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令眾人奇怪的一幕出現(xiàn)了,除了外面殘留的幾輛偏廂車,陣地前沿一排排立起的藤牌,剛才還齊刷刷站在外面的忠義軍將士居然全都消逝了蹤跡,隱隱約約的聽到一陣炒鐵砂的聲音。八 一中★文網Wくw★W.81zW.CoM
躲在偏廂車后面的一些綠營兵丁不知道其中厲害,特別是在離陣地百余步距離的時候,前方陣地靜悄悄。
在明朝中期戚家軍神槍手考核指標是百步開外三連續(xù)擊中目標,弓弩手考核指標是八十步三箭中的,過去戰(zhàn)場廝殺為了壓制對方,常常在百步開外早就放銃了。
綠營兵將一面放銃一面推著偏廂車前行,現(xiàn)在沖到百步開外對方居然沒有多大反應,這可奇怪了。
憑借往日經驗,綠營兵丁開始躁動開來,大家紛紛從偏廂車沖出,大家高聲吶喊著沖向忠義軍營地。
最初還在試探,但見對方陣地毫無反應之后大家越來越大膽,眼見大家沖到五十步開外,只需片刻功夫就會殺入陣地的時候,前方傳來一陣哨子聲,借著看見一支支火槍放在前面壕溝上面。
眾人大驚,一些老兵感到情勢不對停下腳步,但看到前面沒有燃起火繩(鳥銃需要點火)后方放心大膽的跟在其他兵丁后面繼續(xù)沖鋒。
奇怪的一幕出現(xiàn),往日鳥銃需要點燃明火,而這忠義軍火槍居然不需要點燃明火(燧槍,雖然早就明,但普通兵丁憑借經驗不知道)近距離對沖刺過來的綠營兵丁接連開火。
這其中損失最嚴重的是正面沖鋒的那幾百綠營兵丁,面對正面布防的忠義軍步兵營一營(司),與其他部隊不同,一營火槍手多裝備了燧槍,由于點火方式改變,放銃時不用在擔心什么明火,射擊時不像火繩槍那樣分散開來,而是大家排在一起,在大隊長、中隊長大聲指揮下,以密集陣形對著近身的綠營射擊。
由于火槍手緊靠在一起,火力實在太過密集,再加上近距離射擊(五六十步,不但是活靶子,完全可以洞穿數(shù)層鎧甲,而且戰(zhàn)場震懾力特別大),沖在前面的兵丁倒下一大片,只此一輪損失就過二十余人。
眾人驚恐的看見前面彈丸橫飛,看見昔日伙伴一個個倒在血泊中哀嚎,迅的在確認自己安然無恙之后,血腥味迅彌漫開來,大家瘋狂叫喊著,在小頭目帶領下向煙霧升起的地方沖殺過來。
但忠義軍采用三段擊戰(zhàn)術,也就是每次三分之一兵丁射擊,以此保證火力延續(xù)性,還沒有等后面的兵丁沖出幾步,壕溝里面的兵丁迅的開火。
如此者三,正面連續(xù)沖鋒失敗,恐怖氣氛迅的傳播開來,綠營兵丁對燧槍密集射擊戰(zhàn)術頗不適應,看到沖擊無效之后一個個不顧將領的吆喝,前面一些人開始向后逃竄,與從后面沖上來的兵丁交織在一起,前線綠營兵丁陷入混亂之中。
趁此機會忠義軍殺出,擲彈兵三五成群沖在最前面,大家提著籃子,提著點燃的燈籠,在二十步開外停下來,然后將一枚枚帶柄震天雷扔入綠營陣中。
北宋末年宋軍在保護開封城的時候就有使用震天雷的記載,在忠義軍組建之后成為標準配置,各個中隊就有一個擲彈兵小組,這些身強力壯臂力驚人的兵丁經過特殊訓練之后,多能在二十步開外將震天雷準確扔入對方陣中。
作為現(xiàn)代手榴彈的雛形,震天雷開花彈利用第二次爆炸的機會殺傷對方,所不同的現(xiàn)代手榴彈使用的是烈性火藥,而震天雷使用的是黑色火藥,爆炸威力十分驚人。
由于每個中隊多有一個擲彈兵小組,戰(zhàn)場突然難,一枚枚震天雷劃破長空落入對方陣中,爆炸聲如同鞭炮聲一樣此起彼伏,整個前沿陣地籠罩在一片迷霧之中,突然遭到如此打擊,綠營損傷慘重,很多幸存者驚慌失措的拼命向后面逃竄,妄圖逃到偏廂車后面,以此為掩護保全性命。
還沒等大家逃到偏廂車后面,遠遠的看見一瓶瓶裝滿桐油的竹管躍過頭頂落在偏廂車上,落在偏廂車后面兵丁身上。
原來為了破綠營偏廂車陣形,擲彈兵不但攜帶大量震天雷,更是攜帶一筐筐裝滿桐油的竹筒,現(xiàn)在看到綠營兵丁暫時被擊潰躲在偏廂車后面,大家正好施行火攻。
一隊隊弓弩手沖出來,將一枚枚點燃的火箭射到偏廂車上,偏廂車等木質材料早已經粘了桐油,現(xiàn)在被火星引燃,整個前線燃起一條長長的火龍。
期間一些兵丁身上沾滿桐油,不小心被火星點燃,整個人被燒著,有的慌忙四處奔跑,有的苦喊著在地面上打滾,整個場面好不恐怖。
趁此機會忠義軍全線殺出,兵敗如山倒,綠營兵丁被殺退半里多路程,方才在援兵支援下稍稍穩(wěn)住陣形。
而看到清軍援兵趕到,忠義軍且戰(zhàn)且退,在重新退回陣地之后然后利用構筑的壕溝與對方戰(zhàn)在一起。
雙方廝殺在一起,在后督戰(zhàn)的高明瞻最初不以為意,己方多北方人士,一個個人高馬大,而對方則是川人身材瘦小,只要近身廝殺完全可以擊潰對方。
但令人失望的是忠義軍燧槍、鳥銃多在槍口外面安裝了套管式銃刺,看到對方沖近之后,裝上套管之后可以一邊放銃,一邊揮舞著套管式銃刺不斷還擊。
相比綠營漢奸部隊,忠義軍將士一個個保衛(wèi)家鄉(xiāng)保衛(wèi)親人,大家士氣高揚,雖然比起對方矮半個頭,但戰(zhàn)場上根本不畏懼。
除此之外,各個小隊更是將鴛鴦陣揮得淋漓盡致,大家在鴛鴦陣、三才陣、四才陣等陣形中不斷轉換,雖然戰(zhàn)場上人數(shù)較少,不像綠營那樣單打獨斗,但在廝殺過程中常常形成人數(shù)優(yōu)勢。
經過這兩個月蹴球(橄欖球)訓練,小隊長率領幾個人正面抵抗,常常一個伍長率領兩人從側背殺過來,在對方手忙腳亂之際將其砍翻在地取得勝利。
除了小隊內部配合,各小隊配合之外,還有那些討厭的火槍手,最初還在拼刺刀,不知道什么時候突然沖到旁邊山梁上,在小隊長指揮下不斷開槍射擊。
為了擊潰當面兵馬,高明瞻不斷向前線投入兵馬,但感到如泥牛入大海沒有多大作用。
正在懊惱之際,突然左側傳來一陣陣沖鋒號聲,抬頭望去,看見側面村莊突然沖出三百余人,沖在最前面的則是三十余騎,現(xiàn)在正直撲綠營弓弩手。
由于來得太突然太過迅猛,大家根本沒有絲毫準備,轉瞬之間騎兵沖入陣中扣動三眼銃扳機,三束火球迸出槍口,弓弩手在近距離慢慢倒下。
與其他槍支不同,三眼銃是一種早期騎槍,全槍35o-45omm,不過普通鳥銃三分之一,是一種典型騎槍,且有三個槍管可以連續(xù)射擊或一起射擊,威力十分巨大。
由于槍管較短,所裝火藥較少,三眼銃的最佳射程為5o米,可以破重鎧。
8o米之外能重創(chuàng)不披甲目標,15o米之外就沒有殺傷力了。
由于燧槍試制成功,這三眼銃多通過燧石取火,而不像過去那樣火繩點火,沖刺過程中根本不需要擔心火繩熄滅,沖近之后只需要連續(xù)扣動扳手就可以。
借助因此產生的恐懼,這一個騎兵大隊撲入對方弓弩手火槍手陣中,正如前面所說這個時代火槍沒有銃刺、刺刀,一些人雖然配備短刀,但面對沖殺過來的騎兵根本沒有什么防御進攻能力。
看到騎兵沖近,綠營后陣的弓弩手、鳥銃手陣形亂成一團,有的更四處潰散,而恰在這時尾隨騎兵后面的忠義軍步兵殺到,來回肆意砍殺沒有多少防備的綠營火槍手與弓弩手。
高明瞻心在滴血,這可是自己最為精銳的部隊,在不到一炷香功夫居然傷亡小半,雖然連續(xù)向前面加兵,但再遭到連續(xù)挫敗之后綠營兵將士氣甚為低落,如此戰(zhàn)場上反而落了下風。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