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山上有個小師叔
黃衣老者似乎遮遮掩掩些什么,死活不肯透露自己的姓名,李驚瀾也不追問,只是“小叛徒”裴小環被黃衣老者的“糖衣炮彈”收買了,每日里,寫完一百個大字,便飛一樣跑去,那個“老爺爺”“刀刀姐”叫的勤,李驚瀾也樂得清凈,除了樁功不綴,也開始學習刀譜的第二式,驚雷,開山一刀講的是一個氣勢,一往無前,一刀兩斷,而驚雷起式卻如亂環,刀式卷出三股內勁,然后一刀破之,如同烏云積蓄,越來越濃重,一道驚雷炸破云層,把三股內勁引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卷講究一個巧,卷出三環講究一個快,一刀破之講究一個準字,李驚瀾這才悟出陸歌行讓他每日劈柴的意義,一個快,一個準,自己已經在不經意里堪堪入門,至于這個巧字,琢磨了幾天,才想出一個辦法,就是刻章。
李驚瀾的字,是夫子教出來的,下了苦功夫,路過羅河鎮,買了刻刀工具,篆刻方面的書籍,就干了起來,開始不求多,不求急,慢工出細活兒,第一方刻了個“中正”陰刻大篆,第二方刻了“驚弦”,第三方印才刻四個字的“春色滿園”接著“事裴成錦”“浩然正氣”……期間裴小環先是手舞足蹈的在李驚瀾身前身后轉來轉去,然后把“事裴成錦”掛在胸前,到處亂蓋,路過的村鎮,道觀,名勝古跡都不消說,自己腦門上都蓋一個,李驚瀾的手背,黃衣老者的領口,硬生生把個叱咤蜀中的女俠刀刀,都不敢讓她近身,天曉得她興致一來,嘴里喊著“我的,我的,都是我的!”小手亂晃,“天魔印”會蓋在哪里?
惹不起還躲不起?休憩的時候女俠都是跳到樹杈上休憩,隨手掰根枯枝,折一節“刷”的一聲恨恨丟向李驚瀾,都是你,裝什么大瓣兒蒜,刻什么破印章!
李驚瀾都冤死了,我特么招誰了?
只好也遠遠的躲著刀女俠。
就這么一路,打打鬧鬧,這一天終于來到龍虎山腳下。
山門之下,年約十八九歲待客的道士沖著黃衣老者躬身單掌施禮:“守拙師叔!您回來了!”
這場面頓時就尷尬起來了,李驚瀾驚詫的問道:“老丈也是龍虎山的道士?”
黃衣老者頭也不回:“我不是!”…….
待客道士就不樂意了,道士道士你就不會叫聲道長?仙長?仙師?你家長輩咋教你來著,連點禮貌都不懂?
“這位小哥,此乃龍虎山掌教真人門下親傳,守拙真人,不可如此無禮!”
黃衣老者以袖掩面……真想一巴掌拍死這個多嘴的小道士。
“內什么,小兄弟……小哥……也不是,內個……我先去拜見師父,呃,小師叔,我先走了!”守拙真人大袖一揮,騰空而起,掠過山門,頭
也不回的沖了進去。
“小師叔?”待客道士懵了。
“小師叔?”錐帽少女也懵了。
“小師叔?”李驚瀾臉色就變了,感情這一路都被這老小子騙了,難怪支支吾吾的不肯說自己的名號,出身,原來他什么都知道,拉不下這張老臉,難怪一路盡帶著小環要么在前,要么在后,遠遠的躲著自己。
李驚瀾拍拍腦門兒:“世風日下啊!”
看著愣神兒的待客道士,李驚瀾嘆息一聲,做了個揖,:“我是“真道人”門下末徒李驚瀾,從師日短,還望……還望帶個路,拜見師父!”
待客道士當時“撲通”就趴下了,“師叔祖恕罪,師叔祖恕罪!”
錐帽少女冷哼一聲,“臭顯擺”,擰身一縱,腳尖連點,幾下便也消失在山上。
李驚瀾一邊扶起小道士,一邊苦笑:“這哪跟哪兒啊!”
李驚瀾其實并不懂得自己的輩分在龍虎山的地位,但待客道士懂啊!死活讓他在門口等一等,趕緊讓身旁的師弟上山稟告,半路上就碰到師叔易秋道長,原來掌教真人那邊已見過守拙,思量一下,就讓師弟易秋來迎一下,待見過張寶熙,參拜祖師之后,這才算光明正大。
來到山門近前,一向大大咧咧的易秋也不禁腹誹起師叔來,你一百歲老人收什么關門弟子么?真想晚年再過把老師癮,起碼收個年齡大點兒的,眼前這位十四五的少年,算怎么回事兒?難怪守拙師侄都覺得臉熱。
說一千道一萬,大不過一個禮字,七十有一的易秋仙師不得不捏著鼻子,黑著臉道聲:小師弟,請隨我來。
李驚瀾回頭要牽裴小環的小手,也被隱約知道大伯的死,隱約與龍虎山有不小糾葛的裴小環甩開,低頭站在自己身后不遠處,生著悶氣。
李驚瀾心道,我招誰了?怎么一個個臉拉的老長?怪我咯!
山道之上,李驚瀾問起師父近況,易秋也一一道來,只是說到那個京城來的死胖子,一把火點了后山,一直在山上修道不擅權變的易秋,不由的氣的胡須亂抖,咬牙切齒。李驚瀾從未想過自己的親爹也有這么生猛的時候,所以,自然而然的附和道:最可恨的就是胖子,以后見到見一次打一次。易秋頓時覺得這個小師弟正義感滿滿,話語之間就慢慢輕快起來。
裴小環最愛聽這個,心中大樂,小拳頭握的緊緊的:“胖子,干得好,加油哦!”直到就差眉飛色舞了,才趕緊收住,心中默念前不久李驚瀾跟她說過的九字真言:胸有驚雷,而面如平湖。隨即學著老道士易秋背轉雙手,不徐不疾的踱起方步來。心里不忘夸贊自己一下:嗯,不錯不錯,這鎮定功夫,也是天賦異稟啊!
此時遠在滄國邊境三百里處草原上的一座大帳里,一個胖子正斜依在羊毛毯上,飲著馬奶酒,欣賞著草原風情的歌舞,突然間連打幾個噴嚏,胖子揉揉鼻子,低語了一句:又是誰在罵我?
唉!債多了不愁,仇人多了可是真愁人啊!
易秋見過張寶熙之后,便告罪一聲,轉身離去,裴小環提了把小木凳在旁邊生氣,張寶熙李驚瀾,師徒倆相對而坐,倒了兩碗清水,面面相覷,大眼瞪小眼,卻不知道話頭從哪里說起。
過了半晌,老道士才指著裴小環問:“陸歌行就這么把她丟給你了?”
“哦,其實是我先拿的主意,師父,你不知道,我打小就不怎么和別的孩子親近,直到去了邑城,在軍伍之中才有了幾個換命的兄弟,這丫頭可能不太一樣,與我天生親近,所以,就是陸前輩不說,我也得護著她。難不成在山上,會有什么關礙?要不我把她先送到京城和我娘做個伴?實在不行去慶城我姐那里也成。”
老道士遠遠的瞧了瞧裴小環,回頭答道:“倒是無妨,機緣一事,本該順其自然,這孩子也是有大氣運的,至于關礙,卻不是在山上,也不在當下,你眼下倒是不用擔心。”
“三清殿下道千年,龍虎山上是非多。驚瀾,我的意思是說,師父這一脈在世的只有你和北海那個釣魚的,況且那家伙也未必見得著,說不定哪天劍開滄海就走到師父前面了,你在龍虎山應該多結點善緣,你爹臨行前來過一趟,可能最近幾年也顧不得你,你要明白!”
“他什么時候顧得上我了?”李驚瀾腹誹道。但明面兒上也不好跟師父說這個。只是點頭稱是。
世間男子大多與父親不親,是有原因的,有擔當的漢子給孩子做什么,都覺得是理所應當,沒必要婆婆媽媽的整天嘮叨,也不愿孩子知道自己給他鋪下一條路,以免打擊他的自信,所以男孩大多不太理解父親的恨鐵不成鋼,李驚瀾更是不懂李云道除了第一次倒臺,其余的兩次,都是為了自己,最后一次甚至不惜犧牲李驚弦,這事皇帝知道,仇敵知道,妻子知道,驚弦知道,唯獨李驚瀾不知道。但李云道不會說,兒子腳下有條路,爹幫著在遠處瞧著,有偏差的,背后拉一把,兒子腳下沒有路,爹就保你一生平安,這是當爹的責任,沒道理滿世界宣揚。
世間大愛皆無聲!
待到吉日,李驚瀾見過掌教真人張承乾,三清殿上拜了祖師,祖師殿里焚香稟告了師祖,與各位師兄見了禮,又去各座山峰回了禮,這才算名正言順的認祖歸宗,從此,龍虎山上就多了一個年紀輕輕,輩分卻高的嚇人的師叔祖。
師叔祖從來不拿架子,生活也極其規律,每日里晨起之時觀樓望云海一個時辰,挑水走樁,劈柴練刀一個時辰,見到誰都是笑瞇瞇的,有搞不清狀況的小道士喊“師兄”時也不惱,碰到山上大小事情,需要搭把手的時候絕不旁觀。
師叔祖有個愛好,就是喜歡給人刻私章,幾乎是來者不拒,只是人多了難免不能及時拿到,也會笑著說“不好意思,你三天后過來取吧!”,大小篆,行隸楷,手到拈來,也會根據不同身份年齡做些建議,從來都不嫌麻煩,總之大家很滿意。
師叔祖不擅打卦解簽,卻喜歡看書,所以,下山游歷或者辦事的道士都喜歡給師叔祖帶書回來,師叔祖就會笑瞇瞇的拿起那方“以觀天下”的篆書印章,揭開封面蓋在第一頁,也會把書借給山上任何一個道士,從不吝嗇。
在山上,更多的小道士都會叫錯,除了在幾個一個巴掌能數的清的師兄弟面前,師叔祖從不會提醒他們叫錯了,師兄也好師叔也好,師叔祖也好,其實都沒什么,重要的是自己在龍虎山很是心安。
李驚瀾在龍虎山過得很心安。但龍虎山卻有點不安,很不安......
因為,師叔祖可以叫錯,但小師叔就不行了,與師叔祖的溫和不通,和師叔祖同時上山的小姑娘,就厲害了。小姑娘從來都不會穿道袍,但她總是以師叔祖門下大弟子自居,恨不得把茫茫多的龍虎山小道士集中起來,一個個挨著,指著鼻子告訴他們我是你們的“小師叔”。
叫錯輩分的小道士們,會被小師叔面容嚴肅的叫住,她會把龍虎山的宗譜從頭到尾背一遍,認真的告訴你,你的師父的師父是我師父的師兄,所以我的師父就是你的師父的師叔,所以你的師父是我的師兄,按照輩分你應該叫我小師叔,龍虎山是天下道教之首,為天下道教之表率,禮儀一項是重中之重,可不能馬虎,今天在這里我就原諒你了,但是,你的記住了,否則改天在外人面前叫錯了,就會讓人家笑話咱們龍虎山沒家教,不懂規矩。懂不?你別欺負我小,道理我懂!為了加深你的記憶,來,叫三聲“小師叔”聽聽!
欺負你小?特么這是誰在欺負誰?
小丫頭嘚吧嘚吧說個沒完,越是圍觀的人多,小姑娘越是得意,末了還會鼻子一哼:散了吧!今天就算了,以后注意啊!
明明還是一小丫頭片子,偏偏裝作老氣秋橫的樣子,長篇大論,引經據典,吐沫飛濺,不多日,山上居然沒有幾個沒被她訓過的小道士,這小丫頭在龍虎山上,能打的舍不得打,能說的都是胡子比姑娘個頭還長的,不好說,能管的都是輩分不夠的,管不了,掰著指頭挨個數,這諾大一個龍虎山上夠資格,有愿意拉下臉來,還能撐得住一哭二鬧三上吊的,除了李驚瀾就真就沒人能治得了她,偏偏她還沒有什么功課,除了寫字,就是像老虎巡山一樣,每日里都得在各個山頭溜一圈,滿山的小道士苦不堪言哪!
這不,甚至有的山頭每天專門都有人在半山腰放哨,專門盯著這丫頭,就差在峰頭插棵消息樹了。防火防盜防小師叔!
沒幾天山上就傳遍了,“小師叔”“女先生”,小魔王成了龍虎山談虎色變的話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