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8.愛看熱鬧的國人
魯迅所說的那樣:“在中國,尤其是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車捽摔傷的人,路人圍觀或甚至高興的人盡有,有肯伸手來扶助一下的人卻是極少的。“
那些圍觀的人就是看熱鬧,而國人向來是最喜歡看熱鬧了,就和俗話說的那樣:有熱鬧不看--王八蛋。熱鬧剛發生的時候就在現場看熱鬧的人心里最滿足,因為他知道整個事情的來*氣脈,就有了向后來者介紹和顯耀的資本;人越來越多,意見和觀點就會變成形形**,自然就更熱鬧;到后來,熱鬧的發源被看熱鬧的人直接無視了,對某件事情各有各的觀點、各有各的說法也很正常,不正常的就往往是看熱鬧的人越來越多,甚至有人端碗飯邊吃邊看,或者捧一把瓜子,邊磕邊看,那種程度,用一句時髦的話說就是全民圍觀。
國人喜歡看熱鬧,走在大街巷尾,會看見很多看熱鬧而聚集的人群;不論是兩夫妻吵架、買賣雙方發生糾紛,朋友因為一盤棋反目成仇,還是車輛發生了刮擦、小孩子的打斗引發家長之間的斗毆、鄰里之間為了雞毛蒜皮相互指責,或者就是一言不和、街頭小小的一次碰撞,夾不上筷子、擺不上桌面的小事,反正只要有了爭議,都會立馬被喜歡看熱鬧的圍得里三層外三層,各種表情、各種心態的都有。即便是發生了一起車禍,路上的每輛車經過車禍現場時,都會減速,以蝸牛的速度徐徐前進,而此時車里便會**一個或多個腦袋,對著車禍現場看個究竟。路過的每個司機都會如此做,如此反復,新的堵車就會這樣練成的。
看熱鬧其實是一種個人行為,也就是在某個環境中某個人或者某件事的發生引起了某些人的關注而所作所為。看熱鬧還有區別:絕大多數人不過就是看看而已,那就叫袖手旁觀;其中有部分人在關注的同時還喜歡發表觀后感,那就叫看戲不怕臺高;還有一部分人在看過熱鬧,通過關注了解了熱鬧的內容,還發表了自己的意見之后,就會或者心甘情愿或者身不由己的參與其中,而后面兩種人的參與,就是某個事件向不可掌控的方向轉化的推進劑。
看熱鬧也是與時俱進的。那些發現圍觀而圍過來看熱鬧的初到事發現場,若沒有先到者導游般的介紹一下開始的經過,一般第一眼是看不出什么情況,這時就需要那些看熱鬧的人自己憑借現場所見所聞進行分析和推理;而看熱鬧的人往往又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立場不同,看法不一,于是就會發生新的爭論,就有可能發生更多的圍觀人群;而更多的圍觀人群就會發生現場人山人海的壯觀場面。圍觀會在現場就會形成里三層外三層的氛圍,后來者和站在后排看熱鬧的便會踮起腳尖,伸長脖子去看圈子里面究竟發生過什么。魯迅先生曾經把那些喜歡看熱鬧的形容為鴨子,仿佛無形中有只手掐住了他們的脖子拼命向上提,真是入木三分。
據說國人喜歡看熱鬧有三大原因,其一,頭羊效應,頭羊走到哪里其他人就跟到哪里;其二是眼紅或者幸災樂禍,沒看見是一種損失,看見了似乎就占了便宜;其三是看熱鬧可以增加談資,給平淡無奇的生活增添一份趣味。這就和多年前大年三十晚上的春節聯歡晚會一樣,可以在熒屏中給闔家歡聚的億萬民眾帶去歡樂。中國人多,那些大都市的人更多,如果看熱鬧的人多了,有時還會出事,上海的那次踩踏事件就讓那一年的新年變成了很多人的忌日,這著實令人扼腕。
如今,這種具有國人特色的習慣又蔓延到互聯網,王寶強的那個老婆紅杏出墻,兩個經常在公開場合秀恩愛的夫妻反目成仇,那個傻根居然把自己幾乎全部家當都給了他同*異夢的老婆,雙方為了上億的資產甚至對簿公堂,就有好事之人把那個女人的點點滴滴都扒了出來,就使得在網絡上看熱鬧的國人達到前所未有的規模,甚至將正在巴西舉辦的里約奧運會給冷落了,也就成了一大奇觀。
俄國作家契科夫寫過一篇小說,說的是有一個人站在那里看天上飛過的鳥,看得很出神,很投入。路過的人不知道他在看什么,也停下來仰著脖子跟著看。接著就會有第三人、第四人、第五人相繼加入這個行列,甚至路上的汽車也停了下來,連執勤的警察也走了過來……人越聚越多,誰也不知道朝天上看什么,但就是看得一本正經,看得起勁。也許這就是俄國人的看熱鬧,可國人看熱鬧和**子截然不同,除了用眼看,還會用嘴說,側重在一個“鬧“字上,側重于在里三層外三層的人群中擠來擠去、你推我搡的身和心的全部投入,那才叫真熱鬧。
***最熱鬧的莫過于去看殺頭,那些去看熱鬧的與被殺頭者肯定毫無瓜葛、了無干系,單純就是想看熱鬧而已。由于與赴死者沒有牽連,也就自然沒有思想負擔;由于沒有思想負擔,也就看得從容。因此,每逢秋決之時,成千上萬的小市民,有的能三天三夜不眠不食,也要趕到現場,看到劊子手那把磨得雪亮的大刀片子,在秋天淡淡的陽光下閃爍著一道白光,飛快的將人犯的頭顱斫落的那一刻。
***人們更喜歡看卡車上*著木牌、姓名上被打上紅叉的死刑犯游街示眾,很有些萬人空巷的感覺,而刑場上依然人山人海,將通常都會有的宣判大會的會場塞得水泄不通。不過***處決犯人不再用刀,而是賞他一顆花生米(峽州話:子彈),看熱鬧的人就會跟著刑車到達死刑犯的處決之處,雖然都知道槍一響、人一倒就完事了,遠沒有大刀片子來得那么酣暢淋漓、驚心動魄,但就是喜歡看熱鬧。
不過,***的男人和女人都有了各自的工作,在鄉村的就是農民,在城市里的就是工人,工農兵學商,總會有各自的位子。人們更喜歡熱鬧了。大人會在五一、十一的時候開大會、上街游行,那是一種當家做主的感覺;孩子們會在六一上街表演節目,青年人會在五四奉獻愛心;大家更喜歡在春節的時候和其他人一樣去趕廟會、逛公園、轉商店,人民生活提高了,兜里也有倆錢了,買幾斤肉可以改善生活,買幾尺布可以縫件新衣,買串糖葫蘆會讓孩子們快活得像神仙,集會游行、開會學習和全家出行充分滿足了愛熱鬧的天性。
后來,愛看熱鬧的國人又從上世紀六十年代的那場群眾運動中得到大過其癮的熱鬧:眼看著那些不可一世的黨政要員、遐邇知名的達官貴人、有些來頭的**人士、盛極一時的文化名人,一個個掛著牌子,被架著飛機(筆者注:倒扭雙手)來到會場接受革命群眾的**,保證每一次都場場客滿、**迭起,除了可以見證那些人的狼狽,還可以登臺參與,自然就使得那些喜歡看熱鬧的人大呼過癮。
不想又過了一些年,那些愛看熱鬧的國人突然發現,即便是有王寶強的老婆和他的經紀人搞在一起的狗血鬧劇,即便是有劉愷威半夜到女演員房里討論三個小時的劇本的新聞搶了頭條,可是現在執行死刑不再公開,不再允許除官方組織的活動以外的自發聚集,那是群發事件的萌芽,自然要防微杜漸。于是,就只能在網上圍觀那些昔日的高官鋃鐺入獄,家里隨便一抄就是家產萬貫、富甲天下。于是有人就在心里幸災樂禍,有人就更加深了對貪官污吏的憤恨,想想那么多的財富集中到了極少部分人手里,形態的不平衡自然就更厲害。
看熱鬧是在享受一種觀看的樂趣,國人的興趣愛好變來變去,不知什么時候又變成喜歡看網上直播了。圍觀的人多了,就有了網紅,也有了直播經濟和文化,據說某個網紅在直播中既不唱歌又不跳舞,就是把一雙大**擺來擺去的,甚至還去睡了一會兒,居然還有十萬人圍觀,就叫人難以理解這些人這個行為背后的動機,也很難確定這些人想要達到何種目的。也許是因為生活平淡無味,也許是因為尋找新的刺激;也許是對達不到月收入9000元的人均水平而激發的怨恨,也許就干脆是一種幸災樂禍。
反正,中國的熱鬧,中國制造;世界看中國,中國有熱鬧。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