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死人經 正文 第二百九十七章 國璽帛書

作者/洛帶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宮門打開的同時,一陣金光撲面而來,我下意識的往后退開,道炁已經護住全身。等到確認沒有受到損傷之后,我才重新踏前兩步,抬眼往宮殿內看去。

    殿內景象自然是與外面的有所不同,雖說陳設僅擺著方形木盒的幾案一張,但宮內卻立著幾根朱紅色的柱子,每根柱子上面刻著昂首而立的三趾金龍。

    龍的象征意義自然不必多說,據我所知,從商周自元代,龍爪多為三趾。而明清時候龍爪已經成為不同階層的代表,龍的爪數劃分為,五為君、四為王公、三為官員。

    看著宮殿里面的裝飾,并沒有多么的金碧輝煌,而從那一張幾案看來,似乎這宮殿應該是比較久遠的建筑。加之,我們是從觀龍臺進來的,瑯琊臺這地方本就是秦始皇下令修建的,這么說來這宮殿也很有可能是那個時期的了。

    我和祭祀惡靈對視一眼,互不言語便抬腳進了宮門,一邊朝著那幾和案走去一邊小心的戒備著。我站在幾和案前,并沒有著急打開那個木盒,而是環視宮殿里面的情況,在確定沒有異常之后,這才緩緩的伸出手去拿木盒。

    只是我的手剛一觸碰到木盒,便聽到里面傳出一陣微弱的龍吟之聲,隨著這聲龍吟響起,先前被我吸收到體內的龍氣也開始活躍起來,攪得我天脈都有些不穩。好在這龍吟聲只持續了幾秒便安靜了下來,我體內的龍氣也隨之緩和。

    我對木盒里面的東西充滿了好奇,從剛才龍吟聲來看,這里面應該是有一條龍脈,或者說龍脈被封在了里面的某個東西上。我頓了頓身子,緩緩將木盒打開,里面的東西著實是讓我眼前一亮。

    只見木盒里面放著一枚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的印章。我小心翼翼的將印章捧在手心打量起來,仔細觀察它的構造。上面除了那五龍身以外并沒有其他特殊的地方,只是它的底部居然刻有八個小篆,我琢磨了半天才認出來這幾個字“受命于天,既壽永昌”。

    看到這里我心里咯噔一聲,印章,信也,權也。古往今來,印章是權力、身份的象征,是責任、信用的體現方式,更是文人雅士把玩的心愛之物。一般的達官顯貴都會刻有印章。

    可這刻有“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幾個字的印章絕不是一般權貴能夠持有的。史傳,在印章上刻下這幾個字的人是秦朝的李斯。而擁有這枚印章的正是號稱“祖龍”的秦始皇,這枚印章又稱作傳國璽。

    傳國璽為中國歷代皇帝相傳之印璽,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鐫。被視為王朝正統的象征。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之信物。嗣后,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由此便促使欲謀大寶之輩你爭我奪,致使該傳國玉璽屢易其主,輾轉于神州赤縣凡2000余年,忽隱忽現,終于銷聲匿跡。

    雖說傳國玉璽早已經下落不明,但此時我手上的這枚印章與古籍中的傳國璽完全吻合,我也無法斷定真假,但還是讓我有些難以置信。

    不過還有一種說法便是,相傳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行至洞庭湖時,風浪驟起,所乘之舟行將覆沒。始皇拋傳國玉璽于湖中,祀神鎮浪,方得平安過湖。8年后,當他出行至華陰平舒道時,有人持玉璽站在道中,對始皇侍從說:“請將此璽還給祖龍(秦始皇)。”言畢不見蹤影。傳國玉璽復歸于秦。

    這么看來,若那時的傳國玉璽就被華陰平舒道掉了包也說得過去,不然秦朝的氣數怎會只有短短的十五年,只是不知道又是怎么到了這里。

    而我手上的這枚傳國玉璽,明顯能感覺到里面有龍息,這恰恰印證了我的剛才的想法。手上的這枚傳國玉璽或許便是秦始皇的那枚,而且里面還封存著一條龍脈。

    一旁的祭祀惡靈見我有些呆滯,略有疑惑問及何故,我便將心中所想講之于他,聽完之后到沒有像我這般感慨。他本是蠻荒之人,當然不明白我手上這東西到底意味著什么。

    說罷,就要將傳國璽放回木盒之中,可眼睛一掃卻看到木盒最底部還放著一張白色絲綢狀的東西。先前我的注意力全部在傳國璽上,根本沒注意到里面還有一件東西。隨即,便將它拿了出來。

    這東西摸起來手感絲滑,一下子讓我想起了史書中記載的戰國帛書,這帛書又名繒書,是以白色絲帛為書寫材料。因為材質特別且非常的珍貴,往往用于撰寫較為重要的信息。

    想到這里,我連忙將它展開,卻發現兩尺見方的帛書上,除了一處隱約還能見到的章印以外一個字都沒有。我一手拿著傳國璽,一手攤著帛書,看著帛書上的印章,腦子里突然蹦出一個想法。立馬將傳國璽往章印的位置上按了下去。可試了好幾次都沒有什么反應。

    這倒是讓我有些奇怪了,按理說這帛書既然和傳國璽放在一起,兩者之間必定是有著聯系的,可為何沒能反應?莫非是要用特殊的方法?

    想罷,我便試著調動道炁慢慢的輸入到傳國璽中,此刻總算是有了反應,只不過不是帛書有了反應,而是傳國璽中又響起了一聲龍吟,隨即散發出淡淡的金光。我強壓著體內的波動,不敢有絲毫的松懈,一邊加大道炁的輸送,一邊死死地盯著傳國璽的變化。漸漸的傳國璽周身的金光越來越強,讓我已經不敢直視了。直到我體內的道炁流失近半,眼前的景象全部被這道金光遮掩。只聽一聲龍吟再次響起,這聲音振聾發聵,仿佛一條巨龍就在我耳邊嘶吼一般。

    片刻之后,這聲龍吟才停息,周圍的金光也是消散開來。當我睜開眼時,面前卻是臨空出現了一排排金色的小字,這些字都是小篆體,我一時間認不大全,只能模模糊糊的了解個大概。

    這上面講述的貌似是徐福出海東渡的事情,其中一些零散的小事我倒是沒注意,而是重點看了下關于出海的時間和路線,路中發生了怎樣的事件,描述的最后,卻是出現了一個三字地名,正是“流波山”!

    看到這里,我心里不由一喜,但就在此時,這些臨空小字卻是忽地消散開來,霎時便盡數不見。緊接著,又是咔嚓一聲,手上的傳國璽也碎裂開來,宮外那邊也驀地卷起一陣狂風,正朝著我們襲來。

    狂風似乎有力有不擋之勢將我們齊齊卷到空中,隨著身子被卷入其中,整個人的意識也慢慢模糊起來。

    我是被祭祀惡靈叫醒的,醒來的時候卻發現我們此時站在觀龍臺的那塊大石前,我看了看祭祀惡靈,想問問這是怎么回事,卻發現他面色如常,正沖我搖頭。剛才的一切在我看來實在太過詭異了些,有種之前在嶗山進了那老頭蝶夢的感覺。

    不過好在我已經得到了我想要的答案,此時正準備離開,卻發現面前的大石上已經裂開了許多的縫隙。我頓了頓身子,把道炁匯與手上往石頭上放了過去。石頭上再也沒有出現先前的景象,看來這里的一切都隨著那些小字的消散化成了廢墟,只是可惜了那傳國璽。

    剛才的那聲龍吟響徹天地,怕是已經驚動了玄學會的人了,此地不能久留。想到這里,我便帶著祭祀惡靈匆匆趕回了賓館。

    躺在床上的我,腦子里一直回想著之前那些小字描述的內容。從里面得知,當初徐福第一次出海選定的時間是農歷的十月十九,并沒有多大的采用價值,只是很普通的一個良辰吉日。出發的地方也的確是像史書中記載的瑯琊臺。只不過他們在海上行駛了好幾個月的時間,并不是像古籍中記載的那般一無所獲。而是確確實實發現了仙山,不過這仙山卻不是他們預想的“三神山”,而是我正在著急尋找的流波山。

    雖說找到了這流波山,可徐福是方士,也正是現在所謂的道士,修行的是道炁。那流波山像是有一種屏障,常人或者修行道炁的人,根本無法登陸。在流連了幾天之后徐福只好無功而返。

    整段文字中唯一值得注意的便是流波山出現之前海上出現過蝃蝀(didong)。蝃蝀在東,莫之敢指。這蝃蝀指的便是彩虹。從文字中得知,從蝃蝀之間穿過之后,便會出現流波山的入口。

    照理推算,這里既然說到了流波山,接下來很有可能提到流波山的具體位置。只是冥冥之中似是有阻力存在,恰好在我看到這里時,那些字跡盡數崩潰消散,眼見到手的線索,就這么重又消失。著實讓我氣餒不已。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瓦房店市| 佛山市| 大渡口区| 宜都市| 阿坝| 伊川县| 伊金霍洛旗| 嫩江县| 玛多县| 乐陵市| 晋中市| 大关县| 东阿县| 鹤峰县| 金沙县| 镇沅| 建瓯市| 镇沅| 盐津县| 乌兰察布市| 兴义市| 铜川市| 南木林县| 和田市| 房山区| 疏勒县| 民权县| 隆化县| 吴旗县| 商城县| 拜城县| 驻马店市| 迁安市| 西华县| 吉隆县| 应城市| 昆明市| 金川县| 永清县| 丘北县| 通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