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風云錄
第一卷 遼東驚變
第三章 內外交困謀定計
第十二節 赴京調兵
萬歷四十六年(后金天命三年)十一月。
凜冽的寒風已經降臨了遼東大地,這片雄壯、遼闊的大地上,到處都是枯樹、寒風,目光所及一片蕭瑟,沒有絲毫的冬雪降下,預示著來年的干旱與饑餓。
而遼東的形勢也如氣候一般異常的嚴峻。
自從努爾哈赤率軍攻下清河城之后,建奴大軍開始四處出擊,氣焰越來越猖狂,兵鋒甚至一度開到了沈陽以北百里的地方。
與此同時,大明從全國各地調集的援軍也已經陸續抵達了遼東,而新任遼東經略楊鎬也趕到了沈陽坐鎮部署戰前事宜。
眼見各路大軍云集,楊鎬壯志凌云、信心滿滿,想要打出一個大捷來作為自己進入內閣的敲門磚。但是,楊鎬的好心情并沒有持續多久,轉眼就被各營發來催要糧餉、裝備的公文破壞了。
楊鎬見大軍已經云集,但是后勤事務還沒有什么眉目,忍不住大發雷霆,馬上派人將經略府的監糧官找來問話。
“如今數以十萬計的大軍云集遼東,每日人吃馬嚼消耗的錢糧不計其數,可朝廷撥付下來的錢糧、兵備為何遲遲不能到位!”楊鎬十分惱怒地問道。
一旁的監糧官十分為難的說道:“大人,下官一直在向兵部討要兵備,而兵部的人說需要戶部撥付銀兩來打造兵器鎧甲;下官又向戶部催要糧餉和打造裝備的銀兩,但是戶部的人已經說了,糧草運到遼東路途太過遙遠,軍需糧草需要時間囤積,而撥付兵部的銀兩也正在籌集之中,讓咱們再等等。”
“等!哪有時間?建奴會給我時間嗎?給我再去催!糧草、裝備必須在年底之前補充完畢,否則我就上書陛下,彈劾他戶部和兵部!”
監糧官見楊鎬動了怒,急忙說道:“大人息怒,大人息怒,下官馬上給戶部和兵部發文催要。”
楊鎬處理完糧餉之事,又前往各處援軍大營巡視。但是所見所聞再一次讓這位新任的遼東經略備受打擊。
各地趕來的所謂精銳援軍大部分都是徒有虛名,各營中的士兵一個個衣甲不全,手中的武器十分簡陋,將士們的精神大都十分萎靡,這哪里是大明的精銳啊,這分明是一群群的乞丐兵!
楊鎬回到府中的時候已經被氣得是七竅生煙了,自己費盡心機的往上爬,傍著閣老方從哲好不容易當上了這遼東經略,想著可以借此機會痛擊建奴建立功勛,誰成想調集到手下的都是這種“精銳”?接下來的戰事可如何是好!
與楊鎬一樣心情不佳的,還有劉挺祖孫三人。
這日,劉鋌與劉釗、劉云威正在商議即將開始的大戰。此時三人也都知道了援軍是什么貨色,這樣的援軍對上建奴只怕是沒什么用的。
思來想去,劉挺祖孫三人覺得此戰想要有把握,還是要調集川軍舊部赴遼。
劉釗說道:“父親,此前咱們幾次三番上書調集川軍舊部,但是都被否決了,咱們就算再上書也未必會成功啊!
劉云威在一旁說道:“這場國戰事關重大,多一支精銳援軍就多一分勝算,朝廷到底是怎么想的?為什么一直不同意?難道真的只是因為錢糧不足?”
劉釗冷笑了一聲,說道:“錢糧不足?都是借口!”
劉挺想了半天,說道:“好了,先不說這些。釗兒,這一次你親自跑一趟,帶著我的奏折去一趟京師。你到了京師先去找兵部侍郎李林彬大人,看看他能不能幫上忙,咱們再盡盡人事吧!
劉釗點了點頭,說道:“好的,我今日就連夜出發!
十幾天后,劉釗風塵仆仆的趕到了京師,來不及休息劉釗就先趕到了李林彬府邸,。
二人落座之后,劉釗直截了當的說明了來意。
李林彬聽完一臉的為難,說道:“劉將軍,您也知道,我只是一個小小的兵部侍郎,左右不了朝政大局的。這件事我也只能是報給尚書黃大人。”
劉釗說道:“李大人放心,家父知道大人的難處,不會讓大人為難的。只是如今遼東的形勢并沒有因為援軍到達而發生太大的變化。那些援軍是什么情況想必李大人也是知道的!
李林斌嘆了一口氣,說道:“確實,赴遼援軍雖說也是有些能戰之兵,但是大多數還是算不上精銳的。”
“正是!正因為如此,家父才建議朝廷再調集川軍舊部的!
“難啊!崩盍直蛘f道:“劉將軍,您知道朝廷為何屢次拒絕調集川軍舊部嗎?”
“愿聞其詳!
李林斌將聲音微微壓低,說道:“當初令尊上書調集舊部的時候,陛下還是有些意動的,但是為何最終沒有同意?一方面確是因為朝廷財政困難,要知道多派一支人馬,所需的糧草就要多加幾倍;另一方面,就要說到方閣老了。”
劉釗一聽,頓時怒氣上涌,說道:“李大人是說。。。。。!
“話到此處就好,不必多說了!崩盍直驅⒃捊恿诉^來。
“哼!將士們在遼東浴血廝殺,如今只是想多調集些援兵罷了,卻想不到朝中有人掣肘!這是為什么?方閣老是想要當秦檜嗎!”
李林斌連連罷手,說道:“劉將軍消消氣,此話嚴重了。你想想看,令尊本是遼東副總兵,而屢次上書將川兵調到其麾下,這是犯了閣老的忌了!
李林彬見劉釗還是不解的望著自己,便說道:“方閣老是文人,怎容武人如此行事?”
劉釗的臉漲得通紅,說道:“國戰當前,豈分文武!”
“可朝政分啊!崩盍直驀@了口氣,說道:“劉將軍先在京中住下,待老夫將此事報與黃尚書再做打算!
劉釗無奈,說道:“那就有勞李大人了!
兩日之后,萬歷帝召集方從哲、黃嘉善、李如華議事。
君臣商議了一會,兵部尚書黃嘉善說道:“陛下,臣日前接到遼東鎮副總兵劉挺的奏報,再次請求調集其帶領過的川兵舊部開赴遼東。其言:此次遼東大戰事關國運,朝廷應做好萬全之策。如今建奴兵鋒甚利,而各路援兵戰力參差不齊,為保戰局順利,請求再調集三萬川軍赴遼。”
萬歷帝聽完后不置可否,看了看方從哲,說道:“方閣老的意見呢?”
方從哲瞄了一眼黃嘉善,說道:“陛下,臣以為再調川軍大可不必,目前匯聚遼東的援軍加上遼東本地兵馬已經超過十萬,足可蕩平建奴,又何必再行征調?”
“陛下,此戰重大,萬萬不可掉以輕心啊。臣以為劉老將軍所說不無道理,況且川軍戰力卓越,調到遼東必可大大增加此戰的勝算!秉S嘉善說道。
方從哲反問道:“黃尚書就這么肯定川軍善戰?如果將其部調到遼東后,戰力稀松無法擔當主力,那豈不是多費了錢糧嗎?要知道現在的每一分錢,那都是從天下百姓的嘴里摳出來的!”
黃嘉善也不甘示弱,說道:“劉挺老將軍在信中說了,給老將軍三萬川軍,便可獨擋建奴!陛下,臣以為劉挺老將軍必定不會大放厥詞的,所以川軍的戰力不存在疑問,劉老將軍以往的戰績也足以說明這一點,凡是有川軍參加的戰斗,劉老將軍都會捷報頻傳啊!
“什么?三萬川軍能抵擋十數萬的建奴?劉老將軍上年紀了,這種話都說的出來?簡直是狂妄!”方從哲語氣不善的說道。
黃嘉善一聽,心知自己說錯了話,站在那里十分尷尬,也就沒了下文。
萬歷帝說道:“方閣老言重了,劉老將軍也是為了國事嘛!
“陛下教訓的是,是老臣失言了!
“不過調集川兵之事,此前已經有過幾次爭論,這次也是一樣:不再另行征調,以后也不必再說了。朝廷就用目前調集的援兵,全力做好大戰的準備。”
“臣遵旨!”
黃嘉善微微嘆了一口氣,顯得有些落寞。
方從哲用余光看了看黃嘉善,嘴角微微一翹,仿佛在說:“這一次又是我贏了,跟我斗?你還不是我的對手!
黃嘉善沒有注意道方從哲的神情,只是顯得有些失意。而戶部尚書李如華自始至終都在一旁看戲,仿佛這場關乎國運的大戰與自己毫無關聯一般。
半月之后,朝廷給劉挺發來了圣旨,圣旨中命令劉鋌調集遼陽所有的可戰之兵,籌劃備戰準備征討建奴,其部劃歸遼東經略楊鎬統轄。圣旨寫得文藻華麗、氣勢恢宏,但是自始至終只字未提再調川兵赴遼之事。
劉挺、劉云威見到圣旨之后都是非常失落。待到劉釗回到遼陽之后,劉挺二人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劉挺勃然大怒,大罵道:“混賬!吾輩喋血疆場、保家衛國,那些無用文臣卻在背后下絆使壞,他們是不是還想給老夫演一出十二道金牌的故事!”
劉云威也是憤恨的說道:“此次大戰事關國運,那方閣老身為百官之首豈會不知?難道為了相互爭斗,連國家安危都不顧了嗎!”
二人發泄了一會,卻也無能為力。
劉挺看著手中的圣旨,重重的嘆了口氣,只能無奈的與劉釗、劉云威抓緊積蓄錢糧、征集民夫,做著出征的準備。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