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太玄仙道 正文 第一百四十三章 勝

作者/太玄觀道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佛門求得解脫,道家尋問逍遙,雖同是體近大道,超脫天地,其本質卻截然不同。縱使有些相似之通,也僅僅是相似而已,浮于表面罷了。

    初始之時,此界道論并不完善,道門修士很難從根本上反駁佛門之論,也未得證“絕性成滅情”、“物化而忘情”二者之間有何底源區別。然此次于碧落劍派共論之后,“天人合一、太玄之源”得到諸位宗師完善解說,在場群修共同認可。此時再論佛家滅情之性,于道門修士聽來則產生極大認知差異。

    “忘情”乃是自身之念,“忘”者順其意,成加引導,不違本性。“滅情”卻是被動之選,“滅”者逆其情,斷然摒它,強而制己。

    雖亦有生靈以“滅情”為意者,終究只占部分,并非一概如此。

    佛家有八萬四千法門以渡眾生,使得無論智、愚、賢、惡、有無根器者皆有可行之徑,然其本質本源皆是斬滅幾私欲念,并無更改。

    不可否認的是,若行“滅情之道”,于眾生而言,相較之下更為易成。如同“太上忘情”,淡化自身情欲善惡等雜念,只留粹然本質,則更易貼近天道。

    若有為己執念能拋棄一切者,此路自是極好,亦是最為通暢,道、佛兩家不少大神通者憑此而遁破大千。

    人生不同,所性不同,所求亦不同。若本就無滅情忘情之念,單純為求天道而逆自身之意,終究失了自然。

    于道家而言,修行乃是自身超脫,個體之間仍需獨立,縱然成大神通者,若非本性喜愛樂善濟世,亦不會無故助人,便是不愿沾染因果。

    惡行有因果,善行亦有因果,無論善惡,皆有可能阻擋自身成道,只求得逍遙,順心意便好。

    于佛家而言,修行乃是普度眾生,度己之間亦需度人,有大慈悲者,寧誤己成道而成全他人得登彼岸。

    昔有地藏王菩薩見地獄及三惡道諸罪苦眾生,發下大誓愿,眾生渡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

    亦有觀世音菩薩見六道輪回疾苦,重返婆娑世界,為解眾生倒懸而不成佛。

    此界雖未有這二位菩薩法相,但佛門中大德亦層出不窮,救苦救難于世間茫茫蒼生。

    ……

    ……

    智覺佛性深厚,修為莫測,跟腳極深,即便智念、智清、玄靜等得登巔峰的龍華真人,無論神通、感悟亦遜色其人。在其師尊慧法圓寂之后,于此界佛修中,當是無出其右!然終究所修所學皆系于此方世界,持論之源本就遜于歷經多番道論洗禮的唐易。更何況“天人合一,太玄之論”凝結百家之大成,上合天道,下順人心,又正值道門眾修齊齊認同之時,其勢正成巔峰之態。

    眾人深知,此時道門正為鋒芒,就目前而言,強行論辯則是逆勢而行,根本駁之不倒,壓之不下!

    在如此不利情形中,智覺亦能主動論戰,憑借自身所感所悟,爭鋒不落。

    一時之間,無論佛門眾僧或是道家修士,皆對其很是佩服。

    ……

    ……

    金飛西行,玉逐其走,時轉星隱不覺處,瞬息幾月已然逝去。唐易也好,智覺也罷,妙言似如無窮無盡,直聽得眾人心神搖曳。

    唐易辯論以來,始終狀若不疾不徐,即便針鋒相對,亦未生出半分煙火氣息。

    智覺卻如同外像一般,作稚童之狀,平靜時安然如故,激烈時面色漲紅,渾不像佛門高僧,絲毫不做性情掩飾。

    終究唐易“太玄之論”更為全面貫徹,智覺即便竭盡全力,前期勉強平分秋色,然至中期,漸漸不支,此時不免落了下風。

    智覺終究是智覺,雖落得下風,但唐易想要完全壓制其人卻并無可能。

    畢竟佛道兩家之針對迥然有異,立意上亦難以用高低論之。只是佛家言人生乃苦海,乃火宅,一切皆苦,唯有涅槃才得以脫離苦海,脫離人生苦難之輪回。

    道家則認為本質在于生命,在于享受其間,故此追求終極目標的認知差異極大,手段更是不一。

    此時的“太玄之論”雖比智覺現下所悟佛理要深入一個層次,但本質上亦不算超越佛道。

    原本唐易已然做好持久之戰,若照此下去,不知何時方能休止。

    不曾料想,智覺感到確實辯之不過,并不糾纏,也未做僵持之舉。眉眼神色間,原本的激動瞬時化為平靜,于蓮花之上,緩緩起身,帶得一襲朱紅袈裟微動,面朝唐易合十行禮,痛快認輸:“阿彌陀佛,施主妙論,小僧拜服!”

    于此之時,佛門眾僧見此情形,亦不由雙掌合十,同唱:“南無阿彌佗佛。”聲色平穩,神情卻不加任何掩飾,有些凝重之感,而一眾沙彌除了凝重,更是心有不甘……

    道家諸人均是微愣,未曾想如此之快便能了結。

    林立可等人倒是若有所思,心中隱隱暗贊。

    唐易見其人坦然自若,平靜至極,并未因敗而有半分沮喪,這非是喜怒不形于色,而是真正不以為意。

    如此豁達,不由心贊:“好個通慧佛心!”

    同時思緒通透,瞬間明了,智覺前來言辯,并非代表佛門阻道家氣勢,更非一昧求勝,而是圖一暢快,倒也是真性情。

    唐易隨即起身還禮,道:“大師承讓了。”

    智覺含笑,復施一禮:“唐施主客氣。”他雖無必勝之心,卻也非故意求敗。

    道門同論成型之時,智清曾傳音于智覺,請求他代表佛門對辯一場。

    前次相聚,佛門意見并不統一,各位龍華真人顧慮頗多,并不十分認同智清所慮。若是此場得勝,打擊道門群修之心,自然極好,若是不勝,激發佛門同行之念,也有益處。

    智覺之所以欣然同意,非因智清,亦非為佛門。乃是正如唐易猜測,其人聞聽數月妙論,早已心生喜悅,按耐不得,愿親與唐易一辯。

    雖無勝出把握,卻也不在乎成敗虛名。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南市| 荆门市| 商都县| 德令哈市| 吴川市| 通渭县| 游戏| 永昌县| 祥云县| 基隆市| 祁东县| 绵竹市| 台州市| 沙田区| 堆龙德庆县| 天峻县| 贡觉县| 象州县| 泰顺县| 沾益县| 彰武县| 噶尔县| 广昌县| 宁陕县| 蛟河市| 鄂州市| 札达县| 赤城县| 固始县| 芒康县| 柳江县| 桓仁| 长沙县| 织金县| 碌曲县| 西峡县| 来宾市| 叶城县| 神池县| 浙江省| 珲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