破解我的萬火噬天陣?”噬魂蟻后對這萬火噬天陣的威力最是清楚不過,此時,也顧不上譏諷貶低對方,直想道:“這小子太過古怪,決不可留。”
卻見肖逸滿臉喜色,亦沉浸在悟道的喜悅中而不能自己。
原來,他在躲避萬火噬天陣勢攻擊的同時,忽然注意到,噬火蟻后縱然妖力無窮,但是萬火噬天陣的威力明顯遠遠高出了其本體的威力。
是何原因?qū)е铝似淞α康奶嵘f火噬天陣的力量源泉又出自哪里?
肖逸體悟自然已有了一定火候,再加上閱歷增長,轉(zhuǎn)念一想,即明白過來。力量既不是出自本體,那只有一種可能,就是來自于天地自然。
他曾經(jīng)見識過銘冉施展無為之劍時引動天地靈氣的場景,也在數(shù)個時辰之前,見證了冉霖甫匯聚天地靈氣發(fā)動天下歸仁術(shù)的威能。過去,他總是竭盡全力,一心只想如何提升自身修為,卻恰恰忽略了修真之士契合自然、引動天地威能的真諦。
其實,肖逸所悟自然道法,及其修煉的五行道術(shù),無不暗合天地自然,以其當(dāng)前修為,早該踏出了這一步,但是因為始終未有師長指點,便總是止步于自身修煉。今日,若非被萬火噬天陣所迫,他今生能否踏出這一步,也未可知。
禍福常相依,因緣難思議。當(dāng)真一點不錯。(未完待續(xù)。)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