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apr 08 23:17:30 cst 2016
第五十六回三七圣母
龍蝎獸王接受百獸天王之命調集二十萬蝎妖兵團向南華山進發,一舉殲滅取經人、唐軍郭知運兵團和南詔軍野蠻大將軍兵團。這一回龍蝎獸王雖然對付的不是龍族水軍,但相比龍族水軍而言,這唐軍的作戰實力并不弱,十幾萬敵軍在取經人相助之下,龍蝎獸王對打贏這一仗,根本沒有信心,他的兄弟詭蝎獸王見到兄長接受百獸天王的軍令后,手持著天王法旨,呆呆的坐著,一句話也不說,便知道兄長有心事,于是找到龍蝎獸王問兄長有何心事,如此發愁?聽到詭蝎獸王賢弟這么一問,龍蝎獸王便說道:“這法旨好接,可是這仗卻是難打。賢弟有所不知啊,那天蝎獸王、帝蝎獸王、雷蝎獸王和巨蟹獸王,無論是法力,還是武功都在我之上,可是他們都被那懷志妖僧收去,如今面對這唐軍,以我們蝎妖現在的作戰實力,想一舉擊敗唐軍,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無論如何結果很難預料,不會那么容易,這仗若是再打不好,怕是我們兄弟都將死無葬身之地。”聽到龍蝎獸王這么一說,詭蝎獸王聽明白了,為了對付唐軍,他提出一條計策,原來他想帶領獸妖兵團攻打文山,擒拿三七參王,用他的肉身提升蝎妖的法力,增強獸妖的作戰實力。
說起這文山三七參王,他可是萬參之王,在民間修行數千年,只要得到他的肉身,吃到一口參肉,便可以提升數百年的功力,得道成仙,參王手下擁有數十萬仙參將卒,他們都是三七圣母栽培出來的仙參。一直定居在南詔文山,詭蝎獸王為了得到參王的肉身,三番五次的進山行刺,結果被三七參王的手下仙參將士擊敗,如今在文山上早已布下重兵,嚴防死守,使得詭蝎獸王再也無法進山得手,于是投奔百獸天王希望借助他的實力,攻打文山擒拿三七參王,這一次見到龍蝎獸王為了提升蝎妖兵團的戰斗實力發愁,便提出此建議,希望龍蝎獸王給他一支軍團攻打南詔文山,將這三七參王擒住,好趁此良機得到他的肉身,提升自己的法力和功力。這龍蝎獸王從詭蝎獸王口中得知文山有一個三七參王寶貝,是個厲害角色,可以提升蝎妖的戰斗能力,心中十分高興便答應了詭蝎獸王,讓奎蝎獸王和暴獸蝎王隨同詭蝎獸王一起調集五萬蝎妖攻打文山,擒拿三七參王,這一回詭蝎獸王終于如愿以償,調集大軍向文山進軍而去。
蝎妖兵團很快殺到文山腳下,山下匯集大批獸妖引起了三七圣母的注意,她是奉玉帝之命在這文山地區看守三七參園,這里的三七仙參都是三七圣母多年栽培,向玉帝供奉的人間絕品,三七參王是她親自栽培出來的一稞千年參王,可以說是三七圣母最喜歡耗盡心血的一棵仙參,她又豈能讓獸妖奪去,于是見到山下匯集大批蝎妖,三七圣母便飛到山下,質問他們來到此地到底想干什么?詭蝎獸王見到三七圣母前來阻擋獸妖進山取參,便走到三七圣母面前,對三七圣母說道:“如今這下界的天下是我們萬獸小天王的天下,這人間的一切珍禽奇寶都是我們獸妖的,如果圣母你還想當這三七圣母,那就將所有三七仙參全部貢獻交出來,我們獸妖眾多,你有多少我們就要多少。”一聽這話,三七圣母大喝一聲說道:“放肆,這三七仙參乃是天界玉帝的專供,連下界的百姓都不能擅自享用,更何況是你們這些殺人不眨眼的獸妖,要三七仙參沒有,再不走,就別怪我三七圣母手下無情,對你們不客氣了。”暴獸蝎王見到這三七圣母敬酒不吃想吃罰酒,太不給面子了,便拿出法器金鋼鉗向三七圣母殺去,二人在一起大戰數百回合,難分勝負,詭蝎獸王見到這三七圣母如此厲害,便讓奎蝎獸王相助暴獸蝎王而去,他則帶領數萬蝎妖向文山展開全面進攻,三七參王見到三七圣母娘娘為了保護他和全族仙參,與獸妖拼殺,便調集所有仙參將士與獸妖展開激戰,數萬蝎妖幾經拼殺,連一口仙參肉都沒有吃到,整整打了一天,一個個都十分疲憊,詭蝎獸王見到戰事吃緊,硬功根本不是辦法,便下令撤軍,在文山腳下建起一座蝎王山,將數萬蝎妖全部駐扎在妖山上,準備尋找良機再度襲擊文山。這詭蝎獸王賊心不死,在文山腳下駐扎,引起了三七圣母的憂慮,畢竟經過一整日的廝殺,蝎妖雖然寸功未立,但這么一直糾纏下去,怕是這文山很難保住,于是走到玉帝祭壇前,向天祈禱,將這文山遭遇妖害之事告知玉帝,請天兵天將下界相助,共同除妖。可是他連續祈禱數日一點音訊也沒有,隨后不幸的事一件件的發生在三七圣母身上。
原來這詭蝎獸王強攻不成,便將視線放在了文山周邊的百姓身上,他帶領蝎妖將周邊百姓全部擒住,用他們當擋箭牌,向文山展開新一輪進攻,三七圣母見到數千百姓被蝎妖控制,一個個身中蝎毒,便施展他的法力,帶領三七仙參向蝎妖展開進攻,三七圣母飛到百姓中間進行營救,詭蝎獸王見到三七圣母無心與他糾纏,一門心思營救百姓,便趁此良機帶領蝎妖向文山展開全面進攻,三七參王見到圣母娘娘已經顧不過來了,便帶領所有仙參將士展開反擊,詭蝎獸王見到三七參王殺到自己面前,便施展一身本事向三七參王殺去,他一心想得到三七參王的肉身,使出一身本事進行拼殺,而這三七王參雖說有些本事,但比起詭蝎獸王還是差了許多,正當這詭蝎獸王要得手的時候,三七圣母救出所有百姓后,便前來支援三七參王,這才使得詭蝎獸王的奸計又沒有得逞,被迫撤出文山,而這一仗三七圣母又救出了大批百姓,他們身中蝎毒,生命垂危,急需救治。三七圣母為了救活這些百姓,便用她的功力給百姓們排毒療傷,結果他耗盡了功力,極為虛弱,后來三七圣母為了守住文山,被迫將三七仙參給百姓服用,使得這些百姓一個個精力充沛,全身都是力氣,有了法力,隨后三七圣母將百姓們組建成軍,由三七參王統領這之軍團,準備向蝎王山展開反擊,將這支蝎妖兵團趕出文山。三七圣母隨后抓緊時間進行休養,恢復功力。
而在天界,冒然新君一直關注著南海戰區的發展,見到東蠻地區只剩下了四支獸妖主力軍團,心里很擔心,見到這文山上的三七圣母向玉帝請求派天兵天將下界除妖,火上澆油,便決定,為了天帝的春秋霸業施展他的法力,阻止三七圣母與玉帝聯系,讓下界獸妖得到三七仙參,提升法力。這才使得玉帝沒有聽到三七圣母的祈禱,對這文山的情況全然不知,這才使得三七圣母久盼的天兵天將一直也沒有下界相助與她。可是后來她為了守住文山,竟然私自讓受難的百姓食用三七仙參觸犯了天規戒律,這讓冒然新君抓住把柄,為了相助百獸天王擒住取經人,殲滅唐軍,繼續牽制住玉帝主力軍團,便將這三七圣母觸犯天條戒律,讓百姓食用玉帝供奉三七仙參之事告訴給了玉帝,玉帝從冒然新君口中得知三七圣母觸犯天規戒律之事,十分生氣,便讓二郎神君楊戩下界擒拿三七圣母,將他帶到天界治罪,除去他的仙位,讓三七參王擔當她的仙位。二郎神君楊戩奉玉帝之命帶上梅山兄弟一起下界而去,他們來到文山,三七參王見到二郎神君駕到,還以為是玉帝派來的天兵天將前來相助除妖的,心中十分高興的前去迎接,結果沒有料到,二郎神君見到三七參王第一句話,便說道:“你們好大的膽子,竟敢私自讓百姓食用三七仙參,今日前來是奉玉帝法旨,將所有食用仙參的百姓和三七圣母全部帶回天界處置,百姓全部投胎轉世,三七圣母免去仙位,以獸妖叛逆之罪論處,日后這向天界供奉三七仙參之事,便交給你三七參王來辦理,三七圣母何在?快讓他來見我。”聽到這話,讓三七參王大吃一驚,便對二郎神君說道:“仙君大仙,三七圣母娘娘將三七仙參交給百姓服用,是事出有因,不能全怪三七圣母娘娘,這都是那些蝎妖害人,脅迫所致,才使得三七圣母娘娘觸犯天條戒律,還請二郎神君查明真相,還圣母娘娘清白。”聽到這些話,二郎神君才知道與獸妖有關,于是便讓三七參王詳細道來。
聽完了三七參王所說的一切之后,二郎神君才明白,可是無論怎么說,三七圣母還是觸犯了天條戒律,于是找到三七圣母,親自與她一起商議對策,三七圣母自知觸犯天條戒律,但為了保住文山玉帝的貢品三七仙參,她被奪去仙位之事,心中并沒有怨言,不后悔,只是這山下的詭蝎獸王讓她十分不放心,于是與二郎神君一起商議共同對付詭蝎獸王之事,等到除掉這支獸妖軍團之后,再去天界接受玉帝懲罰,二郎神君答應了三七圣母的請求,便與她一起商議共同出兵剿滅詭蝎獸王主力軍團之事。
而在龍蝎山,龍蝎獸王一直等待詭蝎獸王擒住三七參王的消息,結果等了數日竟然是詭蝎獸王他們連吃敗仗的消息,得知這三七圣母及其厲害,便帶領虎蝎獸王、海蝎獸王、豹蝎獸王前來支援,近二十萬蝎妖匯集在蝎王山上,這一次有龍蝎獸王相助,詭蝎獸王更加肆無忌憚,他與龍蝎獸王一起商議向文山展開全面進攻,將三七圣母和三七參王全部擒住,徹底占據文山,吃掉所有三七仙參,蝎妖準備好了一切,便向文山展開全面進攻。二郎神君與梅山兄弟嘯天犬一起,準備帶領數千百姓和三七圣母共同阻擊蝎妖進攻,龍蝎獸王自帶兩萬蝎妖向文山展開進攻,二郎神君見到小小的蝎妖膽敢爭奪玉皇大帝的供奉仙參,便帶領梅山眾兄弟一起向龍蝎獸王殺去,結果這一打,龍蝎獸王才發現原來是二郎神君下界相助三七圣母,他向四周仔細一看,才知道,沒有天兵天將相助他們,只是這幾個梅山獸妖而已,便對二郎神君說道:“當年你將我們眾兄弟關進天庭的鎮妖塔之中時,可曾想到我們會有報仇的一天。”一聽這話,二郎神君大笑起來,對龍蝎獸王說道:“怎么就你們這幾只毒蝎子,就算能上天,又能耐我何?,想報當年之仇,今日就來吧!我倒想知道,這些年你們的功夫到底長進有多少?”說完之后,他們各自拿出法器,展開廝殺,這龍蝎獸王手持雙劍,變化無常,二郎神君則利用自己的法力逐一破解,歷經數百次拼殺,打的是難解難分,這時候虎蝎獸王與豹蝎獸王一起帶領蝎妖馳援而來,梅山兄弟見到這蝎妖全部殺向二郎神君,便拿出他們的法器進行拼殺相助二郎神君。
這時,見到他們交戰激烈,被三七圣母救下的數千百姓,拿出弓弩射向蝎妖,蝎妖遭到了射殺,詭蝎獸王見到這些不知死活的百姓在射殺蝎妖,便施展他的法力殺向百姓,雙方廝殺到一起,戰斗極為慘烈,三七圣母見到十幾萬蝎妖向文山展開了全面進攻,便讓三七參王帶領所有仙參展開反擊,幾經廝殺,蝎妖傷亡慘重,龍蝎獸王沒有想到這些百姓食用仙參之后,竟然變得如此厲害,使得這些百姓仙不是仙,人不是人,竟然擊敗了蝎妖的進攻,只好下令撤軍,回到蝎王山在圖良策。
蝎妖敗退之后,二郎神君與梅山眾兄弟一起回到文山,三七圣母見到這蝎妖敗退而去,便提出來向蝎王山展開進攻,將他們全部趕出文山地區,永除后患。二郎神君便與三七圣母一起商議破山之策,這一回二郎神君利用他的法力變成龍蝎獸王的樣子,在蝎王山上發號師令,使得所有蝎妖被全部調動,三七參王抓住戰機,向蝎王山展開進攻,蝎妖防御體系被徹底打亂,使得他們根本分不清自己該反擊哪個方向的敵人,不知所措。而二郎神君則又讓梅山兄弟全部變成蝎王,處處調動蝎妖,以至于龍蝎獸王得知敵軍展開進攻時,身邊連調動的蝎妖軍隊都沒有,他被二郎神君纏住,龍蝎獸王見到二郎神君變成自己,才明白是他的七十二般變化搞的鬼,心中極為憤怒,但是敗局已定,只能放棄蝎王山,返回駐地龍蝎山,就這樣為了保存實力,他帶上所有兄弟和數萬蝎妖撤回了龍蝎山。
三七圣母在二郎神君相助之下終于擊敗了龍蝎獸妖兵團,保住了文山,二郎神君擊敗蝎妖之后,便準備帶領三七圣母回天庭接受玉帝懲罰,得知三七圣母要被二郎神君帶走,三七參王十分著急,便將此事告訴給了所有百姓,百姓們得知此事后,變聚到一起,向二郎神君求情,讓他放過三七圣母,百姓們愿意承受玉帝一切懲罰,一個個拿出刀劍要以死報恩,三七圣母見到百姓們以死報恩,十分感動,為了不讓百姓再度接受玉帝懲罰,三七圣母最后決定利用她的法力將自己的心脈震斷,自殺而去,百姓們見到三七圣母為了救大伙,自殺而去,一個個痛哭不止,三七參王見到三七圣母娘娘為了救百姓觸犯天條自殺而去,便對二郎神君說道:“如今這三七圣母娘娘已經自殺而去,天界的懲罰是否可以算是至此為止,按照玉帝的法旨,我三七參王是否從現在開始便有了仙位,成為向玉帝供奉的天神?”一聽這話,二郎神君答道:“當然,從現在開始,你可以負責這文山的一切事物。”聽到這些話后,三七參王對三七圣母說了一句:“我的一切都是圣母娘娘你給的,今日該還給你了。”說完之后,便將三七圣母的嘴扒開,自己飛進三七圣母娘娘口中,一直飛進她的腹中,用自己的法力和肉身救活了三七圣母娘娘,三七圣母醒來后,才知道三七參王為了救她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二郎神君也被這三七參王的大義救主行為深深打動,最終將這三七圣母帶到天界,讓玉帝和王母娘娘進行裁斷。
玉帝得知這三七圣母觸犯天條戒律是事出有因,便赦免了三七圣母的罪行,而王母娘娘被這三七參王的大義救主行為深深打動,于是勸玉帝改變俸祿制度,讓這三七仙參惠及下界百姓,讓百姓種植三七仙參,為天界繼續供奉,同時也讓百姓以此謀生,世代相傳,三七圣母則被升為三七圣母娘娘,永遠保護百姓種植仙參,從此以后,這三七參,便成為了百參之王,中華名參傳送至今。
三七圣母娘娘恢復仙位之后,為了給三七參王報仇,便飛到了南華山找到懷志大師,相助于他,徹底殲滅龍蝎獸王兵團。
此時的龍蝎獸王遵從百獸天王之命,調集東蠻第四支主力軍團蝎妖兵團近二十萬之眾,殺到南華山腳下,一心要擒住懷志大師擊敗唐軍郭知運兵團。
蝎妖殺到南華山腳下,在唐軍中,郭知運大帥除了懷志大師相助之外,還有三七圣母相助,可謂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隨后郭大帥一聲令下,近十萬大軍向蝎妖展開進攻,懷志大師為了相助唐軍,便念起了佛光咒語:“心中有佛,落地成佛,佛光萬丈,萬惡皆除。”碩大的佛光罩住蝎妖,使得所有蝎妖喪失抵抗能力,妖軍迅速喪失了戰斗力,龍蝎獸王見到妖僧懷志又使出這一招,怒火沖天,便向懷志大師殺去,結果這一次他又遇到了三七圣母娘娘,二人在一起拼殺數百回合后,讓懷志大師念起降魔咒語,收進紫金瓶中。虎蝎獸王見到兄長被收,便施展一身本事向三七圣母殺去,玄通六耳抓住戰機,利用他的法力,變化出一批猴兵猴將圍住了虎蝎獸王,虎蝎獸王身陷重圍之中,歷經數百回合拼殺,最后被紫金瓶罩住,又被懷志大師收去。懷志大師連收二蝎獸王,這使得暴獸蝎王火帽三丈,拿上自己的法器,向郭知運大帥殺去,好在玄通六耳飛身趕到,前來相助,這才將暴獸蝎王擊敗,他未能得逞,苦戰數百回合后,又被懷志大師收去,詭蝎獸王在亂戰之中見到這些妖僧如此厲害,獸妖傷亡巨大,只好下令撤軍,他讓海蝎獸王負責斷后,大軍迅速撤回龍蝎山,伴隨獸王一聲令下,獸妖大敗而歸,海蝎獸王在后面全力阻擊,在玄通六耳和三七圣母的反擊下,苦苦支撐,大戰數百回合之后,便被懷志大師收進紫金瓶中,至此南華山自衛反擊戰取得了全面勝利,隨后大軍向龍蝎山全面進功而去。
詭蝎獸王帶領奎蝎獸王和豹蝎獸王逃回了龍蝎山之后,他深知不久以后,這唐軍肯定會殺到龍蝎山腳下,于是下令在妖山上嚴加防范,不給敵人任何可趁之機,可是沒過多長時間,這野蠻大將軍奉南詔王閣羅鳳之命隨同唐帥郭知運一起,殺到龍蝎山腳下,這一次郭知運下令將這龍蝎山死死圍住,不給蝎妖任何逃生機會。玄通六耳飛進妖山處處放火,妖山上很快燃起大火,蝎妖無處藏身,只好殺下山去,豹蝎獸王與奎蝎獸王聯手,向野蠻大將軍兵團殺去,蝎妖歷經數百次進攻廝殺,被唐軍和南詔軍的弓弩射殺,傷亡慘重,二位獸王也身中數箭,苦戰數百回合,讓懷志大師收去,妖山殺到此刻,只剩下了詭蝎獸王,他遭到了三七圣母娘娘的圍追堵截,苦戰數百回合之后,身受重傷讓懷志大師收去,三七圣母娘娘最后為三七參王報了仇,隨后告別懷志大師,回到文山繼續培植優良的三七參王而去。懷志大師與眾弟子們則隨同唐軍和南詔軍繼續向百獸山進發,百獸天王在東蠻地區的稱霸歲月終于快到頭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