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逐漸向西行走,就在岳樂感到絕望的時候,多鐸率領一萬韃子騎兵兵分兩路殺了出來。,
戰馬奔跑在地上,塵土飛揚,聲音非常之大,遠在數里之外就塵土飛揚,馬蹄聲充盈大腦。
清軍騎兵剛剛出動,山頂望樓車就發現,楊軒舉著望遠鏡仔細看了看,雖然內心頗為緊張,但還是故作輕松,笑著對眾人說道:“各位,雖然現在是斜陽,太陽不怎么大,但韃子騎兵還是頗為難受的。
現在多鐸孤注一擲,全力反擊,勝敗可以說就在此一役。
令如果本王所料不錯的話,韃子騎兵主力應該在北路。”
參謀迅速在前面沙盤上做好標識,通過簡單估算,與楊軒判斷一致。
隨著韃子騎兵可能加入,前線局勢再次逆轉,剛剛正對城外清軍窮追猛打的義勇軍各部再次調整陣形,以應對可能變化。
防守北面的郭崇烈第3鎮迅速與曹勛的第9鎮取得聯系,雙方結成鴛鴦陣,控制各個隘口,以阻擋韃子騎兵的沖鋒。
正面進攻的劉文秀第13鎮、劉惟明第6鎮、李來亨獨立協則喊殺聲陣陣,向城外清軍綠營陣地窮追猛打,以獲得戰場局部優勢。
而在后方,楊軒則迅速下達各種質量,護衛鎮、靳統武第7鎮、騎兵協、炮標、水軍全部進入戰備狀態。
由于南面接近大江不利于清軍韃子騎兵集結,滿蒙八旗從北面殺來,但令多鐸最感到頭痛的是義勇軍火炮。
騎兵沖勢,最猛烈的當屬騎兵密集波浪式沖鋒,在平原之上滿蒙八旗常常分散為5個橫隊,巴牙喇營在前,驍騎營在后,迎面殺來。
面對韃子騎兵波浪式沖鋒,一般兵馬常常為戰先潰,大家驚慌逃竄,然后在追擊戰中成為騎兵馬刀亡靈。
若對方陣形未亂,沖鋒未果,韃子騎兵常常利用自己機動優勢向兩翼流動,將正面空間留給步兵。
與蒙古騎兵不同,滿洲韃子有步軍編制,這些人多穿著厚棉甲沖鋒陷陣,而被后世一些研究者認為為滿洲重步兵。
根據康熙大清會典卷載:京旗滿洲佐領,設前鋒2名,親軍2名,護軍17名,撥什庫領催6名,馬兵馬甲,又稱驍騎40名,步兵撥什庫步軍領催2名,步兵步甲,又稱步軍18名,鐵匠2名。
如此一牛錄滿洲八旗,共有兵馬90人,其中戰兵最多80人,除了前鋒營親軍營歸皇帝直轄之外,各旗旗主親率護軍營巴牙喇營,以及歸各牛錄統轄的40人驍騎營、與18人步軍。
在冷兵器時代,若非事先構筑穩固營寨很難抵御鐵騎的沖勢。
在戰場上,鐵騎沖勢銳不可當,但主要存在三大弊端:
首先需要平原地帶,步兵利于山地丘陵作戰,騎兵則在平原上為陸戰之王,只有在平原之上,才可能發揮騎兵快速機動優勢,而山地廝殺騎兵難以有效展開,行動受限,其戰力大打折扣
義勇軍成立以來,在順慶之戰能夠獲勝,主要因為地形之利,丘陵地形限值了對方騎兵發揮。
其次,騎兵需要在數百米外排列成密集陣形,然后在兩百步開外再打馬沖鋒。
如果距離太遠,戰馬跑動太久馬力難以為繼,如果太近,戰馬沒有沖刺起來。
如此騎兵常常由遠及近慢慢壓過來,然后在兩百步開外突然發力,利用戰馬的優勢沖殺對方陣形。
最后,需要形成密集陣形,面對排列完成的步兵陣形,如果不形成密集陣形沖鋒,如果三五騎兵撞墻式沖鋒,雙方還未交戰,常常死于遠攻兵器之中弓弩,火炮
但猇亭地處長江以北,為丘陵地形,雖然不像山地那樣山巒疊起,但也山坡眾多,騎兵難以大規模集結,更難以形成大規模集團沖鋒。
為了沖破義勇軍陣形,常常以一個甲喇為單位,驍騎營在前,步軍在后,沿著各個隘口沖過來之后,在數百米外重新排列隊形之后,發動密集沖鋒。
看到韃子鐵騎漫山遍野殺來,現在正通過各條山路匯合殺奔而來的時候,在各個將官高聲喊叫下,大家正有條不絮的完成臨陣準備。
大家多利用山道地形,或者借助軍中馬車、推車構筑一道工事,現在看到韃子騎兵沖過隘口沖出之后,為延緩對方沖勢,各營火炮率先開火。
除了各營裝備虎蹲炮,各標裝配大號佛朗機炮之外,還有臨時分派到各鎮的2斤炮。
2斤炮射程超過一公里,雖然在這么遠的距離打不準,但在三五百米之外,精度還是有把握的。
看到韃子鐵騎沖出隘口殺過來,擔心對方連續波浪性沖鋒,配備給第3鎮的2斤炮營率先開火。
在后世火炮最大作用當然是封鎖各個隘口,但古代火炮威力較少,精度也不高,要想封鎖各個隘口難上加難。
困難并不等于不做,而且大家迅速發現其中奧妙,沖出隘口之后滿蒙韃子延綿不絕,聲勢頗大,但只要集中三五門火炮對著隘口一陣猛轟,鐵球若砸中人馬毫無生還之理,即便砸不中人馬,若砸中周圍山石飛濺,也常常延緩對方騎兵沖勢。
戰場之上除了殺敵立功之外,就是要破壞對方沖勢。
被鐵球砸中倒在血泊之中戰馬,被飛濺碎石所殺的人馬常常成為后面騎兵的累贅,受其影響,韃子騎兵沖勢常常延緩下來。
沖勢被破壞的韃子騎兵要想重新獲得戰場優勢,除了重新集合組成之外,面對結陣防守的步兵威脅大減。
如此剛剛交戰,韃子主力在兩三個山口為炮火所阻,難以有效集結與沖鋒,而在其他各個山道情況也沒有好轉。
韃子騎兵剛剛沖出山道,結營固守的義勇軍火炮全開,除了各標的佛朗機炮,各營的虎蹲炮,最頭痛的是火箭筒。
為防備韃子鐵騎近距離密集沖鋒,第3鎮、第9鎮各營臨時配備了三輛一窩蜂,當韃子鐵騎沖破重重阻擾殺到近前之際,面對密集沖殺過來的韃子鐵騎,各營常常推出一窩蜂。
一窩蜂是一種火箭筒兵器,每個竹筒內有50余枚火箭,一個營配備6門火箭筒,同時發射,聲勢也頗為驚人。
看到韃子鐵騎沖過一道道火力殺來,約在一百五十步開外,沖在最前面的韃子鐵騎仿佛發現機會,大家一邊取下弓弩,長矛,一邊發出震耳欲聾的吼聲。
為了震懾對方,韃子鐵騎常常臨陣三吼,希冀通過吼聲在聲勢上壓住對方,以搶得先機。
就在韃子騎手剛剛發出一陣吼聲的時候,對面山坡上也發出一陣陣吼聲,對方人多勢眾,現在已經排成陣形躲在車陣后面,聲勢顯然蓋過韃子鐵騎的怒吼聲。
在整個作戰體系之中,第3鎮作為預備隊承擔防備北面韃子鐵騎的作用,自戰役發起以來就在北翼布防,控制要隘,挖掘工事,設置車陣,以保衛正面進攻各部的安全。
與這個時代其他部隊不同,義勇軍講究虛實結合,在戰場上一部分部隊隱蔽行蹤。
這個時代人煙稀再加上猇亭附近丘陵密布,山巒疊起,到處都是樹林為大軍提供絕佳的藏身場所。
如此韃子鐵騎沖勢之前,遠遠望去前面不過三五百人,人數不太多,但實際上更多人藏在隱蔽之處難以發現行蹤。
現在看到韃子鐵騎殺到,守衛各個隘口的義勇軍相繼殺出,大家通過高聲吶喊震懾對方,以求達到先聲奪人的效果。
前面馬蹄聲陣陣,戰馬嘶鳴,高聲吶喊雖然可以震懾住前面的韃子鐵騎,但后面的則聽不到。
但沒有關系,接下來火箭攻擊完全是異常考驗。
一道道火光騰空而起,然后天雨散花般落下,落在韃子鐵騎身后,形成一個巨大的打擊,殺傷對方。
這是古代令人生畏的火箭雨,在火炮還未大規模應用之前,強弓勁弩,連弩等為騎兵的噩夢,現在看到前面火箭如雨點般落下,正打馬狂奔的韃子鐵騎顯然受到影響,大家紛紛勒緊馬韁驚恐的躲避。
一陣慌亂之后,大家重新打馬向前狂奔,但顯然韃子鐵騎的沖勢被破壞,沖在前面的少數韃子鐵騎難以形成令人窒息的密集沖鋒,威力大減。
面對躲在車陣、山崗后面的義勇軍火槍兵,雖然少數鐵騎躲過火槍射擊沖入陣中,但由于人數太少難以產生壓迫感,沖入陣中的韃子鐵騎無一例外的被優勢步兵圍攻。
看到后方鐵騎難以為繼,更多人選擇一邊射箭,一邊打馬狂奔,而不是不顧生死的撞陣,但戰馬之上騎射頗為不易沒有多大準星,難以對對方造成有效傷亡。
但即便在雙方互射過程中,義勇軍火槍手弓弩手眾多,韃子鐵騎也難以找到什么便宜。
而義勇軍各營則以占據各個山頭居險防守,各營迅速的將虎蹲炮對準沖來的韃子轟擊,一個個火球如雨點般的落在人群之中,將一匹匹戰馬炸翻在地,令后來沖來的騎手不得不提起馬韁,以避免馬匹受傷。
沖在100米的時候,前面出現一陣陣火光,在靠近隘口的各個小山坡后面,數百名槍手紛紛開火,利用燧發槍射程優勢對準沖過來的馬匹,不斷射殺沖過來的馬匹。俗話說射人先射馬,馬匹體積龐大,被燧發槍擊中,因為劇烈疼痛不是上下跳動,就是硬生生的被摔落在馬背下面。
而到80米的時候,騎手一個個取下箭筒里面的箭鏃,準備搭弓就射,但因為燧發槍攻擊前面出現一陣陣火團煙霧,通過火團煙霧非常難以準確瞄準,只有盲目的射出箭鏃,但刀車、二輪馬車陣后面早已經豎起藤牌,盾牌,效果頗為有限。
一些人沖到二輪馬車、刀車陣地前面,一枚枚震天雷如雨點般的扔過來,炸死炸傷眾人。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