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aug 01 19:45:49 cst 2014
【】
文廣通是辰溪滕村人。
這個縣歸辰州管,從辰州乘船逆流而上去一百里,北岸有個滕村,文廣通家就住在那里。
辰溪縣在漢朝叫辰陵縣、《武陵記》中說,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六年,文廣通看見有個野豬吃他家的莊稼,就用弓弩射中了野豬。
野豬流著血逃走,文廣通順著血跡追出去十幾里,進(jìn)入一個洞中,在洞里走了三百來步,忽然周圍大亮,眼前出現(xiàn)了幾百家房舍,不知道是個什么地方,再看他射的野豬,已經(jīng)跑進(jìn)村里人的豬圈中了。
不一會兒有個老翁走出門來問:“你不就是射我豬的人?”
文廣通說:“是豬犯我(來找我的事,吃了我的莊稼),非我犯豬(并不是我無故射它)。”
老翁說:“牽著牛踩了人的莊稼是不對,但因為這就把人家的牛搶走,就更不對
了。”
文廣通走向老翁賠禮叩頭。
老翁說:“有了過錯知道改,就不算錯誤了。這個豬命中該得這樣的報應(yīng),你就不必賠罪了。”
老翁把文廣通請到屋里,見屋里有十幾個書生,都戴著章甫冠,穿著寬袖單衣,有位博士獨自面朝南坐在一個臥榻上講授《老子》。又見西屋有十個人對坐著彈琴,音律很好聽。這時有位童子上來擺了酒菜,老翁拉過文廣通飲酒。
文廣通喝得半醉,身體十分舒坦,就辭謝不再喝了。
他觀察外邊路上的行人,和外界沒什么不同,只是覺得這里環(huán)境幽美清靜,真是個難在人間找到的好地方,就打算留在這里不走了。
老翁不答應(yīng)就派了個小孩給他領(lǐng)路送他出去,并囑咐關(guān)好大門不要讓外人進(jìn)來。文廣通和小孩一同溜達(dá)時問他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那小孩說:“屋里的那些人都是勝賢,他們當(dāng)初為逃避夏桀的殘酷統(tǒng)治來到這里,因?qū)W道而成了神仙。那位講授《老子》的博士,就是河上公。我是漢代山陽人王輔嗣,到這里是為向河上公請教《老子》中的一些疑意。我在他門下已當(dāng)了十紀(jì)(十二年為一紀(jì))的掃地仆人才讓我當(dāng)了守門人,至今還沒有得到道經(jīng)的要訣呢。”
文廣通又走到來時的洞口,和那小孩依依不舍地再三告別,估計今后再也不會相見了。
到了洞口,見射野豬的弓箭都朽了。
他在洞中只呆了不久,世上已是十二年了。
他家早已給他辦了喪事,見他回來全村人都大吃一驚。
第二天他和村里人找那個洞,只見大石堵住洞口怎么鑿也鑿不開了。
【原文】文廣通者,辰溪縣滕村人也。縣屬辰州。溯州一百里,北岸次有滕村,廣通居焉。本漢辰陵縣。《武陵記》云:廣通以宋元嘉二十六年,見有野豬食其稼,因舉弩射中之。流血而走,尋血跡,越十余里,入一穴中。行三百許步,豁然明曉,忽見數(shù)百家居止,莫測其由來,視所射豬,已歸村人圈中。俄有一叟出門曰:“汝非射吾豬者乎?”文曰:“豬來犯仆,非仆犯豬。”翁曰:“牽牛蹊人之田,信有罪矣。而奪之牛者,罪又重矣。”文因稽首謝過。翁云:“過而知改,是無過矣。此豬前緣,應(yīng)有其報,君無謝焉。”翁呼文通至廳上,見十?dāng)?shù)書生,皆冠章甫之冠,服縫掖之衣,有博士,獨一榻面南談《老子》。又見西齋有十人相對,彈一弦琴,而五聲自韻。有童子酌酒,呼令設(shè)客。文飲半酣,四體怡然,因爾辭退。觀其墟陌人事,不異外間,覺其清虛獨遠(yuǎn),自是勝地,徘徊欲住。翁乃遣小兒送之,令堅關(guān)門,勿復(fù)令外人來也。文與小兒行,問其始末,答曰:“彼諸賢避夏桀難來此,因?qū)W道得仙。獨榻座談《老子》者,昔河上公也。仆漢時山陽王輔嗣,至此請問,《老子》滯義。仆自掃門已來,于茲十紀(jì),始蒙召進(jìn),得預(yù)門人,猶未深受要訣,只令守門。”至洞口,分別殷勤,自言相見未期。文通自所入處,見所用弩皆已朽斷。初謂少頃。已十二年矣。文通家已成喪訖,聞其歸,乃舉村驚疑。明日,與村人尋其穴口,唯見巨石塞之,燒鑿不可為攻焉。(出《神仙感遇傳》)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