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燦一進門,就看到爸爸正坐在柜臺前吹電扇。
“爸,我回來了。”李小燦看到瘦骨嶙峋的爸爸,不由得一陣心酸。爸爸的皮膚黝黑,臉上的肉,緊緊的貼在高高突起的顴骨上。兩鬢染上了白發,就像剛剛下過雪一樣。
“閨女,回來了!”爸爸呵呵地笑著,兩邊臉頰的皺紋更深了,成了一朵脈絡清晰的大大的花,又像布滿溝壑的松樹皮。
“小燦,你回來了?”媽媽聞聲從廚房走出來,兩只手在圍裙上擦擦,又把臉一垮,“叫你別回來,你非回來!”
“我回來看看不行啊,你放心,你女兒不會窮到連路費都沒有。”李小燦放下行李包。
“爸,好點了嗎?”李小燦像小時候那樣,依偎在爸爸身旁。
“好多了。”爸爸說。
“爸,下午帶你去市里找專家檢查一下。”
“不用,我找熟人看了,在吃中藥,現在好多了。”爸爸拒絕了。
“你爸不愿去就別去了,省得來回跑的麻煩。”媽媽說。
李小燦一聽,急了:“爸,這個病是不能亂吃藥的,越早治療越好!”
“沒事,醫生開了藥,已經吃了半個多月了,有好轉,我不想再找別的醫生看,很麻煩。”
“爸,我帶你去很方便的,我借個輪椅推著你,你只用坐著就可以了。”李小燦再三要求。她不忍心看著爸爸日漸消瘦。眼前這個干瘦的矮矮的半個老頭,與小時候記憶中那個把她高高地舉在頭頂四處玩耍的身強力壯的青年男子是同一個人嗎?小時候爸爸和她扳手腕兒,是一把就能把她拎起來地。可是如今坐在她面前地爸爸,像一片枯黃的樹葉,露出衰頹之色。
“閨女,你的好意我心領了,我找的是老專家,50多歲,每個星期都換藥,效果還挺不錯的,你把我來回折騰,還不如讓我休養。檢查報告上幾個指標都已經降下來了,就血小板和白細胞沒有降下來,還有一周的藥沒吃。”爸爸堅持不去。
“算了,小燦,你爸不愿去,你就別強勉強他了。”媽媽也勸道。
李小燦無奈,只得仔細地翻看著一大包的中藥和一堆看不懂的數據報告單,又詳細的問了爸爸看病的經過以及吃藥前后的區別,這才放下心來。
爸爸已經不再喝酒,但酒精依賴癥還在,吃飯時,他的眼睛瞟向那壺泡了藥酒的大玻璃容器。
李小燦用筷子敲敲碗邊:“還惦記著酒呢,又辣又苦,有什么好喝的!”
小賣部是掙不到什么錢,那是每天人還不算少,暑假期間經常會有半大的孩子,拿著一兩塊錢來買零食買冰棍,李小燦坐在柜臺前看店,讓爸爸去休息。
李小燦自從出嫁后,很少回來,就連生孩子都是在外地,常年在外漂泊,回到熟悉的地方,覺得無比親切。
記得以前看《阿飛正傳》,里面有句臺詞——世界上有一種鳥,它沒有腳,生下來就不停的飛,飛得累了就睡在風里。她覺得自己就是這種鳥,只有回到家鄉,回到父母的身旁,她才會歇下來,這種安全感無比的踏實。
路邊還是成排的香樟樹,路上的行人見個面都會用她聽得懂的方言互相聊著天,而不是在南方時,別人用粵語聊得熱火朝天時,她茫然的瞪著雙眼,像個外星球人。
小鎮上節奏慢,除了早餐店,其他店都是八九點才開門,夜里也早早的關了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里不像大都市,整晚亮著絢麗多彩的霓虹燈和晝夜亮起的寫字樓。這里人們步履緩慢,不似都市的車水馬龍行色匆匆。
“你克(方言,去)買菜啦?”“那邊又(方言,有)個超市剛開張,打活動好便宜,你快克看哈子。”隔壁的張阿姨提著一袋子菜走進隔壁的門,和媽媽閑聊著。
這種鄰里鄉間的熟悉親密的關系,和都市一進門就關上防盜門相比,更原始,更讓人覺得親切。
如果不考慮醫療教育的實際問題,小鎮生活其實更符合養生,不急不躁。在小鎮里打個醬油都能碰到熟人,這種安逸自在的生活氛圍,似乎更符合人的本能,而不是提心吊膽地防備和卯足了勁你爭我搶。
如果在這個空氣中常年四季飄蕩著香樟味道的小鎮平平淡淡地過一生,倒也挺好。可現實是殘酷的,擺放在李爸李媽面前的一大難題就是兒子還沒結婚,一旦結婚就要買房買車還要彩禮,動輒幾十萬的成本,讓李爸李媽不敢松懈。
姐姐得知李小燦回老家,提議要先買房:“房子買了,爸爸媽媽心里的石頭才能落地,才能安心地治病休養。”
李小燦一聽,馬上投反對票:“姐,買房首付不難,可是誰來還貸?另外如果要治病,手上的錢都不夠,怎么治?”
爸爸光吃中藥兩千多,拍片子、抽血以及做B超等檢查費,已經花了五千多,小賣部一個月的收入已經都沒了。
李小燦忽然想起醫保,扭頭問媽媽:“媽,不是有農村合作醫療嗎?爸爸費用這次應該可以報銷一部分吧。”
“哪有什么報銷,去年書記讓我買,一年交三百,兩個人就是六百,太貴了,我沒買。”媽媽低著頭說。
“媽,你真是目光短淺!”李小燦一聽,內心很無語。沒有醫保,每一分錢都要自己掏,哪里吃得消,醫保是福利,為了區區六百元,媽媽竟然沒買!要知道一個ct都要六百多。
“還能再買嗎?”李小燦又問。
“醫保是過年時村書記找我買,恐怕不能吧,都是一年交一次的,最快要到明年了。”媽媽說。
李小燦無奈,只好咨詢了朋友圈幾個賣保險的,李小燦剛一報年齡,對方就要求做體檢,而且保費一年一萬多。商業保險也買不了,也買不起,李小燦一聲長嘆,覺得肩上的擔子沉甸甸的,一種無力感油然而生。人啊,什么都可以有,就是不能有病!
貧窮,不僅讓人物質上受苦,更可怕的是,長久的貧窮不僅會限制想象,還會容易讓人形成一種錙銖必較、受虐的思維定勢。
早晨,李小燦出門前問媽媽:“媽,我要去買早餐,你吃湯粉還是湯面?”
媽媽連忙搖頭:“昨晚有剩的菜,我熱一熱,不吃可就浪費了。”
李小燦知道媽媽為了省錢,四元的過早都不在外面吃。
“好。爸,你吃什么?”李小燦故意不理媽媽,她知道再勸媽媽,只會引起一場爭論。
“湯面。”爸爸說。爸爸跟著這種摳門摳到恨不得賣血的媽媽,一定吃了不少苦,不然何至于瘦成了這個樣子。
一會兒,李小燦提著一碗熱干面和一碗湯面回來。媽媽在廚房里吃一碗顏色是褐黑色的白菜,廚房光線不好,媽媽舍不得開燈,坐在黑乎乎的角落吃著飯。李小燦看著媽媽縮小的背影,覺得心酸又無奈。
李小燦走到大廳,吃一口熱干面,眉毛就皺了起來,味道不是記憶中的味道,腌豆角已經有點發臭。李小燦吃不下,剩了半碗,正好有客人買東西,她就去收銀臺了。
忙活了一陣子,把貨架擦了一遍后,李小燦進廚房倒水喝,赫然發現媽媽正在吃自己剩下的半碗熱干面,李小燦氣不打一處來,吼道:“媽,這個面不好吃,酸豆角都壞了,不能吃!”
媽媽用一塊破舊的脫了線的麻布擦擦嘴:“怎么不能吃了?味道好著呢。”
李小燦更氣了:“媽,抹布好臟,沒有紙巾嗎?!你家是窮到這種地步了,像乞丐一樣,吃扔掉的東西!”
媽媽若無其事地笑了一下,又開始念起經:“現在可不比以前,以前不知道怎么就那么窮啊,沒吃沒穿的,過的什么日子!你上學學費交不起,我只好送米給老師抵的學費,四處求情。你沒有本子寫字,我用包面條的紙給你做成本子……”
李小燦覺得媽媽又活倒退了,對于這些苦難的記憶她自己也有,可是完全沒必要因此過成了這樣子。
李小燦和媽媽一番大討論,試圖改變媽媽落后陳腐的花錢觀念和生活觀念,但一向不善言辭的媽媽,隨時能舉出無數的事例來證明“節儉光榮、花錢可恥”,李小燦舔舔因說話過多而發干的嘴唇,覺得自己早晨花四元錢買了熱干面,真是犯了滔天大罪。
第二天,李小燦買了三份熱干面,還買了粥和小籠包,媽媽倔強地吃昨晚的剩飯剩菜,然后再把冷掉的面和粥包子留到中午吃,并對李小燦從理論到實際進行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第三天,李小燦干脆什么都不買,和媽媽一起吃剩飯剩菜。這就是固執的力量,李小燦在極端的媽媽面前,毫無辦法。
也許是還沒有適應氣候,李小燦便秘了,對媽媽說:“媽,你買菜時買點香蕉回來吧。”結果,媽媽只買了少得可憐的三根香蕉。李小燦無比佩服媽媽能頂住收銀員以及稱重打價格服務員的詫異嫌棄的目光。
李小燦遞一根香蕉給媽媽:“媽,你也吃。”媽媽手一推:“我不愛吃。”
李小燦把香蕉塞到媽媽手里。媽媽又放下了。李小燦只得剝開:“媽,已經剝開了,不吃就壞掉了。”媽媽還是往外推,李小強無奈放下香蕉,媽媽不吃她也吃不下。三根香蕉,就這樣被放爛了。
等到第三天,曾經金燦燦的香蕉皮上長滿了黑點,媽媽才剝開吃。李小燦連忙攔住:“媽,香蕉都爛了,不能吃!”
媽媽卻說:“能吃啊,只是皮爛了,里面還很甜的!”并一口氣解決了兩根。
李小燦覺得媽媽有些不可理喻,可令李小燦更想不到的是,為了省錢,媽媽居然不吃藥。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