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un 12 21:00:00 cst 2015
剛剛坐下來,碼了大概兩千字多一點,兩個小時過去了,好吧,我真的有點累了。
突然很佩服那些每天能堅持更三千字以上的作者朋友,不知道你們在現實生活中,是另外有工作,還是全職寫作,總之,不間斷的碼字,心情再好的人,都會逐漸變得煩躁。
不知道,這到底是什么原因?還是說,這個是因人而異?有沒有碼字越來越興奮、越來越激情的?真不知道,一天更新過萬字的作者,那些字是怎么憋出來的?難道真的是傳說中的文思泉涌?
好吧,如果真是這種情況,我必須給你兩個字,服!好吧,這其實是一個字,你看,我還沒有糊涂呢?哈哈。
最近,在看史鐵生的《病隙碎筆》,史老先生的觀點,好吧,我是真的講不出個子丑寅卯來,不過我推薦你去讀讀這本書,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或許,老史的文字,文學味太濃,與此地的小說相比,不是同一個類型,風格也迥異。在這本書中,我看到其中一段是這樣的,里面說,他知道其中的一個軟件,輸入你自己創作出來的不同的人名,軟件就會自己編出不同版本的故事情節,愛、恨、情、仇,各種版本都有,而且如果你不滿意的話,還可以更換,軟件會自動重新生成。
好吧,這個真的是太可怕了,當時的老史已經意識到這是非常可怕的,這對文學老說,真的是致命的打擊,特別是對小說一類的創作。
個人覺得,小說的創作,是人腦經過千錘百煉,淬過的,而不是簡單的“機器重復”的,如果機器重復的也算是文學小說的話,那么這絕對是渣渣,而且還是帶壞風氣的渣渣。
這種軟件如果應用在玄幻、修仙、修真等一類小說的廣泛創作上,我只能說,這是退步。
玄幻類的小說,我看的相對多點,但五六年過去了,創新真的是越來越少了,看了老史的書,突然讓我眼界大開,莫非在某一個角落,更新某一篇小說的,是一個機器?
我去,這個會不會太恐怖了?
其實,不管哪一類小說,也不管哪一本小說,在創作的時候,作者都需要花費巨大的精力,如果靠外力來凝聚書中的靈魂、骨骼的話,注定要被淘汰、被掩埋。
在理工科里,很多時候,我們做某一項工作的時候,我們懶了,于是,開動腦筋,一項又一項的專利被撰寫了出來,一個又一個發明公之于世,的確這些確實推進了社會的發展,節省勞力和資源。
但文學不是這樣,特別是文學的創作,文學的創作應該是獨立的,應該具有獨立的思想,而不是機器般的死搬硬套,不是圖省事,不是偷懶。
好吧,鍵盤敲到這里,真的又有點累了,或許,我又該去和“史哥”交流交流了,正如三毛一樣,人已去,但文字永存,在精神的世界里,他們都在孜孜不倦的訴說,你,是那個樂于傾聽的人嗎?
有些事只適合收藏。不能說,也不能想,卻又不能忘。它們不能變成語言,它們無法變成語言,一旦變成語言就不再是它們了。它們是一片朦朧的溫馨與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與絕望,它們的領地只有兩處:心與墳墓。比如說郵票,有些是用于寄信的,有些僅僅是為了收藏。我什么都沒有忘,但是有些事只適合收藏,不能說,也不能想,卻又不能放。要是有些事我沒說,你別以為是忘了,我什么也沒忘,但是有些事只適合收藏。------史鐵生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