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嬰大勝,劉恒大喜,老將得勝歸,新帝出城迎。灌嬰殲敵十萬,大敗老上單于,自先帝起,從未有過如此揚眉吐氣,朝野振奮的戰績。
小黃門將捷報遞于宣室當值的太監,便被一干侍衛抬到一旁偏殿休息,沒有人責備報訊的小黃門殿前失儀,也沒人在意這讓人記不住姓名的小黃門,火紅色的捷報,是前方戰事大勝的顏色,滿朝文武官員的眼睛,死死的盯著小太監的手,看著小太監碎步跑向劉恒的背影。
不待當值小太監上前,劉恒起身便奪來大紅捷報。
“灌相大敗老上于張掖……殲敵十萬,老上率五十親衛渡河遠盾……”
“念,快大聲念于眾人聽!”
“……三月二十一,相灌嬰敗敵張掖……殲敵十萬眾……”太監的嗓音雖然尖細,但這聲音落在滿朝文武耳中,恰如天籟般。消息傳到陳平府內,陳平雖不能起床,但在塌上老淚縱橫,雙手松拱,眼朝西方望去,嘴中喃喃有詞,神色激動,強撐著說出“先帝”二字,便側躺在床榻,突然精光隱現的雙眼,慢慢變的渾濁……
橫門外十里,劉恒棄輦從履,百官隨其后,長安百姓,具都伏地喜迎,十里之地,一路歡歌載舞。劉恒親自將灌嬰扶在龍輦,百官攜長安百姓,具都拜服于地。
灌嬰一生征戰,早就暗疾在身,此戰耗盡心力,終未曾讓劉恒失望,未曾讓滿朝文武失望。灌嬰班師回朝之后,聽聞陳平逝去,從此便一臥不起。
“陛下,右相陳平去世了。”未央宮內,劉恒宴請百官,灌阿替父出席,當次喜慶之時,當值小太監,不敢大聲稟報,在劉恒耳邊細語告知。劉恒原本綻開的眉眼,瞬間僵住,轉身面向西鞠身一拜,手執銅樽慢敬三杯,神色凄迷,長袖掩住面容,從側退出。
“陛下,家父走的安詳欣慰,不曾因陛下未能親送而抱憾,陛下莫要心中難過,先帝囑托宏遠,家父是看到了希望,這才無憂而去追隨先帝……”陳平的兒子陳買,心下悲戚,話語哽塞,劉恒忙以手扶起。
“陳相一生為國操勞,病臥床榻之上,尤不忘喜報先帝,一門忠烈,當追封獻侯,世襲三代,以慰忠魂。”
“右相陳平,忠義一生,少時家貧,喜好黃老,及冠之年,游學四方。有助先帝脫困從龍之功,獻計平楚,功在社稷,整肅朝綱,功在當朝,解白登,釋樊噲,出相佐政,嘔心瀝血,外御四夷鎮撫諸侯,內親百姓重民意,殿前御三公九卿,統領百官,卿大夫各得任其職焉。今陛下忽聞其薨,不甚悲哀,念相生平,下詔恩澤,追封陳平謚號獻侯,功蔭三代,由子買繼……”
一代賢相,就此西去,劉恒掛念陳平一生,不僅恩旨澤被陳平后人,更將陳平生平事跡,讓人銘在太廟,要后代皇子皇孫,諸王侯爵,文武百官,具都以此為表。
未央宮,竇漪房正拉著弟弟竇廣國說話,但見竇廣國面色悲戚,也是為陳平的死,心中難過。
“蕭相、曹相,本是縣吏之能,大漢建朝之初,唯韓信、陳平身負污辱之名最盛,世人多有見笑其恥,世人愚淺,陳相無隨先帝宰白蛇之功,卒能成就王業,實乃胸懷天下,謀福眾生之賢相,理當聲著千載,譽滿天下。”
“弟弟這般言語,只在姐姐身邊提起便止,蕭墻之禍,不可不防。以弟弟的賢能,不在張陳之下,但盛名之下,權柄之暗,禍垢隱藏,不若當一逍遙的侯爺,偏安一隅的好。”
“姐姐的訓誡,弟弟牢記在心,今天下歸心,萬民拜服,盛世將來,弟自當效仿黃老,以保竇家無妄過。”
張良如同御風逐云的野鶴,陳平卻如黃河泛起的浪花,具都隨著塵埃,消逝在歷史的碧空長河,史書寥寥數筆帶過,唯有民間傳頌經久不衰。
夏日至,遍野郁郁蔥蔥,處處鳥雀歡鳴,長安處處顯露出一絲喜慶,長公主大婚,這在坊間被百姓津津樂道,但在未央宮,卻是一個禁咒,無人敢提。
匈奴雖然兩次大敗,但元氣未傷,漠北依舊是匈奴的天下,各胡人部落依然聽命老上單于。稽粥集結大小四十多個部落,強令附屬東胡等四國聽命出兵,必要一雪前恥。
朝議時,主戰住和參半,但劉恒心中是不愿再生戰事,善謀能戰的賢臣良將,一個一個,不是告老退養,便是追隨先帝而去,各地藩王虎視耿耿,看似平靜的江山,暗流涌動,內憂外患。李廣的計策非一朝一夕之功,就如當年絕戶計般,旦夕之間,自己可穩定朝綱,已是精疲力竭,此番若是再用兵平胡,莫說是囊中捉襟見肘,即便是統兵御敵的良將,也是一時難尋。
“李廣雖然善戰,但依舊是少了資歷,難以服眾,陛下萬不可輕易言戰。”竇廣國說出這句話后,劉恒頓感無力,千萬民眾,竟然不敵番外百萬之蠻夷。開疆擴土之功,怕是無望。
“何人可使單于庭?”劉恒的話重重的敲在宣室內,文武群臣的胸口,出使單于庭,意味著和親,君辱臣死,無論和親是否成功,出使的使臣,從此便就成了劉恒的禁忌,意味著仕途的終了。
“陛下,出使向來伴著和親,歷來由內臣親王擔任,可由內臣中行說擔任使臣,沿途也好照顧長公主。”有一人提議,群臣具都附議。
長公主遠嫁的消息,在民間不曾傳出分毫,卻被傳到李廣耳中。中都之時,小細君日日糾纏著自己玩鬧,小小年紀,便揚言要隨著李廣,出戰漠北,可惜生就女兒身,細君要遠嫁胡地,受那兄弟子侄輪亂之辱,李廣怎能舍得?
“燕二,你率眾騎衛各方查探,定要摸清和親路線。”
小細君,你莫怕,廣叔叔這便救你。
長安,劉恒在宮門城樓上望著細君遠去的車馬,此番和親,分作兩隊,一對中行說帶著自己的長女細君,繞道白登,為的就是避開李廣,一隊車馬儀仗,直奔塑方,要李廣親自在塑方迎接,為的就是掩人耳目。
“義弟,莫要以兒女私情,誤了朕的軍國大事。”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