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 aug 04 15:00:00 cst 2015
海䲡(qiu)魚,是海上最大的動物,小的也有一千多尺。
吞舟的說法,并不是荒謬的事。
每年,廣州常常開出銅船到南安去進行貿易,偶爾有個北方人要求去走一趟,往來一年,頭發便斑白了,他說:“一天,船路過調黎的又深又寬的地方,就看見十多座山,有時露出來,有時沉沒下去,開始很驚訝。撐篙工說:“這不是山,是海䲡魚的脊背。”
果然看見雙眼在閃爍,海䲡魚的脊鬐象簸箕一樣。
正在危險沮喪的時候,大晴天里忽然下起了小雨,舟子說:“這是䲡魚噴氣,水珠散在空中,順風吹來象雨罷了。”
等到靠近䲡魚,人們就敲著船大聲亂叫,䲡魚一下子就沉了下去。
從交趾回來,就扔了船,順著雷州的海岸邊上回到廣州,不怕苦和累,就是為了躲避海䲡的災難。
于是他靜下心來想一想說:“假如老海䲡睜開眼睛張開嘴巴,我們坐的船就會象一片樹葉掉到枯井里一樣,怎么能使人不(因為發愁)變成白頭發呢?”
【原文】海䲡魚,即海上最偉者也,小者亦千余尺。吞舟之說,固非謬矣。每歲,廣州常發銅(《太平御覽》卷九三八“銅“作“舟同”。)船過南安貨易,北人有偶求此行,往復一年,便成斑白。云,路經調黎(地名,海心有山,阻東海濤,險而急,亦黃河之三門也。)深闊處,又見十余山,或出或沒,初甚訝之。篙工曰:“非山,海(海原作島。據明抄本改。)䲡魚背也。”果見雙目閃爍,鬐鬣若簸米箕。危沮之際,日中忽雨霂霡。舟子曰:“此䲡魚噴氣,水散于空,風勢吹來若雨耳。”及近魚,即鼓船而噪,倏爾而沒去。(“魚畏鼓”,物類相伏耳。)交趾回,乃舍舟,取雷州緣岸而歸,不憚苦辛,蓋避海䲡之難也。乃靜思曰:“設使老䲡瞋目張喙,我舟若一葉之墜眢井耳,寧得不為人皓首乎?”(出《嶺表錄異》)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