濊貊(hui二聲mo四聲),是中國東北南部地區和漢四郡故地的古老的地區部族,又稱貉、貉貊或藏貊。古文獻稱之為“亳人”或“發人”。
濊貊是由濊人和貊人匯合而成,以農業城柵為特點,雖然曾經吸收了一部分游牧民族的成員,但主體還是不能算做游牧民族。
濊貊族在夏商之際廣泛分布于南起朝鮮半島北至松花江流域中游的廣大地區,濊貊主體在東北,周滅商后小部分逐漸遷至其他東部地區,一小部分濊貊人遷至朝鮮半島,后來被漢四郡故地女真人所同化,成為了女真民族的組成部分。
西周時代
濊貊族早在西周時代,就是周王朝的臣屬國。春秋時期,齊桓公曾經發動過對濊貊的戰爭。戰國時期,濊貊族從事農業和漁獵業,黍成為濊貊人的主要食糧。
周代的濊貊族進入原始社會晚期,過著定居生活。后來在東北地區建立政權的夫余和高句麗,就是在融合濊貊等東北區域民族的基礎上形成,發展起來的。
濊貊立國
據《三國志·魏志·夫余傳》記載:“夫余……國有故城,名濊城,蓋本濊貊之地,而夫余王其中。”吉林市龍潭山下的古“濊城”,是穢人的活動中心。曹魏滅公孫淵后,發現夫余庫有玉璧、圭、瓚數代之物,夫余王的印信言“濊王之印”,是漢朝所賜。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