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琳已經出關,柳書涯和微微也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了,關云也帶來了劉胖子等得不耐煩的消息,他在古墓外頭已經等不及了,柳書涯他們再不去,劉胖子都要閑瘋了。
沒有理由繼續耽擱。
柳書涯、微微和岳琳三人啟程,他們選取的各類裝備,都由特殊事務部負責采辦提供,布置有專車運輸,柳書涯他們三人則只需帶著貼身行禮乘機前往。
路線是由首都國際機場飛往貴州畢杰市的機場,下機以后,關云又安排了專車,直接接了他們,折返向北開往目的地,那是云貴川三省交界的一處叫做披頭鎮的地方,實際隸屬云南。
起初專車在高速和國道上行駛還是比較舒服的,車速也開得很快,但是越往后來,進入鄉間小道,甚至崎嶇山路,路途就越顛簸起來。哪怕生產該專車的企業是國內頂級自主品牌,國家首腦專門座駕的供應廠商,也還是難以徹底消弭路途難行帶來的麻煩。好在柳書涯他們對此也無所謂,倒是司機和陪同的工作人員有些抱怨當地農村的交通不便。
行程最終的目的地是披頭鎮龍洞村佛光寨的羅漢山。
這個地方本身就處在一座延綿的山脈之上,羅漢山可謂山上之山,這座名為羅漢的山體本身倒也并不很大,延綿山脈的山脊上,這附近一片地勢都很平緩,唯獨這羅漢山在山脈背脊的平整地帶上陡然隆起,如同一尊巨型羅漢,打坐在山脈的脊背上。山中起云霧的時候,云合霧障、秀嶺甘泉,如同世外仙境,據半吊子水的劉胖子后來說的,此處確實是塊風水寶地。整個山脈就是一條龍脈,羅漢山就在龍脊背上。
此次大理古墓探墓任務的大本營由當地村政府安排在山下的一處廢棄的小學里。村里很多人外出打工,小孩子也越來越少,這所小學便被撤除了,當地適齡學生都被安排到附近好一些的學校寄宿學習。這個小學校校舍雖然簡陋,但是房屋倒是完好的兩層小樓房。可以看出,這小樓房很多地方都進行了翻修,房間內部裝飾雖然簡單,但是卻還盡量往現代快捷旅館的模式靠攏,整個兩層小樓中,原有的教室被隔開了,隔成小的房間,總共隔出了上下兩層樓十二個單間,足夠特殊事務部的人員安排住宿。
小學還有個院子,院子里原來是兩個籃球場,現在被特殊事務部搭建了大型涼棚,涼棚下面可以放置各類裝備及工作座椅,形成了一個露天工作站。
整個工作環境相當理想。
當夕陽就要落山的時候,搭載著柳書涯、微微和岳琳的專車一直開到了小院的門口。
旅途勞頓的三人才一下車,便看見一個胖大的身影從院子里蹬蹬蹬蹬的跑了出來,整個地面都仿佛在顫抖。
劉胖子看見久別重逢的親人們,忍不住一邊迎上來,一邊張開雙臂,要擁抱對方。
柳書涯覺得他這模樣太過夸張,可是想著對方可能確實在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呆久了,特別想念自己,于是也張開雙手,打算給對方一個十分瓷實的擁抱。
但是結果好尷尬呀。
劉胖子根本不搭理他,從他身邊繞了過去,并進一步繞過微微,最后抱上了走在最后的岳琳。
一向脾性溫和的柳書涯都被劉胖子搞得有些惱火,扭過頭來,滿臉惱怒的瞪著這個重色輕友的大胖子的肥大脊背,仿佛要用目光在他背上打一頓板子。
岳琳倒是豁達性子,也不避諱,直接回報了劉胖子一個熱情的擁抱,這讓劉胖子整個身子都酥麻了,心底樂開了花。就連他的腦海里的思維也都飄忽了,嘴上更是口不擇言的胡說八道,說出的話三句兩句的前后不搭,但總體的中心思想還是很明確的:岳琳更漂亮了,更時尚了,更有魅力了,更女神范了!
捎帶腳的最后還用微微來進行了一下比喻,說微微就是個麻桿,岳琳則性感得叫人鼻血流得停不住。
若是平時微微聽了這話,肯定要追著劉胖子一頓胖揍。
但是微微看著岳琳對劉胖子的肉麻殷勤居然沒有絲毫的抗拒,心里就平衡了,想著“這女人也太輕浮了,書涯哥哥肯定不喜歡”。
又看柳書涯那模樣還真十分的不高興,微微自己反倒高興了起來,她上前一步,直接挎住柳書涯的胳膊,“哥,我們走,別搭理他們。”
說完,拉著柳書涯往院內走去。
其實微微會錯了意,她以為柳書涯氣惱岳琳不檢點,實則正相反,柳書涯并不是氣惱岳琳和劉胖子的擁抱,他氣的是劉胖子不該晃他一下子,叫他誤會了,弄得特別尷尬,原本也只是略有些生氣,轉眼便煙消云散,不再看那劉胖子作死,跟著微微進了院子。
兩對人先后腳的進入院子,自然有特殊事務部的工作人員過來迎接和安排。
這次負責任務組織和后勤的是一位李科長,四十多歲,五十不到,十分干練的樣子。一看就知道是從部隊里出來的,腰桿筆直,說話聲如洪鐘。
可以看出,李科長在特殊事務部里也是獨當一面的優秀人才,但是他對柳書涯他們卻畢恭畢敬。
除了因為他知道這幾個人和關云關系密切以外,柳書涯等人在北川和地下實驗室的兩次大型行動,也叫他十分的佩服。
在李科長看來,能夠跟關云一起出生入死,然后又從險境里救出了自己同事的狠角色,豈是等閑的人物。李科長深知,救出的那幾位同事,無論在資歷還是業務能力方面,都絕不比他自己差。換句話說,就是這幾個人肯定比那幾位同事要強,跟自己比,自然就更強了。
更要命的是,這幾個人居然又接了眼前這個任務。李科長很清楚,這個事情,只會比北川古墓的情形更加的復雜,更加的危險。他自己這個層級的人,是肯定不會被放進古墓去的。
整個特殊事務部里,有資格參與這樣任務的人,實在不多,眼前這四位都是這樣的人,關云布置任務時,也說了整個工作組的所有人力和物質資源,都由柳書涯和劉胖子隨意調配,所有人都必須無條件的絕對服從他們的調遣。
雖然李科長對柳書涯他們十分敬服,但是他在干后勤組織工作方面的經驗也是十分豐富的。柳書涯等人遠道而來,自然有些辛苦,李科長相當明白首先最該做的是什么,那就是休息。所以李科長先安排了他們吃飯,然后睡覺。
李科長原本打算讓他們先睡個好覺,明天一早再開始工作。
但是等柳書涯他們吃完飯以后,劉胖子就憋不住了,拉著柳書涯他們進入一樓的零時會議室,要李科長介紹基本情況。
李科長勸阻無效,在征得了柳書涯他們的同意后,只得從命。
基本情況劉胖子已經看了很多遍,這次是柳書涯他們后來的三人第一次真正實地的聽取匯報。匯報者就是李科長本人。
李科長通過幻燈片的形式,對此次勘探的古墓的情況和歷史過往進行了一個簡潔而全面的介紹,主要內容包括墓地的發現、特點、實際情況和大理古墓的由來。另外他還找來了當地的村委會主任老徐,幫助介紹情況。
李科長介紹道:“這座古墓最初被發現,是源于幾位考古愛好者的旅游探索,這些考古愛好者在羅漢山西側2000多米高的大巖角山梁上探險考古時發現了類似墳墓的石洞和幾道“石埂”,石洞和石埂的布局與現代白族墓十分相似,但是規模卻大了很多。因此這些考古愛好者猜測羅漢山的這個石洞說不定是古大理皇族或者貴族的墳墓。不過,當時考古部門接到他們的匯報以后,來這里做了簡要的實地研究之后表示,該猜測還須進一步考證。”
“石埂是什么?跟白族墓有什么關系?”微微不解的問。
“大理皇族就是白族人,白族人墓葬風俗是起墳前會先在山坡上壘出石埂,在石埂背后起墳。他們起墳都會讓其面向太陽升起的東方,這可能表現的是對太陽的崇拜,也可能表示白族人是從東部沿海地區遷往云貴山區的,這種墓穴的定向,可能是對先祖故地的懷念。
白族墓壘石埂的目的應該是為了防止山體滑坡,以及土質松動造成墳墓下滑。石埂的作用就像是圍墻。壘石埂通常選擇方磚,石埂的長度為1丈左右,石埂建設中采用了錯位法,這也是古代常采用的方法,即在一塊長石頭的上下左右分布短石塊,這樣壘起的東西比較牢固。羅漢山古石埂恰好與這些規矩相符。專家將這處石埂及石頭走向與多處白族墳墓做過對比,發現它的布局與其他尚存完好的古代白族墓十分相似。包括現在白族建墓也壘石埂,古墓附近就有數座現代白族墳墓,都是面對東方,也建有對應的石埂壘在墳墓東北方向,與古墓石埂相似。”
“羅漢山上的這些石埂在我記事時就有了。據村里上年紀的白族老人說,這種墳前石埂名為‘歿埂’。”老徐主任補充介紹,“村里人一直流傳一個說法,當地的白族居民是從大理遷來的,當年蒙古大軍平云南時,大理國末代皇帝段興智逃到昆明后,被蒙軍一路追趕,直至逃避到此地的山上為止。以前在山腳下還有一座“土地廟”,后來專家來看了,多方考證以后,居然發現,那不大的小廟,居然不是什么尋常的土地廟,供奉的其實是大理末代皇帝段興智,是個‘天子廟’!”
“不錯”李科長接過話題,“除了石埂以外,石洞旁邊還散落著很多石料。這些石頭堆積集中,是人工運送上來的。猜測大概是歿門石。古代白族沒有文字,一般白族人的墳墓前都會有兩塊歿門石,男方女圓。在石埂圍起的區域內就是墳墓,布局為男左女右。現在白族人都有了文化,起墳時則會效仿漢人立碑。
羅漢山大巖角山梁石洞年代久遠,站在石洞前向山坡下望,可以看見由幾道石埂圍出了一個圓形壩子,這個壩子平坦得有些異常。應該是故意人為軋平。若是此處“古墳”真與大理白族皇室有關,那么墓室應該不只是石洞那么簡單,石洞另有用處,真正的大理皇室古墓,應該在石埂圍成的壩子底下才對。
這就是古墓的發現及現存情況。但是由于沒有立即組織發掘,所以也不能確定上述推測是否正確,考古專家進行了初步考證以后,也不知道是疏忽了還是有什么其他原由,將這個古墓的發掘工作暫時擱置了,現場被交由村子里進行原地保護。村子里在那兒用鐵柵欄草草圍了一圈,立了個牌子,禁止閑雜人等進入,每周定期派人巡邏探視一番,保護工作做得很粗糙。
就是因為這樣,才給了盜墓賊可乘之機,他們在聽聞這里可能有古墓之后,或許也找了一些能探看風水的能人異士,對羅漢山的風水進行了一番探測,察覺此處很可能真的具有重大古墓,所以就開始有組織的盜掘此墓,然后就出事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